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妙玲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文言文學習卻是學生們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點。立足文言文教學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規(guī)定了文言文教學要求,指導著教師在組織文言文教學的時候,結合“文字”“文學”和“文化”,使學生們積累字詞,關注文言現(xiàn)象,感知文化內(nèi)容,實現(xiàn)“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建構出高效的文言文課堂。在此文中,筆者將以“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三有作為切入點,就如何建構高效的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三有”;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引導學生積累、感悟和應用語言,能自主地利用工具書解決文言文學習問題,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和審美情趣。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文言文學習卻是學生們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點。在當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還在機械地解讀字詞,翻譯語句,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教學過程相對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如此教學與新課改理念是相違背的。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筆者的學校遵循“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的理念,建立“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三有”教學目標,使學生們體驗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課堂。借本校課改東風,我們立足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不足,以“三有”為基點,根據(jù)文言文的教學特點,切實地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們在“文字”“文學”和“文化”的結合下,加深對所學文言文的理解,促進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建構出高效的文言文課堂。其中做法有如下:
一、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使學生快樂學習,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保障的。當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的時候,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有強按牛頭喝水的感覺,導致學生們被動接受,無法獲取學習快樂。語文課程標準中基于文言文特點提出了“積累”的學習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積累常用的文言虛詞和實詞,積累文言文常識。其中,文言虛詞和實詞是學生們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基礎。語言學家指出,語言是學習者通過與具體的語境而習得的。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忽視語言教學的特點,直接灌輸語言知識,自然難以使學生們產(chǎn)生學習興趣,導致文言文課堂缺乏情感性。為了解決此問題,筆者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會將文章內(nèi)容放到語句的語境中,驅(qū)動學生體驗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自主地感知、猜測、理解字詞,輕松地獲取基礎知識,獲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以《狼》為例,這篇文言文中有這樣一句:“其一犬坐于前”,這句話中的“犬”不是名詞,而是名詞作形容詞,這是學生們難以理解的。為了使學生們深刻地理解這個字的含義,筆者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先引導學生們自讀這句話前后的語句,分析、想象,這句話是在什么樣的語境下提出來的。在想象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沒能有效地描述出來。為了不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對他們給予引導,要求他們讀出這句話,根據(jù)斷句方式,想象當時的場景。在筆者這樣的引導下,絕大部分學生將當時的場景描述出來。而且通過描述場景,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明白“犬”是像狗一樣的意思,輕松地掌握所學。同時,在體驗這個語境的過程中,學生們所學到的不僅僅一個文字,還有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便于學生在有效方法的輔助下,自主地進行文言文學習,為提升文言文學習質(zhì)量,建構出高效的文言文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二、介紹背景信息,實現(xiàn)知人論世
文言文之所以晦澀難懂,是因為表達方式與當前的語言表達存在明顯差異,而且作者描述的內(nèi)容,是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導致學生們受到有限的文言文儲備的消極影響,很難建立對所閱讀文本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由此將文言文作為語文學習的負擔,不利于實現(xiàn)快樂學習,同時,文言文學習效果也就不盡如人意了。語文教材中不乏先秦諸子散文和和具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文本內(nèi)容較為復雜,同時在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學生無法理解文本內(nèi)容。針對這情況,想要降低文言文學習難度,使學生們獲取學習樂趣,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回歸文本背景,為學生們介紹作者的思想、政治主張等,使學生們在大量信息的輔助下,做到知人論世,有準備地走進文言文,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以《桃花源記》為例,這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了解到作者刻畫的“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作者為什么要刻畫這樣理想的社會呢?這是學生們感興趣且不了解的?;诖耍P者在組織課堂教學之初,采取故事講述的方式,將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尤其書寫這篇文章時的經(jīng)歷講述出來,使學生們在聽覺作用下,把握文本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為接下來深度地探尋文本內(nèi)涵,把握作者寫作意圖打下堅實基礎。而且,學生們在作者生平經(jīng)歷的輔助下,可以摸準文本基調(diào),做好閱讀準備,便于提升閱讀效率。
三、融入文化內(nèi)容,輔助學生理解
文本學習是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定位,也就是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們建構文言文認知,掌握基礎的文言文語言知識,弄清楚文言文的基本含義。如此教學要求,是學生們學習文言文的起步。所以,在組織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我們教師一定要把文本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同時,一定要記得,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因此,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時候,我們教師一定還要去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使學生在文化的輔助下,不僅僅理解文本,同時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實現(xiàn)“三有”發(fā)展,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該內(nèi)容特點,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字,介紹文本背景信息,使學生積累文學內(nèi)容,挖掘文本文化驅(qū)動學生體驗,借此使學生們在“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課堂體驗中,提高文言文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地建構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