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忠輝
摘要: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以教材為主,直接為學生灌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直機械記憶,學習效果不佳。而數學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一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的新知,拓展他們的思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實現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趨勢
引言
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數學體系,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小學生已經形成的生活背景和經驗,將生活中的事件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讓數學知識變得簡單生活化,讓學生易于理解和吸收,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能讓學生學有所用,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讓知識貼近生活。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概念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基礎上實行生活化教學,引入生活化知識以及生活化案例,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事物和場景中進一步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真正體會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提升其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同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再只是單純地對理論知識進行轉述和講解,而是借助靈活、生動的生活化語言將數學知識簡單化、明了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更快地掌握知識,有效改善學生對數學的傳統(tǒng)認知,同時也進一步增強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信心。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有些困難,并且始終都無法快速提升數學成績,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來設計教學內容,而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化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且在情境中設計活動任務,學生要想完成任務則需要運用到所學的數學知識,這樣就比對數學知識進行直白的講解要更加有趣,也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雖然生活閱歷比較簡單,但還是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師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時可以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能夠發(fā)現生活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2在生活問題中教學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設置整個課程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關系到是否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決定學生是否能對這節(jié)課所要學到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在設置問題導入課堂時,教師應當將問題設置的盡可能簡單及通俗易懂,畢竟還沒有學習這部分內容,要注意和課堂小結的問題區(qū)分開。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可以以生活中的事物和經驗為背景,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由學生進行尋找和作答,以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比如說,學生在學習關于“加減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想不想要成為媽媽的小幫手呀?”“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同學去過菜市場呢?”“那你們知道買菜的時候怎么算錢呢?”運用這樣的小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的設置,層層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入到課程內容之中。再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前,可以提出“同學們能不能幫助媽媽找出家中有哪些物品中存在角?”“你能和媽媽一起用線繩制作一個角嗎?”學生想要得到母親的認可,就會積極主動地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獲得家長的肯定。這與小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十分貼合,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愿意學習的興趣。
2.3開展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地認真聽講,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考慮這一點,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自主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們“動”起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有趣的生活實踐活動,充分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機會體驗知識的生成,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從“課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今天我當家——小數乘法》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完成課堂常規(guī)教學任務后,為學生安排課后體驗實踐活動,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實現教學課堂向學生日常生活的延伸,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實現對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記憶和生活實踐體驗練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比如,教師安排學生放學后跟家長到超市購買蔬菜,超市很多蔬菜的單價都帶小數點,例如:“黃瓜2.89元/斤、白菜1.29元/斤”等。學生要計算購買每種蔬菜需花費多少錢,最終一共花費多少元,并將其記錄在作業(yè)本中,第二天由教師進行檢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和計算技巧有更準確的理解,能夠實現對“小數乘小數、小數乘整數”的準確計算,更能讓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體驗積極性。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更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由于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較緊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會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易于學生理解知識。
參考文獻
[1]殷祖俊.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9):158-159.
[2]李風秀.讓生活化教學模式走進小學數學課堂[J].智力,2021(04):153-154.
[3]左毛選.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A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