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軍
摘要:當前的高中教學要求學生德、智、體、藝、勞全面發(fā)展,現在的地理教學已經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文進一步闡述了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期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44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意義
1.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自古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說。今天,它是一個人科學文化素質的體現。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現高效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吹胶芏嗳藳]有方向感。對于這樣的人,我們習慣稱他們?yōu)椤奥钒V”。這主要是因為他缺乏空間思維能力。其實,方向感是可以培養(yǎng)的。通過建立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地理學的空間思維,他們會在現實中找到實踐的原型,幫助學生理解,在大腦中建立地理磁場。因此,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應不斷提高,以適應新課程改革下教育發(fā)展的要求。高效高中地理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高效教學,這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效高中地理課堂的實現有利于地理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忽視以及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
在高中階段學生普遍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學生在學習上也往往是以考試為導向進行科目重難點的選擇,地理課程雖然是高考的科目但是所占的比分比較小,所以也容易被學生忽視。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比較多,但是學習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進行學習重點的選擇時往往會呈現出偏重三大主要科目以及高考的主要科目上,地理課程由于知識內容比較多,知識結構也比較龐雜,學生在學習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這就會使學生在權衡之后輕視對地理的學習,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高考的重點科目上。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
2.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雖然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借助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很多的老師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講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的氣氛很難被調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跟隨著老師的節(jié)奏對教材的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
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1.全面解讀課程標準,掌握主要知識
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個版本,即人民教育版、山東教育版、湖南教育版和中國圖文版。選擇的時候需要有洞察力,選擇一本主教材,適當探索其他版本的教材;但不管是哪一套教材,其依據都是新課程標準。因此,圍繞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進行教學是高效課堂的重要先決條件。
2.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教學要注重教學的生成過程
灌輸教學完全不同于現行新課程標準所指導的教學理念。灌輸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教學更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在高中地理課本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內容越來越多。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和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設計思維聯系和思維內容的“問題鏈”。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指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規(guī)律和原理,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示,他們對課后的知識點記憶不深。因此,教師可以開設實驗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大氣-風的橫向運動”時,我讓學生擠壓耳珠使紙漂浮,并問學生“為什么音符會漂?。匡L力壓差和距離大不大”,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并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很好,學生的知識和記憶都比較扎實。此外,在課后安排練習時,學生更愿意與老師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合理選擇,細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容,還要細化、合理選擇教材。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選擇高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掌握規(guī)律和方法。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教學過程中,我對有效的地理課堂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經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的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易于學生理解。“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是本課程的重點,需要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分析?!皯獙夂蜃兓拇胧笔潜菊n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主要包括人類行為和學生個體行為。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筆者在這里做出了選擇?!度说男袨椤分蛔鹘ㄗh,重點分析“學生的個人行為”。通過課前“我們的節(jié)能行動-地理課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節(jié)能習慣,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鼓勵學生關注節(jié)能減排,從而達到環(huán)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滲透的目的。
4.建立師生評價機制
教學的改進必須有師生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比較和學習中取得共同進步。良好的師生評價機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存在著盲點和不足,而這些都是教師自己所不知道的。只有通過他們的學生,老師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學不足,了解學生想學什么、如何學的重要信息。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實現師生之間的有益交流。因此,教師應建立科學的師生評價機制,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師生友好共存、共同提升。
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地理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方法。與其他教師同仁進行分享交流,形成可供推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變得積極主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岳娟.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6(34):105-106.
[2]蔡春蕾.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