•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托邦還是敵托邦:未來科學城邦的N種可能

      2021-12-13 07:47:26劉永謀
      民主與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人類智能

      劉永謀

      未來科學城邦必然是“介于烏托邦和敵托邦之間”的。至于究竟會走出一條什么樣的道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的文化類型,不同的民族特性,不同的歷史和國情,不同的科技發(fā)展水平,未來科學城邦之路不會都一樣。這需要深入的研究。但有一點要清楚:技術治理的勢不可擋,無法逃避。

      在我看來,我們生活的時代,與其說是科學時代,不如說是技術時代。也就是說,在21世紀之交,技術與科學在知識上開始“平起平坐”,在社會重要性上已經(jīng)超過科學,我稱之為“技術的反叛”。

      理想中的技術時代,可能成為解放的時代,成為平民的時代?,F(xiàn)實中的技術時代,可能成為規(guī)訓的時代,成為權貴的時代。總之,技術的反叛催生技術“新世界”,而技術新世界未來的天空,被不確定性所籠罩。

      技術反叛之后,未來的科學城邦究竟將會怎樣?

      對此,思想家們各抒己見??偟膩碚f,對未來的趨勢存在兩種相反的判斷:一種是樂觀主義的,認為結果肯定是科學烏托邦;另一種是悲觀主義的,認為結果肯定是科學敵托邦。

      近來智能革命方興未艾,兩種極端想法都與對人工智能即AI科技的未來想象融合起來,催生我所謂的AI理想國與AI機器國,分別是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的典型看法。

      我們從樂觀主義的AI理想國講起。

      “人人經(jīng)濟自由”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關注的不是幻想家或空想家,而是思想家,他們對于技術新世界的未來有深入思考,想法都有根有據(jù)。

      所有AI理想國的構想,都建構在對智能革命的一個樂觀預期之上,即機器人最終將代替人類完成絕大部分的勞動,即使不是所有勞動的話。Robot本意是“機器勞工”,發(fā)明機器人就是讓它代替人類勞動。要不,我們?yōu)槭裁匆l(fā)明和制造機器人呢?大家想的是,理想的機器人就是“活雷鋒”,能力超強,無須休息,不怕危險,不要工資,任勞任怨,一心為人,為此甚至可以毀滅自己。

      從遠景來看,就算人類勞動在智能革命之后不能完全根除,但就生產(chǎn)力的貢獻而言,那時人類勞動也可以忽略不計。這個問題我稱之為“AI失業(yè)問題”,蔡斯稱之為“經(jīng)濟奇點問題”,即由于AI取代人類勞動,當大多數(shù)人永遠不再工作,“經(jīng)濟奇點”就到來了。

      顯然,人類不用勞動,思想家就可以以此前提構想理想國了。一些技術統(tǒng)治論者,將斯科特、羅伯等人的思想與智能革命結合起來,提出一種我所稱的“能量平衡社會的藍圖”。

      這些人是從能量角度看待社會的。斯科特認為,傳統(tǒng)社會是低能社會,主要靠的是人力以及少量的畜力、風力和水力,而工業(yè)革命之后,現(xiàn)代社會進入高能社會,機器成為最主要的能源來源,人力占比微不足道。

      這個結論,斯科特是帶領一幫工程師在北美實地調(diào)查和測量之后得出的,不是拍腦袋的想法。并且,他們還計算了當時一個成人要過上舒適生活,需要消耗多少能量。按照這個思路,所有社會成員過上舒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都可以計算出來。然后,再加上社會交易成本和各種損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有限數(shù)字。從理論上說,當社會生產(chǎn)力超過這個數(shù)字,人類社會就應該進入“大同世界”了。

      不少人認為,發(fā)達國家已然進入“富裕社會”,即社會生產(chǎn)的物質財富已經(jīng)足夠社會成員過上好日子了。斯科特認為美國在1929年就已經(jīng)如此,而加爾布雷思認為的時間節(jié)點是20世紀70年代。但是,現(xiàn)實中的美國還是有很多人在流浪、乞討,吃不飽、穿不暖。現(xiàn)在AI飛速發(fā)展,富裕社會進入“AI富裕社會”,問題會變得更加突出。

      顯然,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光靠科技和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永遠解決不了。那么,“能量平衡社會的藍圖”打算怎么解決問題呢?

