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河南 洛陽 471000)
薩寧在幫助杰瑪?shù)艿苤蟊鞠腚x開,就此告別,做一個不留姓名的好心人,但是杰瑪執(zhí)意感謝他,將他留下來喝茶,熱情招待他:讓他喝了兩杯巧克力吃了許多餅干,當他還沒吃完一塊杰瑪立馬給他拿了一塊,直到薩寧實在吃不下為止,讓薩寧感到仿佛在家中一樣溫暖。在薩寧幫助杰瑪維護了她的名聲之后杰瑪更是將自己的玫瑰花送給了薩寧,這不僅代表了杰瑪對薩寧的愛情,也是對薩寧幫助的感激之情的代表。
警衛(wèi)團的軍官用言語挑逗了杰瑪并拿走了他的花之后,杰瑪?shù)哪槤q得通紅并且心中充滿憤怒。此時薩寧勇敢地出面幫杰瑪體面地解決了危機,奪回了屬于杰瑪?shù)幕ǎS后薩寧更是為了維護杰瑪?shù)拿暶爸kU和別人進行了決斗,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杰瑪?shù)呐橙跷椿榉虻臒o動于衷。這一事件是杰瑪最終選擇了薩寧的決定性事件,從此之后杰瑪對薩寧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杰瑪在心底中認定了薩寧。因此可以說在杰瑪?shù)男闹?,女性的純潔的名聲是重于一切的?/p>
在薩寧為杰瑪出面決斗之后,杰瑪沒有一沒有在意世俗的眼光,沒有在意母親聲嘶力竭的反對、沒有害怕別人對自己放棄婚約的側(cè)目二沒有貪圖未婚夫的錢財(他是當?shù)刈畲蟮囊患医q綢緞店的經(jīng)理,非常富有)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和未婚夫的婚約,決定和薩寧在一起。在她純潔的內(nèi)心中,最重要的就是純真的愛情。
麗莎是一個對宗教有著虔誠信仰的人,麗莎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五歲之后就由阿佳菲婭帶大,阿佳菲婭是一個忠實的教徒,她教會了麗莎做禱告,有時候清晨就叫醒麗莎匆匆忙忙給她穿好衣服偷偷帶著她去做晨禱,這樣的環(huán)境在麗莎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宗教的種子,從小的形成的宗教觀伴隨了她的一生。
在麗莎的宗教觀中,相信宗教不是為了認識上天,而是因為人都是有一死,死亡是她常常思考的問題,思考死亡并沒有讓她喪失自己的快樂,反而她依舊是一個快樂輕松的人。在她與拉夫列茨基初次相遇的時候,拉夫列茨基只是隨口一說,讓她幫自己禱告,這句話卻被麗莎記在心里,她每天都為拉夫列茨基禱告,當拉夫列茨基把宗教作為他們談話的一個開頭,認為是對宗教的蔑視,她告訴拉夫列茨基不要隨便談論宗教。
寬恕的意識在麗莎的宗教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麗莎得知拉夫列茨基夫人死亡的這一消息之后,她說,這是可怕的,這也許也不是真的,麗莎認為在拉夫列茨基的夫人可能已經(jīng)不在世上時,拉夫列茨基依舊在埋怨她,這是對拉夫列茨基的懲罰,拉夫列茨基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寬恕,需要寬恕,寬恕自己的妻子。
宗教的道德意識始終伴隨著麗莎。在麗莎得知拉夫列茨基的妻子沒有去世之后,她被嚇得冰涼,她認為自己成了插手別人婚姻的人決心躲避她,她把與拉夫列茨基妻子的見面稱為對自己罪惡希望的懲罰,在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她的臉就更瘦了,麗莎對拉夫列茨基說,他們很快就受到了懲罰,這種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愛情當作對他們的懲罰,她讓拉夫列茨基哪怕是為了她自己、為了自己的女兒與自己的妻子和解,她把這些當作拉夫列茨基應當做到的義務。
在與拉夫列茨基的愛情失敗之后,她對拉夫列茨基重復了自己當初的話:幸福不取決于我們,幸福取決于上帝。在他們分別的時候拉夫列茨基抓住了未掉下手絹,但是沒能他們之間的愛情。當麗莎從教堂回到家之后,她把自己的小修道室好好打掃了一遍,雙膝跪倒在地上,對著十字架默默地流淚。
在麗莎的心中一直有一個贖罪的意識,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因此在最后,她決心離開家去修道院,她說,我祈禱、我請教了上帝。一切都結(jié)束了,這次的教訓不是平白無故的,我不止一次去想這件事情,幸福沒有降臨到我的頭上,就是在我對幸福抱有希望的時候,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不管是自己的罪過還是別人的罪過,爸爸是怎么發(fā)了財我全都知道。為了這一切要不停地禱告來贖罪。我舍不得您,舍不得媽媽,但是沒有法子,我感到這不是我居住的地方,我已經(jīng)和這一切道過別了,對家里的一切最后鞠躬致敬,有什么東西在召喚我,我心里難受,想與世隔絕。
麗莎直率真誠,以最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在和拉夫列茨基第一次交談的時候,她就問了一個別人都不敢問的問題。她問道拉夫列茨基,他為什么要和自己的妻子分開,并且以她純潔的宗教觀告訴拉夫列茨基要學會寬恕自己的妻子,并且當拉夫列茨基說出心底那些對妻子的怨恨時,麗莎和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干嘛侮辱她?
