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姿琰 王香怡 楊葉雯
摘 要:隨著旅游業(yè)發(fā)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對旅途中各類景觀的觀賞,對旅游服務、產品及其文化內涵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再加上近年來我國對紅色文化的重視,紅色旅游應運而生。不同于以往的自然山水景觀旅游,紅色旅游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旅游產業(yè)的結合,其核心價值在于提升當地的紅色歷史文化深度,通過每個城市所保留的歷史記憶向游客們展現我國歷史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對每一名炎黃子孫都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也對吸引游客、打造當地紅色旅游文化品牌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在進行紅色旅游文化傳播時,要注重教育性和公益性,發(fā)揮其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及社會文化功能,才能讓紅色旅游獲得源源不斷的發(fā)展活力,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深入闡述紅色旅游文化,分析遼寧錦州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并探討新媒體手段在紅色旅游文化傳播中的應用,提升錦州城市發(fā)展的軟實力,促進紅色旅游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紅色旅游;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G122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文化旅游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旅游業(yè)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在我國逐漸興起,對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成為城市發(fā)展的重要領域。隨著信息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新媒體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旅游文化傳播中也融入新媒體手段,并逐漸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推手之一[1]。遼寧錦州因遼沈戰(zhàn)役而蜚聲全國,其有著豐富而深厚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若能合理利用新媒體傳播技術,在紅色旅游文化傳播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極大地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
紅色旅游文化最早提出于2000年,于2004年逐漸在全國范圍興起,并獲得越來越多年輕群體的關注。2019年曾有調查顯示,全國紅色旅游景區(qū)中,“80”后游客占比49%。同時,不少專家、學者針對紅色旅游文化展開深入研究,認為紅色旅游文化的內涵是革命情操和奮斗精神,是集自然、人文、歷史和社會資源為一體的新型旅游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中所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更是黨領導人民經過漫長的革命斗爭并取得勝利后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和精神瑰寶。因此,與一般的旅游產品相比,以革命和戰(zhàn)爭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的紅色文化旅游更具有政治和教育意義,通過這種旅游方式,可讓人們在特定紀念日、節(jié)假日時參觀紅色文化景點、展覽館,進一步體驗紅色文化,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2]。
紅色旅游文化呈現出強烈的地域特征,可分為上海、廣州等黨的初創(chuàng)舊址、中西部革命老區(qū)、東北抗日遺址等?;谖覈恢币詠韺蹏髁x教育的重視,在紅色旅游概念提出以前,紅色旅游產品已經存在,并經歷了1949—1977年注重開發(fā)和保護的萌芽階段,1978—1989年注重旅游資源市場化的發(fā)展階段,1990—2003年的成熟階段,以及持續(xù)至今的全面發(fā)展階段。紅色文化旅游的全面發(fā)展,主要得益于我國旅游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對每一個中國人民革命教育的需求、各個革命老區(qū)經濟建設的需要。同時,紅色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對于保護各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紅色旅游是借助革命相關的紀念地、標志物,從中挖掘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精神,接待游客開展對革命遺址、紀念館參觀游覽、緬懷學習的一類主題性旅游活動。錦州是東北通往關內的咽喉要道,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無論在中國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也就決定了當地有著深厚而豐富的紅色旅游文化。