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霜波
摘要:在地理課堂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發(fā)展學生各方面能力。同時,在小學合作模式下,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與以往授課模式不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并在互相合作、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學習并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初中地理課堂管理方式,旨在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
關鍵詞:初中地理;小組合作;課堂管理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4-387
引言
小組合作屬于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但在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管理中仍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任務的選擇上不夠精準、分組不夠合理化、課堂紀律難以把控、成績評估力度不足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課堂管理,導致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習成就感較低?;诖?,教師應當總結經驗,深入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質含義,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改善傳統(tǒng)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科學管理。
一、從任務選擇入手,奠定課堂基礎
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之前,教師應明確課堂重點內容,以此為基礎制定教學任務。首先,教師需要確定小組合作的主題,將著重點放在開放性、實踐性。教師設計開放性的合作學習主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進行討論、聯想和比較等,將小組作為單位,在思維碰撞中進行學習,強化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設計實踐性合作主題,可以讓學生圍繞著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實踐,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針對小組合作任務的選擇,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共同學習法、小組合作調查法等多種形式,使小組合作模式更為豐富,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參與。
以《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先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確定本節(jié)課程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如分析地球運動、不同地區(qū)的地形地勢、緯度位置等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借助“世界平均氣溫分布圖”“降水量分布圖”等設定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看圖,并討論氣溫和降水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有哪些因素會對氣溫和降水量造成影響?通過小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深入了緯度位置對氣候所造成的影響。之后,教師可以以新疆氣溫變化為例,讓學生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重點。
二、科學分組,保證小組合作的科學性
分組是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前提。教師應首先要保證每個小組的均衡性,每組人數在4~6人左右最佳,教師要基于學生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分組。在小組分工上,既可以通過相同的學習課題開展,讓小組之間進行有效競爭,教師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課題,讓小組內的成員合理分配學習任務,保證發(fā)揮每個小組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座位安排上,教師可以通過前后桌的方式安排小組成員,便于學生展開合作。
例如,學生在學習《貴州省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利用》這部分內容時,為讓學生深入了解貴州省的資源和環(huán)境,教師按照學生學習能力、性格等劃分成學習小組,每組6人,學生在組內選出組長、小組發(fā)言人、學習記錄員、學習檢驗員等多種角色。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程重點向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利用課余時間或是周末,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收集貴州省石漠化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緩解措施,整理成報告,在課堂上匯報。在課上,教師留出相應的時間供學生整理,結合貴州省自然地理概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并拓展了知識層面,更為有效的學習了本節(jié)課程內容。
三、課堂調控,掌握合作學習進度
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了解以往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難以有效控制課堂紀律。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明確課堂混亂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點,一是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清晰;二是學生容易出現分歧。在確定問題出現的原因之后,教師應先保證學生在進行合作之前學習主題是明確的,其次在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學生討論情況,把握課堂調控時機,及時點撥學生存在爭議的問題。同時,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時,應監(jiān)控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并激勵、鼓勵學生,使學生深入思考,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的民族》一課時,課程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我國有哪些民族,分布區(qū)域以及特點等,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的學生分享自己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并運用網絡、書籍等多種方式來查閱不同民族基本信息。在課堂上,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資料匯報。一個小組展示了朝鮮族舞蹈、服飾等圖片信息;第二個小組分享了蒙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活動;第三個小組展示了侗族鼓樓、打油茶等;第四個小組……在整個活動中,不僅鍛煉了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并通過小組分享,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這遠比教師單一講解理論知識更為生動、有趣。
四、成績評估,提升評價的全面性
成績評估是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改善傳統(tǒng)課堂中僅以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鞯脑u價方式,而是通過個人合作學習評價、小組合作評價等方式的進行評估。其中,個人學習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個人表現、合作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所進行的評價,教師可以讓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匿名打分,結合教師評價匯總成學生學習成績。針對小組評價,教師可以從小組回答問題情況、準備情況、合作學習秩序、整體效果等方面入手進行評價。改變傳統(tǒng)“唯成績論”的方式,更為全面的評價學生學習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升其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性。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課堂當中,教師應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和開展合作學習所存在的問題。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滲透學習理念,體現合作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針對課堂管理,教師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并調控課堂紀律,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結合學生個人和小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強化學生學習有效性,也增強地理課堂質量。
參考文獻
[1]蘇喜妹. 科學探究,巧妙拓展——淺析初中地理課堂的構建方式[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101-1102.
[2]萬蓓.淺談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中導學案的編制[J].學周刊,2021(13):147-148.
[3]秦雪.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合作探究——以七年級(上)“經線和經度”為例[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