      (1)全社會統(tǒng)一生產(chǎn),機器人全力開動,產(chǎn)出絕對豐富的物質財富,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平均分配,人人都過上好日子——通俗地說,人人都財務自由。

      (2)取消貨幣,取消商品交換,用能量券來測算生產(chǎn)和消費,實行按需分配。能量券表征的是生產(chǎn)某個東西的能量數(shù),可以避免貨幣通脹和經(jīng)濟危機導致的測量不確定問題。比如說,一桶牛奶在經(jīng)濟危機中可能一文不值,但生產(chǎn)它所消耗的能量不變,用能量券測算是一樣的。

      (3)需要轉換多少能量,需要消耗多少能量,需要分配多少能量,在AI的幫助下實現(xiàn)能量負載平衡,即能量投入和消耗的平衡。也就是,AI要隨時不斷地收集整個社會的能量流動信息。

      (4)老人、小孩、殘疾人和病人,分配同樣的產(chǎn)品和服務,因為,不是因為你勞動而是因為你是人,就享有同樣的分配權,分得同樣點數(shù)的能量券。

      (5)根據(jù)機器人生產(chǎn)能力提高的狀況,大大縮短工作時間,直至基本取消人類工作。斯科特在1929年的測算是,25到45歲之間要工作,每天工作4天,一年工作165天,生產(chǎn)的東西就完全夠用了。

      (6)能量券記名到個人,不能轉讓、出借、贈予和繼承,還有有效期,總之不能積累,也不能通過銀行儲蓄獲利。也就是說,在經(jīng)濟上保持所有人的基本平等,消滅貧富懸殊。

      (7)政府由行業(yè)頂級專家組成,主要管理技術-經(jīng)濟事務,保障所有社會成員的經(jīng)濟自由,對經(jīng)濟之外的多數(shù)事務尤其是宗教和文化事業(yè)保持寬容。

      不勞動之后,人類干什么呢?羅伯設想的是,從事文化、藝術、體育和科研活動,以此逐漸提升整個人性,人類會越來越完美。

      “機器人牢獄”

      最近有一些人在談“電子共產(chǎn)主義”“數(shù)字社會主義”,這均屬于AI理想國的樂觀主義。但是,更多人對智能社會的未來非常悲觀,設想的完全是我所謂的“智能操控社會的藍圖”。

      研究網(wǎng)絡哲學的人,都非常熟悉互聯(lián)網(wǎng)的電子圓形監(jiān)獄理論。圓形監(jiān)獄是邊沁提出、??碌热税l(fā)展的一種治理理論。

      邊沁認為,他所處時代所面臨的嚴重治安問題,都可以運用圓形監(jiān)獄的原理加以解決。圓形監(jiān)獄是圓形的,中間是看守的監(jiān)視塔,四周是環(huán)形分布的一間間囚室。看守可以24小時監(jiān)視囚犯,囚犯卻看不到看守,囚犯相互之間也不能交流。即使看守并沒有看著囚犯,囚犯也會覺得有人在監(jiān)視。簡而言之,圓形監(jiān)獄的基本原理就是:無處不在的監(jiān)視。

      ??轮赋?,圓形監(jiān)獄不光進行監(jiān)視,還可以對囚犯進行改造,并且生產(chǎn)和運用改造人的行為的知識。他稱這種改造為規(guī)訓,圓形監(jiān)獄是典型的規(guī)訓機構。他還認為,統(tǒng)治者發(fā)現(xiàn)圓形監(jiān)獄改造人的效果很好,就把它用于軍隊、工廠、學校、少管所等許多地方,于是西方社會在19世紀下半葉變成了監(jiān)獄社會。

      網(wǎng)絡社會興起之后,一些人認為,信息技術加劇了當代社會規(guī)訓化的趨勢,整個社會日益淪為“電子圓形監(jiān)獄”,即對所有人進行監(jiān)視。

      顯然,這種理論關注的是人的隱私被侵犯,但智能革命之后,就不再僅僅是隱私問題,因為除了監(jiān)視,機器人可以采取行動,比如對人進行拘押。機器人監(jiān)控和行動的能力,如果無所顧忌地應用到公共治理中,會產(chǎn)生比電子圓形監(jiān)獄更強的負面效應。換句話說,到了智能革命之后,電子圓形監(jiān)獄才可能成為真正的牢獄:從監(jiān)視、審判到改造,全部可以委托智能技術一體化實施,整個社會可能走向我所稱的“智能操控社會”。