錦州在我國革命史中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錦州紅色旅游文化主要圍繞東北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遼沈戰(zhàn)役展開,所遺留的歷史記憶體現了革命領袖的雄才大略,革命將士的前赴后繼,軍民團結一心等深刻的革命精神。目前,錦州境內重要的戰(zhàn)爭遺址近20處,如東北野戰(zhàn)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東北交通大學遺址、101高地遺址、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遺址等,主題性紀念館2處,蕭軍紀念館、紀念陵園4處,張作霖墓園、紀念碑(塔)30余座,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個。這些紅色文化借助于紀念館和遺址,以重走革命路線為游覽形式,以歷史回顧、影片放映、拓展訓練、軍營體驗等為主要內容。錦州已開發(fā)出7條成熟的紅色旅游路線及較為豐富的旅游項目,于2005年被納入遼寧省四大紅色旅游區(qū)之一。
在紅色旅游文化傳播中,存在認識不足、宣傳語種單一、宣傳力度不夠的情況。不少紅色景區(qū)由于對本身資源認識不足、定位不準而導致發(fā)展受到制約,錦州也是如此。筆者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發(fā)現,從百姓到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對紅色旅游產業(yè)認識不足的現象,多數只看到了紅色文化遺址的觀賞和紀念作用,卻沒能認識到其背后潛在的價值,缺乏將其和當地旅游業(yè)振興相結合的意識[3]。在游客層面,多以景仰心理為主,卻對其背景和歷史知之甚少,沒有主動了解紅色文化的意識。多數景點只是考慮中國國內客源,卻沒能考慮到境外游客,從引路牌、石刻到導游解說都只應用漢語,連少數民族語言都很少,外國語言更是缺乏,這就會導致不少滿懷熱情游覽的外國游客難以獲得較佳的旅游體驗。不少景點仍通過雜志、報刊、電視以及橫幅的方式進行宣傳,已很難跟上當今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造成“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現象。
若能在紅色旅游文化宣傳中引入新媒體技術,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作為信息革命的衍生物,新媒體以其更新快、成本低、信息量大、互動性強、打破時空界限、全覆蓋等優(yōu)勢,迅速獲得廣大受眾的歡迎。在信息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互聯網搜索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這也為新媒體宣傳紅色旅游文化提供了可行性。各類旅游景點可以采取“新媒體+旅游”模式,借助新媒體技術,將紅色旅游文化向各地用戶進行推廣。各地游客可事先結合自己的需求對紅色旅游文化進行深入了解,掌握景區(qū)狀況,自主選擇想游覽的景區(qū)。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游客可以直接和承辦方接觸,省去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也更直觀地獲得他們想要的信息,還降低了宣傳成本[4]。錦州通過新媒體進行宣傳,更生動形象地展現當地的紅色旅游文化,提高紅色旅游的品牌意識。
(一)運用社交平臺講好“紅色錦州故事”
以微信、微博、抖音短視頻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傳播方式多樣,用戶黏性較強,已在廣大民眾中普及。從最開始的文字信息交流,發(fā)展到語音、視頻分享,社交游戲,辦公系統等,這類平臺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所傳遞信息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和便捷。錦州紅色旅游文化的核心是紅色故事,而對紅色故事的傳播也是紅色旅游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以往的紅色故事,多借助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或者以舞臺演出、文學作品的方式呈現,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社交平臺在這類信息傳播中表現出巨大的優(yōu)勢。講好紅色故事的關鍵在于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整理回憶錄、歷史資料等,對其進行合理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以確保故事的完整性,實現錦州抗日文化、解放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加強對相關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其可在社交平臺上傳關于錦州革命時期發(fā)生的小故事視頻、音頻、動漫等內容,創(chuàng)造和錦州紅色文化相關的熱點話題,吸引用戶在移動端收聽、觀看、參與討論,鼓勵分享;也可以開設錦州紅色旅游文化公眾號,定期發(fā)布相關的歷史知識、旅游信息,通過圖文、漫畫等形式吸引年輕群體的注意[5];或者制作和錦州紅色文化相關的小游戲,滿足年輕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傳播意愿。
(二)運用新媒體科技打造革命文化場景
