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裕英
【摘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zhì)世界,但發(fā)展不均等問題導致區(qū)域經(jīng)濟差異較大。從人的內(nèi)心訴求來說,人人都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以物質(zhì)財富帶給家人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很多鄉(xiāng)鎮(zhèn)居民向一二線城市“進軍”,受我國戶籍制度的限制,他們往往只能將孩子托付給家中老人照顧,進而出現(xiàn)了大量留守兒童。本文以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力圖通過多方努力達到滋潤其心田的作用,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師;關愛;父母
一、關愛城鎮(zhèn)留守兒童的意義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照顧與關懷,而家中老人所采取的關懷模式又容易讓孩子陷入溺愛的包圍中。孩子在孤獨感與畸形優(yōu)越感的相互作用下容易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他們是渴望得到他人認可的,可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在處理問題時往往略顯底氣不足。在這樣的心理建設下,有的留守兒童容易陷入沒自信——做不好——沒人打氣幫助——越來越?jīng)]自信的惡性循環(huán)中。為此,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更多的關懷與照顧,針對他們的特殊內(nèi)心需求,通過多種措施力圖讓他們在愛意的包裹下健康成長。
二、關愛城鎮(zhèn)留守兒童的具體措施
(一)在班級管理中適當照顧留守兒童
在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下,有的教師往往以主觀意識作為判斷基準,在班委選擇上“獨斷專行”的現(xiàn)象依舊存在,且學生得到管理職務后很難改變,到小學高年級后,班委會成員與低年級時一樣。留守兒童本身是脆弱的,缺乏關懷的,如若其尚未在班級中任職,就會很容易陷入一種單方面被管理、被束縛的狀態(tài),其很難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獨特價值,也很難形成責任感與自豪感。為此,班主任除了要對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以創(chuàng)設公平、公正競爭環(huán)境外,還需要以更為關注的方式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照顧。具體措施可以這樣:首先,我們要遵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讓學生通過自薦、推薦的方式競選班委,票多者得。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的留守兒童有著缺乏自信、能力稍差的特性,一般不會主動自薦,也很難被推薦。所以,班主任要在班委選舉前通過適合的方式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并鼓勵其積極參選。比如,可以在班級選舉前就與這部分留守兒童做“思想滲透工作”,對一些不愛表現(xiàn)自己但是學習很努力的留守兒童,可以這樣溝通:“老師知道你從來都很自律地學習,特別希望你能把你的學習方法和想法分享給其他同學,帶動我們整個班級學生學習自律性的提升”;其次,應當保障班級內(nèi)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職位,通過設置副課代表、副組長等,轉(zhuǎn)變部分學生被管理的狀態(tài),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提升個人能力、培養(yǎng)集體意識;最后,班主任應對留守兒童進行針對性引導,將有助于完成崗位任務的有關方法傳遞給他們,一是讓其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得心應手,二是讓其真切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期許,拉近彼此之間距離,同時,為后續(xù)的關懷策略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運用網(wǎng)絡技術滿足留守兒童的特性需求
留守兒童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懷,可父母在外打工,每天忙于工作,天各一方的彼此很少有溝通交流的機會。網(wǎng)絡技術的運用與相關設備的普及,已從極大程度上縮短了人與人的時空距離。在此便利的溝通條件下,班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增進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首先,班主任要建立健全的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利用電話、微信等聯(lián)絡方式,定期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成長狀況、學習狀態(tài)等進行交流,逐步拉近彼此距離,在學生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其次,班主任要仔細觀察班內(nèi)留守兒童的心理與行為變化,并詳細進行記錄,以此為參照,思考是否要利用課余時間讓其與父母進行通話。這樣做不僅能發(fā)揮家長的引導作用激勵、督促學生的健康成長,還能增加父母與學生的聯(lián)系次數(shù),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懷與幫助,通過定期通話來滿足其精神需求,著力打造被愛包圍的良好氛圍。
(三)呼吁全體教師打造校園關懷
班級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班集體能帶給我們無盡的溫暖。而在校園中,組成集體的兩大要素是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筆者并不提倡引導普通學生去關愛留守兒童。一是這種將留守兒童從集體中剝離出來的方式會讓其變得更加孤立;二是處于成長期的學生很多都無法理解關懷的真正內(nèi)涵,反而容易做出傷害彼此的行為。由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由于受到不良外界因素影響,我們經(jīng)常還會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被欺凌的現(xiàn)象”存在。因此,筆者認為,從教師群體入手,效果將會更優(yōu),呼吁全體教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懷。如,學科教師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成績出現(xiàn)波動后要積極引導,多花功夫、多用時間,通過行為要素來讓其意識到教師是在乎他的,慢慢喚醒其內(nèi)心深處對愛的渴望,給其帶來舒心的情感體驗。在全體教職工不斷的努力與付出下打造集愛與包容的融洽氛圍,著力打造校園關懷。例如,語文教師以“寫信”為課堂主題時,可以提前跟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在課堂導入時把一部分學生家長寫的“信”,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的書信內(nèi)容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展示出來,給學生制造驚喜。這樣,尤其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們并不缺乏愛,只不過是父母給予的愛不同,進而使其真正樹立信心。
(四)通過家訪的方式給予關懷
教師要積極對留守兒童開展家訪工作,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在操作方法選擇上,教師要靈活多變。如,放學后,教師可以“偶遇”的方式順路與學生一同歸家,用不經(jīng)心的方式詢問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等,通過聊天的方式拉近彼此距離后順勢展開家訪。當然,教師在家訪時可采用帶小禮物等方式讓嚴肅的家訪變成鄰里間的溫情探訪,改變學生對家訪的認知,讓學生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關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者要發(fā)揮合力集中關愛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積極思考相關策略,以既普通又特別、既明顯又內(nèi)斂的方式傳遞人間溫暖,讓他們在愛與包容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姚瑞奇.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教育策略[J].新課程(上),2018,4.
[2]黃朝暉,余道甜.用情溫暖,留守不再孤單? 讓愛陪伴,成長不再等待[N].鄂州日報,2021-08-24(8).
[3]陳婕,吳輝前,龍建瓴等人.村落里的傷痛:留守兒童同伴欺凌的現(xiàn)象學研究[J].教育導刊,2021(8):50-57.
[4]程佳.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1(22):36-38.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