      這就是當今敵托邦科幻文藝的一個大類,即“AI恐怖文藝”所要抨擊的景象,它最著名的Logo是好萊塢電影《終結者》系列中的天網(wǎng)(Skynet):機器人對人類的牢獄統(tǒng)治。

      “智能操控的藍圖”所勾勒出來的未來社會,完全是一架完整、嚴密和智能的大機器:由于AI技術的廣泛應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成為這個智能機器上的一個小智能零件,而且是可以隨時更換的零件,和鋼鐵制造的零件沒有差別。

      (1)AI機械化,即把人、物、社會所有一切都看成純粹機械或智能機器。AI對所有的一切要事無巨細地進行智能測量,包括人的思想情感,均可以還原成心理學和物理學的事實以此來進行測量??苹梦乃嚂胂蟪鰴C器人女友,甚至如電影《她》中純粹是一個沒有實體的感情程序。

      (2)AI效率化,也就是說,AI機器烏托邦的核心價值主張是效率??茖W技術最有效率,沒有效率的東西比如文化、文學和藝術都可以取消。社會運行的目標就是科學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物質越來越豐富,人類文明不斷擴展,要擴展到整個地球,擴展到月球,擴展到火星……著名好萊塢科幻影視系列作品《星際迷航》,就是這種不斷星際殖民夢想的最著名的通俗表達之一。

      (3)AI總體化,也就是說整個社會是一個智能總體,按照建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和AI等智能技術之上的社會規(guī)劃藍圖來運轉。所有國家政黨、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以及個人生活全面被改造,沒有人能夠逃脫總體化的智能控制。

      (4)AI極權化。AI機器烏托邦是反對民主和自由的,認為民主和自由沒有效率,支持由智能專家、控制論專家掌握國家大權,公開實行等級制度,然后以數(shù)字、智能和控制論的方式殘酷地統(tǒng)治社會。

      “半人半神的生活”

      實際上,很多對于未來技術社會的構想,很難簡單地說是烏托邦,還是敵托邦。比如,有一類運用心理學、生物學來運行社會的未來科學城邦的構想,我稱之為“完美人性社會的藍圖”,大家的評價非常不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人類學中有一種說法:智人是非常殘暴的物種,是唯一不以食用為目的可以大規(guī)模滅絕同類的物種。這種觀點認為: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屬于同一個物種即智人,而進化史上人屬并非只有智人一種,比如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就像蛇種類繁多——有水蛇、旱蛇,有毒蛇、無毒蛇等,但其他種類的人都被智人滅絕了。

      這種觀點對不對另說,但很容易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如今的智人十分好斗,國家與國家之間戰(zhàn)爭不斷,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非常殘酷,如果能讓人類在本性上變得更平和、更善良,未來社會才更有可能進入理想社會。

      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各大宗教、各級學校教育正試圖改造人類的脾氣性格。然而,幾千年的宗教、教育活動,還有其他文化藝術活動,看起來對人類的改變并不大。我們可以自信地說:現(xiàn)代人比古代人更聰明、更有知識,但完全不敢說:現(xiàn)代人比古代人更善良。于是,一些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提出,應該運用科技方法比如手術、吃藥、基因改造等,讓人類向善,再運用科技方法運行社會,使之成為科學的理想國。

      在《現(xiàn)代烏托邦》中,威爾斯設想未來“世界國”要成立專門的一般心理學部,專門提升人性。在未來科學城邦中,人類不僅長得漂亮、身體好,人口數(shù)量、壽命、智商等遠遠超過今日,更重要的是品德、心性方面遠遠超過今天的人類。未來人是高尚的人、完滿的人,心靈純潔,樂于奉獻,脾氣溫順,與人合作,誠實勇敢,極富創(chuàng)造力(威爾斯尤其強調(diào)這一點,這與他的科學決定論和科技樂觀主義的立場是一致的),追求知識與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未來的完美人類和我們相比,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物種。在《神秘世界的人》中,威爾斯就說他們過著“半人半神”的生活。

      威爾斯的想法聽起來似乎不錯,尤其對于喜歡談道德、分君子小人的中國人而言,好像特別合乎“德治”的邏輯。然而,仔細想一想,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威爾斯自己就懷疑“完美人性社會的藍圖”。

