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核心素養(yǎng)”能夠幫助教師打造一個全方位的閱讀課堂。小學語文閱讀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夠將語言、思維、審美和品質培養(yǎng)等綜合為一體。而就現(xiàn)實教學來看,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對知識的單向傳輸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诖耍疚囊院诵乃仞B(yǎng)為出發(fā)點,對小學語文閱讀進行深入探析,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01
一、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語文閱讀
1.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習者對知識、情感、能力等的具體化調整,是學習者經過對外界的深度思考和積極踐行后內化的結果。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來說,語文教學應該特別注重引導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自己的教學風格,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接受程度。
2.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溝通工具,是人類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語文又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存在于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因此,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大特點。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對學生生涯具有重要意義,閱讀能夠不斷讓人積累詞匯儲備,是學習的基礎和保障。特別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和語言表達方式,對個人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另外,閱讀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面對有爭議的問題時,能夠保持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再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優(yōu)美詞語和句子,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以后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打基礎。最后,通過閱讀能夠對歷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充分吸收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綜合來講,閱讀是一種集學習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積淀歷史底蘊于一體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有推動作用。
3.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語文閱讀的關系
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教學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性的作用,能夠讓教師走出固定模式,站到一個新的高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一種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教學效率。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思維空間,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能夠用更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健全的人格助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缺乏主體性,教師缺少對差異性的關注
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并且教師也認同這樣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真正將學生放到主體地位的教師很少見。對現(xiàn)實教學過程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閱讀課中,大部分教師仍舊采取單向傳輸法,以傳統(tǒng)的方式教授學生知識點,但實際上,學生可能并不能及時也不能夠完全將教師教授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雖然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中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其付諸實踐。
2.過于重視思維和語言,忽視了文化和審美
基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更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而并沒有將文化感受和審美能力放置于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中。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難在文化感知和文化審美方面有較強的獨立性。獨立的審美和文化感知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能夠具有批判思維,對語言文字的深層次理解也有很大的幫助??傊?,在閱讀教學中對審美和文化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3.沒有基于文體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
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地依據(jù)文體的特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對不同文體的文章使用同樣的模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不能夠從不同的文體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風格和氣息,更不能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愛好。長此以往,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失去對閱讀的興趣,這對于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是極其不利的事情。
4.閱讀效果未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一般包含四個維度,在現(xiàn)實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往往在接受和理解知識方面表現(xiàn)得不錯,但是在語言運用方面則比較欠缺。這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夠重視引導學生對課文深層信息的挖掘,忽視了對學生文化感受力的培養(yǎng),這就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存在很大的差距,僅僅將閱讀課停留在學課文上,并沒有將課文知識發(fā)展到素養(yǎng)層次。
三、如何對小學語文閱讀進行優(yōu)化
1.提高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課一般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文化感知力、語言表達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基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且小學生的認知大多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始終以生活化教學為主,依托于生活情境,將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對于新教材的講授,更需要時刻關注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事實,將生活融入課堂,提高閱讀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
對于小學生來講,要保證其課堂的主體性,為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能夠在閱讀課中自由發(fā)揮,主動探索閱讀的趣味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其探索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傊陂喿x課堂上要時刻緊跟時代的要求,不拘泥于培養(yǎng)目標和應試教育,要尋求更加多元的培養(yǎng)方式,為小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進行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存在形式化的問題,同時對核心素養(yǎng)和三維目標的落實有很大的偏差。針對這些問題,要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加以改進。首先要將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分類,以增強教學任務的可操作性,切實使小學生通過閱讀課能夠提升自身的思維和審美能力,起到文化傳承的效果。
對于教學目標的設置一定要貼合實際,盡可能詳細地以具體的范式表達出來,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可操作性。一般的核心素養(yǎng)都是通過三維目標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現(xiàn)在的教學大多是以知識為本位,忽略了價值觀和情感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位置,這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識、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學習過程中“三觀”的形成這三大要素,只有將其融為一體,才能夠讓核心素養(yǎng)真正作用于教學過程,對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3.因材施教,凸顯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有多種文體,文體的差異帶來不同的語言風格,通過對不同文體的感知,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文體語言風格的差異,進而通過語言的差別學會在不同場合如何進行表達。
而現(xiàn)實中,教師往往使用同一種模式進行閱讀教學,忽視了不同文體帶來的不同感受,學生長期在相同教學模式下學習,對閱讀漸漸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因材施教,根據(jù)文體風格的不同,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模式,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對文學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通過不同側重點的強化,滲透美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底蘊打好基礎。
4.有效滲透文化教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既是語言工具的使用說明,又是文化熏陶的重要歷程。閱讀課程可以提高小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加深其文化底蘊。對歷史文化的進一步學習,能夠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技能的同時,注意把課文中所講故事的深刻含義發(fā)掘出來,引導學生通過其中的人和事,學習優(yōu)秀的品質,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同時提高審美情趣。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一些本質問題,學會揚長補短,從而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和為人處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江秀芳《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西部素質教育》2020年第14期。
[2] 魏銀珠《聚焦語文要素 開展言語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再思考》,《華夏教師》2020年第16期。
[3] 申姍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6期。
[4] 李嬌陽《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拓展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錢學森〉教學為例》,《現(xiàn)代教育》2019年第7期。
[5] 張敬《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地生根》,《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年第3期。
[6] 田彩萍《注重細節(jié),提高閱讀實效——小學語文閱讀“細節(jié)教學法”探討》,《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
(賀廣艷,1987年生,女,山東濟寧人,聊城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