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 要:基于新課改深入實施背景下,為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他們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工作的關注,使其具有有效性、科學性與合理性。如此一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助力他們形成理性認識,優(yōu)化教學效果,使其因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具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并讓他們展開深入學習。在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經驗,淺議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中指出“小學科學是一門基礎性、實踐性課程,教師應將學生視為教學工作的主體,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使其獲取科學知識[1]”。為助力學生科學素養(yǎng)形成,教師需深研大象版教材,結合知識板塊劃分情況,精心展開教學設計。一方面,教師需了解不同學段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知水平、技能掌握情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思考、分析、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應重視實驗教學,在構建主義理論指導下,讓學生獲取有益知識,展開科學推斷,具有理性思維。
1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新課改的核心便是“以生為本”。7-12歲的少年兒童,身心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相對有限,離不開教師的啟蒙與引導。在小學科學教學工作開展中,實驗既是關鍵內容,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使其初步了解物質科學、生命奧秘、宇宙與技術應用問題等。
因此,教師應避免以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觀看中認識科學現(xiàn)象,總結科學原理。亦或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展開教學,使得科學實驗課堂中毫無驚喜可言。只有讓小學生多動手、勤思考、善發(fā)現(xiàn),使其成為科學實驗之中的主體,關注現(xiàn)實生活,注重對已有經驗的融入,讓學生展開自主設計,才能促使書本知識、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滲透,使學生具有科學探索興趣;讓小學生感受科學的神奇,積累有益知識、形成科學思想,具有實驗學習的成就感。
2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2.1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調動實驗興趣
基于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潛能與實驗興趣,教師應了解不同學段孩子的認知水平、興趣偏好,結合少年兒童的成長特點,使科學實驗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這樣一來,既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熟悉感,也將使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讓他們獨立探思、自主設計、認真觀察,繼而得出科學地結論或進行合情推理。
例如:在大象版三上《不一樣的溶解》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小熊多多去買白砂糖,回來的時候遇到大雨。到家后發(fā)現(xiàn)糖少了很多,媽媽批評多多太粗心,沒有封好口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給學生食用色素、高錳酸鉀、雞精、洗衣粉、白糖、燒杯、水等實驗用具。在問題導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用具,展開對比實驗,記錄自己所看到的現(xiàn)象。學生們發(fā)現(xiàn)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用時長短不一樣,但其最終都會溶解。讓學生認真記錄實驗現(xiàn)象,試著總結、概括,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優(yōu)化實驗教學。
2.2展開創(chuàng)新引導,培養(yǎng)自學意識
為了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實效性,使學生具有自主實驗能力,教師還可借助信息化教學工具,使學生運用生活用具,創(chuàng)設自主實驗。
例如:在《乒乓球復原了》教學中,教師可制作微課件,并給學生每人一顆癟掉的兵乓球。讓他們在家中進行自主觀看,運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想辦法幫兵乓球復原。并需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在接觸熱水時要小心,以免燙傷。學生在家中借助水槽、熱水、兵乓球,進行實驗。并使其展開創(chuàng)新思考,使用生活物品,進行多樣實驗的設計。有的學生設計了“會唱歌的硬幣”,有的則設計了“擁抱的杯子”,他們用創(chuàng)新實驗證明了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3促進同伴互助,展開實驗總結
鼓勵小學生參與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使其具有獨立探思意識,促進對簡易實驗用具的制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讓他們具有知識遷移能力。為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讓他們形成規(guī)范操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教師還應密切同伴互助??稍O施相對復雜的實驗,幫助學生分組,讓他們科學分工,展開實驗觀察、總結與分析,得出科學地結論。
例如:在《聲音的傳播》教學中,可以小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聲音在不同物質傳播的變化。可以啟發(fā)學生做出猜想“我們能聽到廣播中的音樂、鈴聲,那么宇航員到月球后,還能聽到地球的聲音嗎?水里的魚能聽到陸地的聲音嗎?”使學生現(xiàn)進行自主搜索,再進行組內探討,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設,運用土電話、水槽、玻璃、石塊、水與教學視頻(真空罩里的小鬧鐘)等,進行合作學習。在液體、氣體與固體中的傳播實驗,使小學生認識聲音傳播需要介質。通過生生合作、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讓小學生探究生活與自然界中的奧秘,讓他們感受科學精神,建立科學實驗學習自信,具有深入學習、自主總結能力。
3結語
綜上,創(chuàng)新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提升實驗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3]。為了給孩子的未來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讓他們形成開闊視野,對自然界、生活中與技術應用等領域知識形成客觀認識,具有深入探索能力,需要教師展開循序漸進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事物著眼,在親身經歷、動手實驗、獨立探思、合作交流中掌握科學探究、實驗驗證的方法,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獲取基本的科學知識,能夠解答現(xiàn)實中的科學問題。從而,使他們形成邏輯思維、樹立科學精神,助力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明.提高科學課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1):25.
[2]杜秀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C].2019年教育現(xiàn)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2019(11):22.
[3]張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