      威爾斯早期設想過一個“莫羅博士島”。博士運用生物和醫(yī)學的技術,把孤島上的動物去除獸性,增加人性,使之成為獸人。一開始,獸人們“情緒穩(wěn)定”,社會秩序井然,最終出了事故,導致整個島上的秩序崩潰,莫羅也被野獸殺死。

      莫羅使用兩種技術辦法改造野獸:一是手術治療,二是技術催眠。前者假定某些生理結構是獸性的根源而必須加以改造或去除,后者以技術手段將莫羅規(guī)定的規(guī)則植入獸人的大腦結構之中。除此之外,就是對違規(guī)者進行殘酷而公開的懲罰,以殺一儆百。

      最后怎么出事的呢?有一只美洲豹手術做到一半,跑了,然后獸性大發(fā)激起了其他獸人的獸性,更關鍵的是莫羅在追捕美洲豹過程中死了。獸人一看,這么厲害的莫羅也會死,莫羅規(guī)則立馬就沒人相信了。

      《莫羅博士的島》說明了問題的復雜性。國家或社會的制度性人性改造,結果是人人向善,還是一批人被改造為奴隸、另一批人成為生物學意義上的主人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群眾情緒穩(wěn)定”

      如果人類不可能達到完美人性,一些人退而求其次,提出可不可以把當代人類的情緒控制一下,以此減少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這樣社會肯定會和諧很多。通俗地說,“群眾表示情緒穩(wěn)定”,國家就好治理了。類似構想,我稱之為“情緒控制社會的藍圖”,典型比如斯金納提出的“瓦爾登湖第二社區(qū)”。

      斯金納的學問屬于行為主義心理學。這種理論認為,有機體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行為,與外部環(huán)境存在確定的函數(shù)關系,因此測量、改變和操縱各種變量,就可以預測、改造和控制人類的行為。斯金納提出所謂的行為工程,即一套改造人類行為的技術方法,基本邏輯在于:某種行為如果伴隨著好的結果,它就會被正強化,即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反之,則被負強化,即發(fā)生得越來越少。

      如果社會大規(guī)模實施行為工程,減少不利于社會和諧的行為,增加有利于社會和諧的行為,未來的科學烏托邦會不會到來呢?乍一想,不無道理。斯金納就是如此構想出“瓦爾登湖第二”的。

      “瓦爾登湖第二”的目標是實現(xiàn)美好生活,包括4個方面:好的健康狀況,不快樂的勞動最小化,鍛煉、發(fā)展每個人的天分和能力,放松和休息。

      為了實現(xiàn)美好生活,行為工程的實施堅持2個原則:一是最小消費,二是非競爭性。最小消費原則指的是經(jīng)濟上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樣可以減少不愉快的勞動時間。這繼承了梭羅《瓦爾登湖》中的思想,故名之為“瓦爾登湖第二”。非競爭性原則指的是既有的社會競爭性太強,要代之以人際和諧合作的小社區(qū),反對個人競爭,提倡人與人之間的高效配合。也就是說,斯金納認為既有社會效率不高,主要是因為浪費以及內(nèi)斗,只有消除這兩點才可能實現(xiàn)美好社會。

      在政治上,“瓦爾登湖第二”是一個個的小社區(qū),不需要建制化的政府。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和諧互助,進而可以實現(xiàn)全世界永久和平。大家在政治上平等,設計社區(qū)的行為科學家也沒有特殊權力。

      在經(jīng)濟上,社區(qū)成員基本沒有個人私有財產(chǎn)。經(jīng)濟地位人人平等,沒有階級差別。沒有貨幣,財富屬于整個社區(qū)。人人都要參加體力勞動,社區(qū)采用工分制。小孩子很小就適度參加工作,提倡每個人快樂而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

      在生活方面,營造人人平等合作的和諧文化,反對任何人比他人名氣更大,聲望更高。發(fā)展家政技術,解放婦女。每個人16、17歲結婚,18歲的女性生第一個孩子,22、23歲結束生育投入工作。結婚夫妻保持獨立,分房居住,孩子由社區(qū)公共機構撫養(yǎng)。

      將行為科學運用于后代的教育過程,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自然地融入社會生活。對于不好的消極情緒比如嫉妒,用行為工程技術加以消除,反過來要強化好的情緒比如快樂等。

