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小學語文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基礎學科,是在學生啟蒙階段培養(yǎng)其漢語學習興趣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所必需的科目,此外,其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也是提高我國學生文學基本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對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進行了相關闡述,并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058-02
Optimizing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Sandan Town Zhonger School,Jing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GAO Zheng'e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a basic subject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of our country. It is a necessary subject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stage. In addition, the improvement of its teaching quality is also inevitable to improve the basic literacy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Chinese students Claim.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for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persons.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interest
對于一名人民教師來說,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是開展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也是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學業(yè)的基礎。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呢?最重要就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只有教學方法正確,符合客觀規(guī)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愛學習、厭惡學習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和進步的樂趣,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不注重方法,只會阻礙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養(yǎng)成獨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的基礎,它能改變學生把學習當作負擔的心態(tài),并促使他們抱著探索和求知的心態(tài)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就是豐富課堂內(nèi)容,擺脫傳統(tǒng)課堂的固化思維,避免在課堂中采用向?qū)W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智慧,使學生樂于學習,喜歡上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一)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教學優(yōu)勢
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fā)育并不成熟,他們的學習方法與初高中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并不一樣,小學生對于形象化的知識更為敏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向?qū)W生不停地灌輸理論知識,而可以是通過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形象化的轉(zhuǎn)變,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興趣。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新媒體教學工具的使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生字詞數(shù)量比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到的高出將近一倍,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新媒體教學工具的使用在低年級教學中效果更好,便于處在啟蒙階段的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說新媒體教學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增設課內(nèi)活動,激發(fā)興趣
小學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綜合來看是非常豐富的,文體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常見類型,這就給教師豐富自身教學內(nèi)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多樣的課內(nèi)活動來活躍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擺脫過去沉悶刻板的課堂環(huán)境,在歡聲笑語中學習知識,討論問題,這對于學生大腦的思考和學習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大腦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可以更好地運作,加快思維的轉(zhuǎn)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豐富多樣的游戲是較好的教學手段,例如,在低年級的識字課程中,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與講故事、唱兒歌、順口溜的形式進行結合,使學生在游戲的快樂中學習知識,充分鍛煉手、腦、口、眼、耳等器官的協(xié)調(diào)運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活動而對于語言類學科中很多優(yōu)秀的、美好的作品,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懷。雖然新媒體教學模式可以通過音頻資料來進行補充,但是最好的方式還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室外進行學習。出于對學生安全等因素的考慮,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學校周邊的公園、博物館等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幫助學生近距離理解漢語言的魅力,理解散文詩歌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又如在進行一些名篇教學,
例如《背影》等親情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家長進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親子互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父子親情,這些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把握文章情感和漢語言魅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增強教學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以往的課堂時間幾乎都被教師用來灌輸知識,學生很難有時間和機會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疑問,但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未必能捕捉到學生的知識漏洞,這樣學生就不能及時解決自己的疑問,進而阻礙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約束,改變課堂時間的分配,給學生更多用于思考和提問的時間,激勵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和及時提問,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疑問和難題,教師有時不能及時快速地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或者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內(nèi)向不敢向教師提出自己的難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全體學生進行難題的討論,鼓勵同學之間通過相互幫助解決問題。學生們通過彼此的交流,不僅可以在輕松的氛圍里進行思考,而且還有利于彼此間相互促進,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腦能力和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一致,培養(yǎng)學生團結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在課堂的共同討論階段,如果沒有教師的幫助和引導,課堂秩序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因此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安排,每個小組要分配一名思維敏捷,可以組織大家討論的學生。同時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掌握討論的大概情況,要求各個討論組最終總結出自己的討論結果,完成最終的小組匯報工作。有時部分小組的討論結果可能會與課堂中心思想產(chǎn)生偏差,這時教師就需要通過適當?shù)奶崾竞驼T導幫助學生將問題拉回正軌,完成任務。
(三)自我測試
在完成階段化的學習任務之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除了傳統(tǒng)的考試和測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及時進行自我檢測,讓學生對上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具體可以通過讓學生獨立設置測試的題目,或者分小組進行題目設置,交換題目后開始測試,最終測試的答案也由學生獨立總結,這樣在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也促使學生完成了復習工作和獨立的思維鍛煉,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信,輕松應考,在考試中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主動向教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狀態(tài)。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用高新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來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使學生不再把語文學習看作負擔,而是變學習為樂趣,主動探索、思考。相信通過教學方式的不斷優(yōu)化,未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俊虹.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07).
[2]程新莊.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24).
[3]張娜.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5).
作者簡介:高正娥(1989-),女,漢族,甘肅靖遠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