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芳芳
(淮安市文津小學,江蘇淮安 223001)
作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互動教學能夠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激發(fā)師生的潛能,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因此,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互動教學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生需要全面發(fā)展,教師也需要全面發(fā)展,一個不符合崗位要求的教師,是無法使學生獲得充分進步的?;咏虒W契合全面發(fā)展的理念,一方面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提升自身素養(yǎng),以及對教學規(guī)律的把握。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互動教學的意義,在課堂上引入互動教學,以期促進自身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做課堂的主體,在互動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等,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盲目地為學生設計任務,使學生很難真正地參與課堂互動。具體而言,教師設計的難度較低的互動,容易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而難度較高的互動,則會增加學生參與的難度,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部分教師認為互動與否對課堂沒有實質(zhì)性影響,往往象征性地提一兩個問題,也不會拓展問題,使教學非常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喜歡運用問答的方式來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為明顯,尤其是性格方面,有的學生性格活潑,有的學生較為沉靜,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外向、活潑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其中,而沉靜的學生一般不會主動參與,這就容易使提問式互動缺乏實際意義。此外,很多教師對互動教學的內(nèi)涵及意義理解不深,無法把握互動教學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連接點,只是單一地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播,沒有結(jié)合課堂實際的需求,沒有豐富互動方法,沒有實現(xiàn)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完善和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要打造一個互動的課堂,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為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了好奇,經(jīng)常會動腦筋,但很少會深入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在學習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面對這樣的情況,為了吸引學生,帶領(lǐng)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shù)融入課堂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螞蟻和蟈蟈》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出發(fā),先詢問學生是否認識螞蟻和蟈蟈這兩種動物,接著,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用,向?qū)W生展示螞蟻和蟈蟈的圖片,豐富學生的認知。或者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扮演螞蟻和蟈蟈,演繹課文中的故事,讓學生輕松地融入課文的學習中。這樣,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自愿參與課堂,進而與教師、其他學生進行良性的互動。
互動,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的對象是學生、教材及教師,這三者之間,兩兩互動,碰撞出來的火花是不一樣的。師生互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所產(chǎn)生的互動行為;“生本互動”,是指學生和文本(教材)之間所產(chǎn)生的互動;生生互動,就是指學生之間所進行的互動。這三種互動彼此連接,相互影響,其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為促進師生互動的良好進行,教師要關(guān)愛、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小學生敏感脆弱,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心態(tài)。因此,教師要巧妙地使用教學語言,注意教學行為,關(guān)愛、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認可。
例如,在教學《憫農(nóng)》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將這幾句詩擴展成一個小故事。對于教師的要求,很多學生由于思維沒跟上,不知道應該怎么寫,很難完成。這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給予學生信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展開故事。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材知識產(chǎn)生交流,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積累知識,使學生與文本發(fā)生情感上的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限,在生活中和學習上喜歡模仿他人,以此充實自己,這是正常的。因為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從模仿開始的,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學習別人的長處、優(yōu)點。很多事情是學生沒有辦法親身體會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互動,使其代入文本角色,打造精彩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代入角色的過程中領(lǐng)悟文本的意圖,幫助學生實現(xiàn)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又如,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文本,接著讓學生兩兩分組,每個人想出3個問題讓組員回答。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激發(fā)出來,從而讓學生對這篇課文“要有遠大的目標,抓住現(xiàn)在的機遇”的主旨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課堂,是互動的、高效的,也是充滿活力的。
一直以來,教學評價強調(diào)的都是甄別及選拔的功能,評價的主體較為單一,評價的標準也不一致。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活動,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或許可以預設,但其學習過程卻是無法預設的。因此,教學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教學評價,是互動教學的一種方式,雙向互動的評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評價與被評價中逐步提升技能。
例如,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抓住機遇”這一主題寫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肯定有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感悟是很難通過單一的評價方式進行判定的。因此,對于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教師可以采取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發(fā)表見解、獲得改進意見。豐富的評價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課堂及學生。互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激活教師的潛能,進而保證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