      大家看到,斯金納的設想很有些“小國寡民”的味道,同時加入情緒控制的心理學元素。他的想法提出之后,一度非常時髦,不少人將之付諸實施。當然,這些社區(qū)如今基本上關門,幸存的比較有名的是弗吉尼亞的雙橡樹(Twin Oaks)社區(qū),2019年底還有不到100人的社員。

      制度性控制社會成員的情緒,能不能做到,對不對,最后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呢?對于斯金納的想法,批評者很多,一些反對者甚至直接稱他為納粹分子。不過實際上,斯金納是個非常溫和的人,甚至和他的一些最主要反對者私交很好。

      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控制人們的情緒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比如流行的“心靈雞湯”、員工勵志,等等。

      對此,馬爾庫塞曾專門進行批評。他稱之為“本能管理”,即對人類的某些本能如破壞性的情緒進行有組織的、過度的壓抑。他并沒否定情緒需要管理,但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對群眾情緒的壓抑過頭了,很多根本不必要,往往就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嚴酷統(tǒng)治。本能管理讓人們普遍精神緊張,精神病發(fā)病率大大增加,結果是“富裕社會”成了“精神病社會”。

      “專業(yè)的事情專業(yè)人員干”

      還有一些思想家認為,未來科學城邦要科學地運轉,而不是拍腦袋進行決策,就必須由專業(yè)的管理人員,依照科學的管理科學工程與原理來治理。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專業(yè)的事情專業(yè)人員干”。管理社會、治理社會公共事務誰最專業(yè)呢?當然是專業(yè)管理人員。類似的構想,我稱之為“科學管理社會的藍圖”,“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就有此種烏托邦想法。在泰勒看來,管理學屬于自然科學工作,要將物理學、力學和機械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工作場所尤其是工廠之中。這就是“科學管理”。

      怎么運用呢?比如研究一下搬磚工作。第一,找?guī)讉€搬磚快的工人。第二,研究搬磚采用的基本動作和工具。第三,用秒表測量基本動作所需要的時間,選擇最好的工具。第四,消除無用的、慢的動作,得到最高效的科學搬磚方法。這叫時間-動作研究。

      在此基礎上,管理工程師把科學搬磚方法教給工人,并且實行差別計件工資,搬磚越快,工資越高。這里要有個基本定額,完成定額拿基本工資,超過定額就拿獎勵工資?!澳パ蠊ぁ薄懊~”“劃水”,肯定沒有獎勵。

      泰勒以為,科學管理工廠,工廠產(chǎn)量會增加,工人工資則會增加。但是,科學管理卻同時遭到工人和資本家兩方面的反對。為什么呢?歸根結底是因為資本家和工人存在根本上的利益沖突。

      泰勒想的是:科學管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必須同時實現(xiàn)雇主和雇工兩方面的效益,對于勞資雙方均有利,從而使得勞資關系越來越和諧,改變勞資雙方對抗的觀念。這種“和諧工廠”的美好夢想,泰勒稱之為“思想革命”,認定它是科學管理真正能實現(xiàn)的基礎。

      然而,在現(xiàn)實中,“和諧工廠”可能成為“血汗工廠”。搬磚的定額應該定為多少?定得低,很多工人都可以拿到獎勵工資,這樣資本家吃虧;定得高,幾乎無人能得到獎勵,利潤都歸資本家所有,工人就會被殘酷壓榨。

      對于資本家而言,怎么勞動、怎么發(fā)工資、怎么管理工人,在“泰勒制”下是由工廠計劃部門的管理工程師來研究決定的。因此,即使工廠更賺錢了,不少資本家還是覺得不爽,不愿管理權旁落。

      可是,泰勒及其門徒相信“思想革命”,因此覺得科學管理不僅能運用在工廠中,還可以運用到政府部門、教育機構等所有勞動場所之中;科學管理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解決經(jīng)濟蕭條、失業(yè)和貧苦等社會問題。這是因為,科學管理之后,工人工資增加,消費能力提升了,就不會出現(xiàn)商品相對過剩導致的經(jīng)濟蕭條和經(jīng)濟危機。商品有人買,雇主就不會裁員,因而失業(yè)、貧困問題也就解決了。

      泰勒主義者之后,不少思想家繼續(xù)強調(diào)專業(yè)管理知識對于社會運行的關鍵作用,主張將社會領導權交給專業(yè)的管理人員。其中,最典型的是伯恩哈姆的“經(jīng)理革命論”。

