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越來越注重學生們能力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散他們的思維邏輯能力,開展深度學習,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聽說讀寫能力,在深度學習的理念下,教師更是應當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潛力,在寫作課程中,利用單元教學的內容展開作文練習。本文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深度學習下的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活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深度學習 小學語文 習作單元 活動設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26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將語文學科放在了首位,更是凸顯出了這一內容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習作”作為我國義務教育中語文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部編版教材中,將習作和口語交際進行了結合,足以顯示這一內容的重要程度。在語文教材中,不難發(fā)現,寫作的內容和單元的主題進行整體的貼合,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內容后,相關的習作內容也圍繞這些展開,更為教師指明了教育方向,促進深度學習能力的快速養(yǎng)成。
一、開展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活動的意義
在部編版的教材內容中,在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的教材里,出現了習作和口語交際的內容,并且圍繞的主題和本單元的閱讀內容十分接近,這便是單元學習的優(yōu)勢。單元閱讀學習作為一個獨立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幫助。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的方式,是圍繞著本單元閱讀、口語交際等內容,作為習作研究的主線,引導他們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選材和命題,圍繞著單元的主題,進行構思和寫作,不斷對其內容進行研究和修改,對賞析能力、文字運用能力等,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F階段,單元習作的內容共分為三階段,分別是導入—展開—總結三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教師進行內容上的引導,保證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在深度學習的理念下,注重學生精神和邏輯能力的提升,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自主性和目的性,并且結合主線內容,做到了整體性和整合性,在對文字運用上,加強了情境性和活動性,從而更好地展開習作練習,形成深度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內容
(一)明確單元主題、目標、評價計劃
1.確定習作單元主題
在單元主題的確定上,需要教師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在部編版教材中,通讀課程目錄,不難發(fā)現每一章節(jié)頁上都會有一些關于主題內容的話語,并且閱讀內容也比較接近,呈現由淺入深的學習梯度,典型的單元式學習方法。其次,在進行習作主題內容的確定上,應當關注作品中的人物,通過鮮明的主題內容,明確本單元是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描寫,可以結合“單元導語”的內容進行分析,感受編者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將我們研究出來的閱讀主線轉化成為課程中的習作主線。最后,要關注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是深度學習的體現,在進行習作單元閱讀的時候,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相關的情境,以明確單元主題內容。
如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的內容,在單元導語上寫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并且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包括《臘八粥》《北京的春節(jié)》《迢迢牽牛星》等。不難發(fā)現,本單元的內容圍繞著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風民俗,這便是我們閱讀的主線。在準確找到主線后,教師結合本單元的《習作:家鄉(xiāng)的風俗》展開主題設計,將閱讀主線和習作主線進行結合,保證習作內容的主題和課文相呼應,引導學生們展開深度學習。
2.制定目標和評價計劃
在深度學習的導向下,語文習作單元教學活動需要從內容導向轉化成為目標導向。首先,在目標內容中,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制定習作教學目標的難度和效度,并且按照三維目標的內容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內容的細化,引導他們善于發(fā)現中心思想,并且能夠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加強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其次,評價計劃的設定上,可以展開分層設定,根據難度,將學習內容設定成三個層次,分別為優(yōu)中差,更便捷地進行對習作內容的評價。
如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二單元,內容圍繞著游記的片段展開。在目標導向上,《習作:寫作品梗概》額三維目標導向要求學生能夠能理清書籍內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點,學會對書的內容進行概括。能用簡明的敘述性的語言概括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能適當補充內容,自然過渡,使語意清楚連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分成三個層次,保證深度學習下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習作單元學習的課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明確習作內容
在習作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情境構建,利用這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還要根據單元的內容進行適當引導,保證學生寫作的有效性。最后,要明確寫作目的,對時間、地點、人物進行分析和總結,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如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三單元,本單元的寫作內容為《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可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匆匆》《那個星期天》展開情境構建,利用輔助教學工具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其次,進行意境上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刻了解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最后,讓他們列出寫作大綱,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更好地展開寫作,以此達成深度學習的教育目的。
2.加強習作,提升應用能力
良好的習作能力,需要學生們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寫作常識。在寫作的內容中,應當按照“命題—構思—推敲—欣賞”等展開寫作,需要教師積極引導。比如教師可利用一些較為典型的課文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們認識課文所表達的含義,通過生動形象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對主題的定義。其次,通過課文的人物形象,構思自己的人物形象,結合故事情節(jié),反復推敲寫作環(huán)節(jié),慢慢提升欣賞能力。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拓展能力,并且結合單元中的學習內容,進行應用,保證深度學習的有效性。
3.總結課程內容,提升欣賞水平
習作單元學習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課程的總結。欣賞水平的提升對習作內容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單元的主旨思想,自主進行總結,加強他們的欣賞能力,為后續(xù)的習作做好充足的準備。
如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習作:心愿》一課,在進行相互評價和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單元的主線進行總結,并根據設定的目標進行分析,觀察不同的作文內容,是否能夠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愿望,在材料的使用上是否合理,內容是否真切等。從這些內容進行分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能力,并且在內容的引導上也有很大幫助,對欣賞能力、單元主線、習作主題不斷深化,滿足深度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深度學習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的學習意義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制定了完整的教學計劃和環(huán)節(jié),以此促進學生形成深度學習的能力。小學語文習作內容是重點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熟練運用文字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在單元教學幫助下,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深度學習單元習作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對邏輯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有助于構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景洪春《深度學習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活動設計與思考——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語文建設》2021年第2期。
[2] 逯彥來《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新路徑探索》,《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年第10期。
[3] 費薈《基于深度學習的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現代教學》2020年第19期。
[4] 陳志琨《例談深度學習中設置單元學習目標注意的幾個問題》,《天津教育》2020年第25期。
[5] 王雅美《對深度學習的小學習作教學實施策略的思考》,《考試周刊》2020年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