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天
摘 ?要:美國英語的全球傳播是美國有意識地進行語言推廣的結果,顯性和隱性傳播手段相互配合。二戰(zhàn)后,美國始終倡導教育國際化戰(zhàn)略,招收海外留學生赴美學習,吸引海外學者開展合作研究,推廣面向全球的標準化英語測試,系統(tǒng)化開展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海外出版發(fā)行美國教材,與英國就英語教育開展合作。美國通過其教育國際化的各種舉措有效且隱蔽地推廣了美國英語,捍衛(wèi)并強化了美國英語的全球通用語地位。美國教育國際化的成功實踐為我國新時代的中文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美國英語;海外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9-0001-04
Abstract: The global spread of American English is the resul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cious language promotion, with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dissemination methods complimenting each other. 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advocated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recruiting overseas students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ttracting overseas scholars to carry ou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moting standardized English tests globally, systematicall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American textbooks overseas,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U.K. on English educ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ffectively and covertly promoted American English through its various meas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defen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atus of American English as a global lingua franca.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World War II has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American English; overseas dissemination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通用語言?!坝⒄Z在今天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通用語,它同時實現(xiàn)了空間和時間上的主宰[1]” “世界上任何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語就會承受匱乏之痛[2]”。英語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傳播不可避免地與世界各國的本國語言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相互影響,其結果就是英語國別變體的出現(xiàn)。二戰(zhàn)后,美國英語成為使用人數(shù)最多,使用范圍最廣的英語變體。據(jù)統(tǒng)計,在大約4.5億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中,使用美國英語的占70%左右[3]。
一般來說,世界上某種語言的流行程度與使用這種語言的國家和地區(qū)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地位直接相關。美國英語的全球傳播正是美國依托強大的綜合國力,借助多種傳播手段,有意識地進行語言推廣的結果。目前學術界對美國英語傳播的概要性介紹較多,對其具體傳播機制的分析琢磨較少。本文將從美國教育國際化的視角,分析美國英語的隱性傳播機制,為中文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美國英語的海外傳播模式
英語不僅僅是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是信息流通的載體,更是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傳播工具。丹麥語言學家菲利普森(Phillipson R.)認為英語的全球傳播是英語國家有意識地進行語言推廣的結果,是一種“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 imperialism)[4]。英語語言帝國主義通過英語的傳播與推廣,建立并維系著英語國家和非英語國家之間不平等的權力關系,確保全球范圍內(nèi)英語文化對非英語文化處于支配地位。
英國語言學家夸克(Quirk R.)認為,語言傳播有三種模式,即人口模式、經(jīng)濟文化模式和帝國模式[5]。受歷史條件的制約,不同的國家采用的語言傳播模式各不相同。二戰(zhàn)之前,大英帝國居于世界舞臺的中央,其英語傳播乃是大規(guī)模的移民和殖民征服的副產(chǎn)品,即所謂人口模式和帝國模式。二戰(zhàn)之后,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其主導的英語傳播更多依靠經(jīng)濟文化模式。后者的機制更為完善,顯性和隱性傳播手段相得益彰,互為促進,有效地捍衛(wèi)并強化著美國英語的全球通用語地位,以維護美國的語言和文化霸權。正如德國社會語言學家?guī)鞝栺R斯(Coulmas F.)所言,“盡管英語的推廣不是靠一個中央機構或一個語言規(guī)劃機構來進行的,但是其非凡的傳播卻得到了各種蓄意的幫助,這些幫助是由政府、特別利益團體、大眾傳媒、經(jīng)濟代理人和基督教堂提供的支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