      伯恩哈姆認為,世界正在發(fā)生經(jīng)理革命,未來社會既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職業(yè)經(jīng)理人全面掌權的管理社會。他所謂的經(jīng)理人,是指在技術方面實際運轉著公司、政府和NGO非政府組織的專業(yè)管理者,他們真正決定著各種社會組織的運轉過程。

      那么,伯恩哈姆心中未來理想的管理社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經(jīng)濟方面,資本主義有限國家被無限管理國家取代,經(jīng)濟基礎是政府國有制,國家對主要生產(chǎn)工具進行控制。國有經(jīng)濟實際由經(jīng)理人支配,國家?guī)缀醭蔀槲ㄒ坏墓椭?,壟斷分配權,資產(chǎn)階級被鏟除。

      在政治方面,經(jīng)理人成為統(tǒng)治階級,控制國家和政府,權力從民主制議會轉換到國家機關手中。管理社會中政治與經(jīng)濟融合,政府官員也是經(jīng)濟裁決者。

      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個人主義由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所代替,崇尚金錢變?yōu)槌缟袆趧樱媱澲髁x代替自由創(chuàng)造,紀律、責任、秩序和效率的強調(diào)代替自由、權利的討論。

      伯恩哈姆的設想,受到奧威爾的激烈批評。奧威爾認為這是懦弱和崇拜權力,而這正是左派高級知識分子的通病。

      結語:“介于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

      科技如何改變社會運行和公共治理活動,如何使得未來社會成為科學城邦?還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比如“經(jīng)濟計劃社會藍圖”,即未來科學城邦根據(jù)經(jīng)濟學專業(yè)知識來運行,由專家對社會經(jīng)濟活動進行大規(guī)模的計劃,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減少浪費。再比如“全球技治社會的藍圖”,即國家消亡,組織全球政府,按照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來運轉社會,實現(xiàn)和諧世界和全球永久和平。

      關于未來科學城邦的設想還有許多,但有一點很確定:很難簡單地用烏托邦或敵托邦,來給設想定性。比如前述AI理想國、AI機器國的構想,就過于極端,被多數(shù)理論家認為不大可能出現(xiàn)。再比如,丹尼爾·貝爾對未來科學城邦的設想,我稱之為“智能治理社會的藍圖”。他承認智能技術對于未來社會的基礎作用,但認為它有優(yōu)越的地方,也存在困擾的問題,并非絕對的烏托邦或敵托邦。

      在現(xiàn)實之中,極端情況更不可能出現(xiàn)。比如,機器人把勞動都做了,人類真的會去搞高尚活動嗎?會不會天天打麻將,無事生非呢?在電影《機器人瓦力》中,在機器人照料之下,人類變成了行尸走肉,吃飯都是機器人喂到嘴里。比如,“機器人牢獄”真的牢不可破嗎?網(wǎng)絡的應用實際上存在兩種并行的趨勢:一方面電子監(jiān)控確實可以作為利器,但是同時自下而上的網(wǎng)絡民主、網(wǎng)絡監(jiān)督和信息披露也很常見。

      在我看來,未來科學城邦必然是“介于烏托邦和敵托邦之間”的。至于究竟會走出一條什么樣的道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的文化類型,不同的民族特性,不同的歷史和國情,不同的科技發(fā)展水平,未來科學城邦之路不會都一樣。這需要深入的研究。但有一點要清楚:技術治理的勢不可擋,無法逃避。

      技術時代,我們該如何自處?這是一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只有人人關注新科技的發(fā)展,人人爭取應有的權利,才能走出一條“介于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更好的、現(xiàn)實的未來科學城邦發(fā)展道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馬莉莎

      猜你喜歡
      人類智能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智能制造 反思與期望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泌阳县| 辽中县| 靖边县| 南开区| 津市市| 静乐县| 凤翔县| 邵武市| 措勤县| 阳山县| 宾阳县| 鄯善县| 汉源县| 历史| 宝应县| 绵阳市| 泾源县| 河西区| 新巴尔虎右旗| 岳池县| 册亨县| 浦江县| 湾仔区| 阿拉善左旗| 武夷山市| 云安县| 抚州市| 耒阳市| 辽源市| 田林县| 台南市| 绥化市| 甘南县| 启东市| 武汉市| 河南省| 三门县| 大庆市| 饶阳县| 天水市|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