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惠玲
(福建省大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 大田 366100)
埃德加·富樂在《學習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校應該教什么?當今有識之士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習學會學習”。已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共同探索的課題。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的精神,充分挖掘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實現(xiàn)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格倫·約曼說:“每個兒童出生時就有著潛在智能比達芬奇使用過的還要多”。許多科學家的研究也證明:“人的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要強幾倍”。這正是人所特有潛能,相信學生能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其次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fā)展與進步的個體。
2.1 教師角色換位,變“主宰”為“主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是主動施教者,即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甚至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的聽說讀寫,言行舉止,無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優(yōu)化學習過程,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從變換教師的角色入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這一理論的核心是強調學生才是認知主體,學生才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只有集四者為一身,才能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真正發(fā)揮主導作用。
2.2 學生地位換位,變“他主”為“自主”。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是優(yōu)化學習過程的核心問題,也是教學改革的難點。
(1)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梢姡裰?、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排除“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思想,把自己定位在與學生平等的位上,支持和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要允許學生發(fā)表各種見解,包括與教師不同意見的見解的學生。借此造就更多的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他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要善于應用激勵,對學生的點滴發(fā)現(xiàn)給予肯定,把學生表揚得心花怒放。還要教育學生之間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彼此取長補短,不譏笑別人,不單純以成績論優(yōu)劣。有這樣寬松、民主、自由的環(huán)境,學生才會各盡其力、各顯其能,才會無拘無束地坦露心聲,敢于說出心里想說的話。
(2)給予充足的時間。在課堂40分鐘的教學中,盡量減少教師活動量,把大多數(shù)時間留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盡可能多的活動,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獨立思考,自覺參與語言實踐的時間。
(3)要讓學生享有三種權利。
A、參與權。參與學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面向全體,善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全員參與中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
B、選擇權?!白杂蛇x擇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捷徑”,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勁內驅力,要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學習的方式。如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熟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朗讀,要讀得更流利些,還要一邊讀一邊想畫面。”后在學生交流時,讓學生“把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想象的畫面?”這樣可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往日順著教師授課路線,只重視課堂知識移植的傳統(tǒng)教學,寓樂于教,提倡學生自學、自教、自練,可收到良好效果。
C、評價權。學生學習自我評價就是學會學習。如教學第四冊《古詩二首》生字,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可設計學生小組合作,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學后讓同學匯報交流,展示自學過程,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在交流匯報中掌握學習生字的多種方法,既加深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識,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及互相評價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得到發(fā)展。
2.3 教材功能換位,變“內容”為“例子”。葉老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材是學生自主學習,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學習能力的材料,自主學習才有“路”可走,有“法”可依,才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實現(xiàn)學習過程最優(yōu)化。要實現(xiàn)教材功能換位,教師就根據課標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特點,從三個方面思考:
A、精選。圍繞教學目的,訓練重點,挑選出部分課文或重點章節(jié),讓學生精讀,集中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扎實訓練,形成技能。
B、組合。可以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將語文教材適當調整、重新組合,如將古詩、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同類教材組合在一起,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較快提高專項技能。
C、補充。薄薄的語文教材猶如一滴水,與知識的海洋相比顯得極其不足,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可選擇與教材匹配的相關文章讓學生閱讀,擴大閱讀量,增加積累。如教學部編本教材《大象的耳朵》后可推薦學生多閱讀一些相關的童話作品或者是相同體裁的文章,這樣既對教材產生互補效應,又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總之,優(yōu)化學習過程,指導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自能分析、自能感悟、自能表達的水平,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