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兵
摘 要:隨著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不斷改革,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愈加顯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關系到數學教學能否適應現代教學要求,同時,也影響著新時期數學教學理念的更新,將傳統文化中的數學知識融入數學課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文章通過對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滲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滲透策略
一、 研究背景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這個觀點為大多數人所認可。將數學文化滲入數學課堂已成為未來教育的一種趨勢,同時也是對古代數學家們孜孜不倦地研究數學精神的繼承。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特別指出教材可在適當地方介紹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例如: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以及數學史料。2011年教育部再次頒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首次明確提出“數學文化應該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滲透到整個教材中”,同時還指出“教材可適當介紹和數學有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數學的作用,讓他們感受數學家的嚴謹并欣賞數學的優(yōu)美”。
課程標準的變化引起數學教科書的變化。以人教版為例,與舊教材相比,新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出現“數學廣角”“數學游戲”“數學家的故事”等特定欄目,而且有專門的數學動手實踐課,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擺一擺,想一想”欄目,更加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只有將“文化”與“數學教育”融合起來,數學文化才能體現應有的價值。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出現數學文化滲透意識不強,把握不深等問題。本研究以此為依據,研討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二、 數學文化概念分析
(一)文化
19世紀70年代,西方人類社會學對文化作了闡釋,之后各學科領域對文化進行了自己的研究。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給出了關于文化的經典定義:“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编嵷剐沤淌谠凇稊祵W文化學》中提到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受社會及個人情感的影響,每個人對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筆者認為文化是凝結于物質與精神之中,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是人們普遍認可的進行交流的意識形態(tài)。
(二)數學文化
克萊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數學》中指出:“數學是理性精神的化身,它已經滲透到權威、習慣、風俗所統治的領域,成為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南,可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化門類媲美?!眹鴥韧庠S多數學家們從多角度不斷探索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的途徑,而且對數學文化的研究日趨深入。具體來說,我們可將數學文化理解為文化在數學上的運用,是人類傳統文化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材中主要以數學小故事、數學廣角、數學游戲等形式出來,它隱藏在教材內容之中,需要去挖掘,這也是新教材比較突出的特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文化并不是隨意產生的,是根據數學教學內容而引申出的相關文化知識,是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的統一,是數學理論與生活的結合。
三、 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以及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課堂中過多強調知識點的掌握,對數學文化的研究起步較晚;教材內容編寫上強調知識的邏輯性,學生缺少自主探究意識。2002年,北京召開“國際數學家大會”,同時重慶也舉辦了“21世紀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以“加強對數學文化的滲透”為中心展開討論。這兩次會議將數學教育研究上升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我國對數學文化的研究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總體而言,新時期我國對于數學的研究愈益深入,尤其隨著課堂教學改革,諸多一線教師嘗試探索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同時也嘗試將文化知識也滲透進數學教學。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理論與實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受教學經驗、評價方式等的影響,新的教學理念并不能完全用于實際教學。
四、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的影響因素
(一)教師方面
1. 教師教學理念單一、數學文化意識淡薄
教師把數學文化看作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輔助工具,許多教師認為即使教學中沒有涉及數學文化知識,也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本有個板塊叫“擺一擺”,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己擺放木棒來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但教師在講授時直接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呈現,直接忽略了學生擺放的環(huán)節(jié)。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大部分數學老師只注重講,忽視了學生的動,致使學生也只注重知識學習或問題的結果,忽視了學習過程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
2. 教師的專業(yè)性不夠,缺乏探索精神
新課程改革后,數學教材中的圖畫增多,每一幅插圖都是教材編輯者通過不斷研究探討形成的,其不僅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引導,更可激發(fā)學生對教材外知識的探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道理需要教師認真揣摩,仔細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插圖的引導與探究,只是單單灌輸本節(jié)課的內容。例如:在一些數學公式講解上,首先要對公式的變換過程講明白,然后結合實例,結合生活不斷去變換公式,將公式靈活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只是死講公式,學生背誦公式,教師專業(yè)性不強,缺乏探究精神,教學中不注意數學文化的滲透,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未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教師把課堂變成了拿高分的平臺。
(二)學生方面
1. 學生缺乏對數學文化學習的主動性
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所講的數學小故事或與數學有關的其他知識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但很少有同學主動探究數學問題,他們也不會去主動搜集有關數學文化的書籍。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學生及家長將數學成績看成學習數學的唯一動力,他們對數學文化的了解只是來源于教師課堂的灌輸,其對數學名人、數學符號等了解的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