麗莎真誠也體現(xiàn)在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在拉夫列茨基將自己從報紙上的訊息告訴麗莎之后,并且讓她不要告訴別人之后,麗莎沒有告訴任何人,
麗莎不僅真誠面對他人也敢于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地想法。在面對潘申的求婚時,她表示要順從面對這段愛情,她明白自己的內(nèi)心對于潘申的喜愛之情并沒有達到愛情的地步,但是她在意的并不是這個,而是母親喜歡這個人,她就沒什么好反對的,在她的心目中幸福往往由不得我們,她也承認,這是她軟弱的地方。麗莎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潘申向她求婚之后,她也反應了過來,如果潘申真的愛她,她就不會寫那封信,因為他也應該知道,麗莎暫時還不能答復她。在她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深深愛上拉夫列茨基之后她就直接拒絕了申潘,她對自己的姑姥姥承認了自己愛上了拉夫列茨基,在經(jīng)歷過花園的約會之后,她就知道自己愛上了拉夫列茨基,她對拉夫列茨基的愛非常真誠、嚴肅傾心,愛一輩子,不怕威脅。
麗莎和杰瑪都抱著一顆純潔的心:麗莎在得知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并沒有去世之后心中充滿自責與懊悔,她主動離開了拉夫列茨基并且讓他寬恕自己的妻子,原諒她的過錯,最后她因為這無心之失的自責去了修道院去完成自我的寬恕。杰瑪則將自己的純潔名聲看得非常之重,在旁人眼中也許并不算什么的話語在她看來已經(jīng)是對自己的侮辱,而能夠捍衛(wèi)自己名聲的人也才能夠成為自己的丈夫。
麗莎和杰瑪都敢于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且下定決心忠貞不二。麗莎在感知到自己內(nèi)心復雜而深厚的情感之后她把這當作一生的愛情去守護,如果不是因為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的突然出現(xiàn),麗莎絕不會放棄自己的選擇。杰瑪更是放棄了當?shù)刈罡挥?、最有教養(yǎng)、人人夸贊的未婚夫,不顧母親的反對和薩寧走到了一起,成了他的未婚妻,選擇與他共度一生。
結(jié)語:屠格涅夫既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美好愛情的歌頌者。他的筆下,涌現(xiàn)了一群被人們稱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的女性形象。屠格涅夫通過使用對比的手法以及細膩而簡單明了的心理描寫塑造了杰瑪和麗莎的形象,在作者的行文之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作者對這兩位女性角色的態(tài)度,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首先,在屠格涅夫心目中麗莎和杰瑪是純潔而美好的女性形象的化身,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他們真誠、善良、純潔、忠貞、富有同情心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無論什么時候都堅持自己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其次,結(jié)合屠格涅夫一生的愛情經(jīng)歷可以看出,屠格涅夫一生堅持對純真美好愛情的追求,和麗莎和杰瑪一樣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一生未娶但也收獲了理想中的美好愛情。
總之,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形象構(gòu)成了俄羅斯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對她們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俄羅斯的文化、探索愛情的本質(zhì)以及屠格涅夫本人的思想和愛情觀以進而更好地了解俄羅斯,了解俄羅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