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許欣
摘要:當前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通過開拓思維不斷豐富活動內(nèi)容,優(yōu)化活動過程,切實提高這一教學的實效性,使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培養(yǎng)與提高。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原則;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2-168
引言
綜合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和最有效的捷徑。只有有效地挖掘并充分利用好源于生活實踐的活動資源,才能更大地激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正效應,讓我們自主開發(fā)該實踐活動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學校課程建設,從而真正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校大課程建設”中落地生根。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教師在實踐課程教學工作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要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保證社會資源及家庭資源均能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有效資源。教師在實踐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遵守綜合性原則,保證相關工作對學生具有正面的影響。在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所接觸的各項事物進行聯(lián)系,提升該課程的綜合性。每個學校的學生均有不同的表現(xiàn),而每個學生之間又存在一些不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守針對性原則,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利用資源,提升培養(yǎng)工作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快速發(fā)展。另外,部分學校引進實踐活動的時間較短,沒有較多經(jīng)驗。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教學工作,保證綜合實踐教學工作具備一定的針對性,以此促進學生的快速發(fā)展。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路徑
(一)積極創(chuàng)造情境
綜合實踐課程內(nèi)容豐富,設計方法多樣。在活動設計過程中,不僅要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和訪談。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具體的實踐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境,如購物中心、教師教學等。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融入情境,從而有效地進行角色扮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社會有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合作學習,提升效率,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
合作在實踐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學習是指確立一個任務,成員分工協(xié)作完成,主體是學生,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引領者、指導者。綜合實踐課程活動中的合作學習有以下優(yōu)勢:1.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相比于教師單一的講授,學生被動地參加,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會提出一些問題與要求,這就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地尋求答案,每個學生都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如果最后達到了目標,則會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如果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能力。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當前社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一個兵成不了一個團,很多復雜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解決。因此,教師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當他們身處一個集體中,就會明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在分歧出現(xiàn)時,需要每個人都冷靜下來共同商討處理,這非常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3.提高課堂效率。填鴨式的教學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合作學習營造的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對知識有掌控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思考有價值,因此,能夠培養(yǎng)他們多維的綜合素養(yǎng)與實踐能力。合作學習探究不僅是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個人也要貢獻自己的思想成果,這樣團隊才能取得進步,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探究的時間。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他們不同又相容,能夠相互借鑒,共同成長,明確分工,人人有責。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到場指導,避免合作陷入僵局或無意義的爭吵。最后,要注意及時的反饋與評價,通過自評、師評、小組互評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多元化地評價,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合作過程中的問題,找準痛點進行提升。
(三)在活動中融入生活元素,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說極其接地氣,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處處閃現(xiàn)生活元素,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這一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認同度以及親切感。因此,要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教育,真正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場地,讓學生回歸自然以及走進生活,深化自我感知,豐富體驗,鍛煉意志等,在生活之中不斷感悟與思考,并且運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識來解決問題,增強綜合素質。如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美麗的校園我的家”,啟發(fā)學生關注自己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學校的一些具體變化,說一說對校園的真實感受,同時也鼓勵學生扮演小記者采訪教師,采訪同班同學或者其他班學生,講述對校園的熱愛之情。這一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感受,真正發(fā)現(xiàn)校園之美對自己成長的影響,從而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快樂成長。
結束語
總之,針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設計要多元化,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之中,豐富他們的體驗和認知,同時對學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進行鍛煉和評判,才能使實踐活動教學切實取得實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以及綜合能力水平,促使學生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偉.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反思與建議[J].基礎教育參考,2021(06):48-50.
[2]宋鵬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9-10.
[3]陳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策略探索[J].考試周刊,2020(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