除了運用新媒體社交平臺的線上傳播功能擴大影響力,錦州在紅色旅游文化的現場場景打造中也需要用到新媒體科技。現場文化場景傳播有受眾自行參觀和導游講解兩大形式。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公眾都是紅色旅游文化的被動接受者。傳統的現場文化傳播模式普遍存在形式過于單一、沒有足夠感染力的問題,難以和受眾群體達到共情,也沒有充分的互動。當前,隨著信息科技的發(fā)展,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都逐漸成為新媒體傳播的核心技術。若將這些技術運用到現場文化場景打造中,可有效重構紅色文化場景,為受眾群體帶來沉浸式體驗,使景點的革命文化更具有感染力。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社會的進步,人們長期生活在和平而富裕的年代,很難對革命年代的水深火熱場景感同身受,再加上參與紅色旅游的游客多數來自外地,對錦州當地的紅色故事、歷史不甚了解,會影響紅色旅游文化的傳播。將上述新媒體技術運用到紀念館現場,以生動、感人的現場敘事方式,讓受眾仿佛直接置身于那個艱辛而火熱的革命年代,親歷戰(zhàn)爭場景,可將錦州抗戰(zhàn)精神、紅色故事進行場景化重構,帶來深刻的感官體驗和心靈震撼。同時,通過5G通信技術的支持,可讓現場畫面更加流暢,使紅色文化的傳播效率、容量都變得更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受眾轉變?yōu)閿⑹轮黧w,成為對紅色旅游文化的主動認知者,引發(fā)心靈上的共鳴,能更好地提升紅色旅游文化傳播的滲透力。而且,景區(qū)可以節(jié)選部分場景制作經典故事的視頻,以及將景點參觀中的虛擬現實技術作為當地招牌,上傳至各大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光。
(三)采用“中英雙語”形式開展宣傳
錦州各個紅色旅游景點可以設置公眾號、導游小程序等,讓游客們通過掃一掃的方式,自動獲得相應的景點講解,包括當地歷史、紅色文化、相關故事等。在這些新媒體平臺上,可以設置多種語言,便于游客自行選擇,可以解決外國游客語言障礙的問題,將紅色文化故事講給他們聽,也增加對外國游客的吸引力,為紅色旅游產業(yè)注入新的活力。在具體景點的石碑、引路牌等處,可先用中文對其進行介紹,下面配置英文內容。對其中知名度較高的紅色景點,如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東北野戰(zhàn)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等,可專門設計中英文結合的旅游路線、地圖、紅色故事等講解內容,甚至進一步擴充語種,使其更好地服務國外游客。
(四)優(yōu)化與在線旅游平臺的合作
紅色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在這種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錦州可將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和當地綠色生態(tài)資源、民俗文化等相結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和產品,打造“文化強省”。同時,可與攜程、飛豬等受眾面較廣的旅游網站合作,定期發(fā)布錦州紅色旅游文化的相關文章、視頻、音樂、圖片等,用年輕群體較為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撰寫旅游攻略,增強他們對錦州的關注度。要拓寬錦州紅色旅游文化的傳播途徑,提高其知名度,同時帶動酒店、餐飲、旅行社等一系列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在合作中,當地應將重心置于紅色文化旅游路線的設計和推廣上,推出愛國主義教育、研學特色路線,使“紅色錦州”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與旅游平臺合作的過程中,構建游客、研學對象交流、共享的平臺,注重開設留言、討論版塊,以積分、升級等手段,鼓勵曾來參觀、游覽的游客留言,以上傳照片、評價、感悟的方式,分享自己在錦州紅色文化旅游中的積極感受,打造良好的旅游產品形象,加大錦州紅色旅游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對各地游客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潛在研學旅游對象。要關注旅游平臺上游客的反饋,給予正面回應,運用大數據手段收集相關信息,掌握消費動態(tài),并以此為下一步改善旅游產品質量的前提,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推出優(yōu)質產品。
紅色旅游文化的傳播,對發(fā)展錦州旅游業(yè)及城市經濟均有重要作用。錦州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認真分析文化傳播中存在問題,合理利用新媒體手段,提高紅色文化傳播效率,推動當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1] 李霞,彭承丹,楊金林.全域旅游視角下紅色旅游開發(fā)模式探討:以福建長汀為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0(6):57-60.
[2] 余鳳龍,陸林.紅色旅游開發(fā)的問題診斷及對策:兼論井岡山紅色旅游開發(fā)的啟示[J].旅游學刊,2005(4):56-61.
[3] 高乃云.四川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現實審視與路徑優(yōu)化[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4(4):54-56.
[4] 龍茂興,陳芙蕖.新媒體時代遵義紅色旅游宣傳推廣策略探討[J].旅游縱覽,2017(6):143-144.
[5] 阮曉菁.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6):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