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成為提高小學語文故事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诖?,文章就如何增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趣味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1-0026-02
引 言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可以從古詩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提升學生對詩歌的品讀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品讀古詩,幫助學生奠定基礎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還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古詩時,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從語文教學的基礎出發(fā),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來帶領學生感悟古詩的魅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夠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
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詩時,首先,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之前,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來為學生播放兩段音頻,分別為帶情感的朗讀音頻和沒有情感、沒有技巧的朗讀音頻,在學生聆聽完后,教師讓他們分析不同朗讀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朗讀技巧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朗讀技巧的興趣。其次,教師要運用多種朗讀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朗讀體驗,如個人朗讀、齊讀等,讓學生明白古詩朗讀中的停頓及重心,從而深入理解古詩內涵。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讀,使學生明白應這樣停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最后,在朗讀結束時,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自己朗讀時的語氣來分析古詩中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不斷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二、鑒賞古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多蘊含著一定的哲理,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開展古詩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會古詩中的意味,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2]。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詠柳》這首詩的前兩句就連續(xù)運用了兩個新穎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春柳的勃勃生機,后兩句將春風比喻成剪刀,將無法觸摸到的春風形象描繪了出來。這首古詩不僅立意新奇,還別有韻味,因此,教師在教學這首詩時,就可以從詩的意味入手。那么,什么是詩的意味呢?它是指詩中的情調、興趣及趣味,如詩中的比喻手法、擬人手法等。教師引導學生去感悟詩中的意味,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與體會,進而為學生后續(xù)的古詩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感悟古詩意境,豐富學生古詩學習體驗
無論哪一首古詩,都蘊含或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而為了突出自己的情感,詩人往往會在詩中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用意境來烘托自己的情感,從而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就是古詩的魅力[3]。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古詩的這種魅力來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愛上古詩學習。
(一)運用語言藝術導入古詩意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要想通過獨特的語言魅力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感悟,教師可以先對古詩的結構與內容進行分析,然后運用語言藝術將古詩中隱含的情感表達出來,進而營造古詩的意境。在這樣的語言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產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與質量。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古詩意境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不僅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在教育教學領域也有著突出的輔助效果。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古詩意境,將古詩的內容、情感轉化成直觀的圖像或視頻。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還能夠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夜書所見》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關的教學視頻,將詩中所描繪的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游子的漂泊流浪及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都融入教學視頻中,營造古詩意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與詩人產生共鳴,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情感
古詩的內容都是詩人情感的流露,是詩人對不同事物、景色的想象與理解[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古詩中的情感,要針對古詩中的信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與感悟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要想有效引導學生體會古詩中的情感,就應注重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來拉近學生與古詩的距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感悟到古詩的思想與情感。
例如,在教學《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將詩人的信息、古詩的背景、古詩中描繪的場景等展示出來。這樣,當再次進行古詩閱讀時,學生就會體會到詩人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情感。比如,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主要描寫的是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加深學生對這兩句詩的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五、改詩作畫,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只要注重古詩的翻譯教學,就能達成教學目標,但實際上,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知識積累不夠豐富,也無法通過簡單的古詩注釋來感悟詩人表達的真實情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轉變教學方式,如可以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加入圖像信息,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5]。
例如,在教學《雪梅》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古詩詞中描繪雪、梅的場景,通過網絡渠道查找相關的圖像信息,并帶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分析。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古詩詞的講解,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詩句的描述展開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雪梅的樣子。結合自己所畫的圖,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雪梅的品格。
結? 語
綜上所述,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古詩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積極作用[6]。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注重革新教學方法,通過開展趣味性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古詩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鄒海明.品讀古詩,欣賞古韻:小學語文古詩朗讀教學的意義和方法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9):645-646.
蘭向東.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2):283-284.
孟香.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實踐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張權.意境論視域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0.
張蒙蒙.小學低學段古詩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0.
路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觀察,2017,6(18):63-64.
作者簡介:唐麗萍(1977.11-),女,福建仙游人,現(xiàn)任福建省順昌縣大歷中心小學大隊輔導員,語文一級教師,曾被評為市級和縣級“優(yōu)秀輔導員”、縣級“先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