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
摘要:中國現(xiàn)當代社會中,獨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數(shù),家長對獨身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也舍得對獨生子女的教育進行投資,花大量的錢努力讓孩子接受名校名師教育,接受各種興趣愛好培訓機構(gòu)教育,但家庭教育卻沒有跟上,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著過分呵護、過分溺愛的問題,一味地寵著孩子,很少去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不去為別人著想,養(yǎng)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心理和行為。本文通過對幼兒“自我中心”意識探析,闡述如何引導幼兒走出自我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我中心:教育策略
一、自我中心意識
前面我們解釋了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和自我意識的關系,我們就清楚的知道,幼兒自我中心意識就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個必然過程,這種過程最后形成的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會跟著一個人一生,也會因為外界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而改變。具體來講就是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簡單的說就是一切他看到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為出發(fā)點去思考的,認為周圍的人和事都與自己密切相關,無論什么事,總想到自己,總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的這種“四、二合一”的現(xiàn)代家庭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成了父母心中的“明珠”、“月亮”,家長在吃、穿、用、玩等各方面,都在一味地為孩子單方面的需要四處奔波,寧愿苦了自己,也不要孩子受罪,這里面不乏父母對孩子的愛,但這種愛是過分的溺愛。家長很少去引導他的孩子去為別人考慮,去為別人做什么,給別人帶來什么,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很自然的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心理和行為。
如果我們把焦點對準幼兒園小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幼兒“自我中心”意識非常強,這就和上面說到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關系了。我們認真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種“自我中心”常常表現(xiàn)在:隨心所欲,不受節(jié)制,自己想什么就做什么,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或者看到別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更有甚者,會有偷搶別人東西的行為等等。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我們家長是不是該反思,我們從小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生長環(huán)境,我們的家庭教育有沒有補位,如果我們?nèi)纹浒l(fā)展,不施以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就會逐漸讓孩子養(yǎng)成自私的習慣,甚至到最后發(fā)展成了為達到“自我”的一種目的,卻全然不顧社會的道德,違背社會公德,觸犯法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家庭教育者應該注意從開端抓起,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自我意識。為孩子長遠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做好榜樣??蛇@個基礎應該怎么打呢,筆者有如下建議。
二、教育策略探究
(一)、使用移情訓練法
“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的幼兒經(jīng)常會說“我要......”、“給我......”、“我的......”之類的話,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因此,我們可以從幼兒的切身經(jīng)驗出發(fā),遇到事情時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例如有的幼兒總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那我們可以嘗試使用移情教育法。例如讓孩子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老師,進行游戲時,老師可以故意把一些幼兒的玩具分開放置,讓那些找不到自己玩具的孩子體驗這種失去心愛玩具的心情。進而啟發(fā)幼孩子去思考,別人的東西如果被你拿走了,別人找不到時的心情。我們可以設置類似這樣的問題,如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家會怎么樣?別人的東西在你這兒,他找不到會怎么樣?從而教育幼兒不拿別人的東西。
此外,我們也可以去引導孩子用親善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的玩具,如讓他們把玩具比作是自己喜歡的動物或者其他什么,和它們建立友誼等;引導幼兒給花兒澆水、給動物喂食、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等。我們也可以用《玩具要回家》、《金色的房子》、《灰姑娘》、《三毛流浪記》等這樣的故事,來引發(fā)孩子的同情心,并循循善誘,將幼兒的愛遷移到周圍人的身上,從而走出自我。
(二)、使用游戲強化法
孩子最大的樂趣在玩上,游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方式,利用游戲來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教會孩子學會和他人合作,漸漸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同時幼兒教師要學會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例如為小班幼兒安排好“娃娃家”的游戲場所,當幼兒進入場景時,就會很自然的進入到游戲中去,在游戲的途中,他們學會自由組合,自己分配角色,此時的他們,會邊玩邊說話,興致勃勃,也會真正地體驗到和別人交往、合作的快樂。在玩的過程中,與人合作、友好相處的意識得到強化。
(三)為孩子樹立榜樣
模仿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例如模仿家長說話,模仿爸爸媽媽梳頭,模仿爸爸拿筷子等等,所以孩子周邊的成長環(huán)境很重要,會產(chǎn)生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因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做一個謙讓、寬容、樂于助人的人,用自己切身行為去為孩子做個榜樣,在模仿和被模仿的過程中改變孩子的自我中心習慣。懂得用好環(huán)境這個大的教育平臺,使幼兒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讓“性本善”的孩子因為身邊的環(huán)境變成了一個“性本惡”的人,讓幼兒走出自我中心,健康快樂成長,系好人生的每一??圩印?/p>
結(jié)束語:
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也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和諧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是孩子有一個健康心理的前提,所以嘗試用游戲的方法、有榜樣示范的方法、用移情訓練的方法去為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艷芹.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探析及其教育策略.[D].基好家長.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