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葉宏勛,趙鶯,古亮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江蘇泰興225400
食管癌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病死率較高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食管癌發(fā)病率有一定上升。手術治療是常見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但是對于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其年齡較高,身體素質較差,而手術創(chuàng)傷大,致使其無法耐受手術[1]。除此之外,由于食管癌早期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錯失手術根治機會,因此需要進行放療治療或化療治療[2]。相較于手術治療,放射治療適應證要明顯更寬,且治療安全性高,是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一種重要輔助治療方法。但是放療存在局部未控情況,而化療在殺滅微小轉移灶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良好的放療增敏作用[3]。因此該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20年2月該院收治的68例食管癌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進一步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結合治療與單純放療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該院收治的68例食管癌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4例,女20例;其中腺癌和鱗癌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19例和15例;年齡60~77歲,平均(70.12±2.33)歲;病變長度在4~11 cm,平均(8.44±1.94)cm;TNM分期方面,T2期、T3期、T4期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4例、15例和15例;病變部位方面,頸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4例、8例、10例和12例。觀察組男15例,女19例;其中腺癌和鱗癌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17例和17例;年齡60~78歲,平均(70.16±2.31)歲;病變長度在4~12 cm,平均(8.46±1.90)cm;TNM分期方面,T2期、T3期、T4期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5例、14例和15例;病變部位方面,頸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5例、10例、9例和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食管癌相關診斷標準[4]的患者;經(jīng)檢查無出血或者穿孔等情況的患者;病變長度在12 cm及以下的患者;認知功能以及智力正常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可以自主進食的患者;年齡60~80歲之間的患者。
排除標準:卡氏評分在70分以下的患者;發(fā)生轉移和遠處播散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中途更換治療方案或者退出研究的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存在放化療禁忌證的患者。
對照組治療方案為單純放療治療,安排開展調強放射治療,放射頻率和總劑量分別為2 Gy/次和60 Gy/次,連續(xù)放療6周,每周放療次數(shù)為1次。期間注意做好患者的肺部、脊髓以及氣管等臟器的保護工作。觀察組治療方案為放化療結合治療,其中放療方法參照對照組,化療方法為:選擇紫杉醇(國藥準字H20057065)和順鉑(國藥準字H37021362),前者用量135 mg/m2,d1,后者用量75 mg/m2分3 d,d1~3,兩種藥物每3周重復,期間做好患者的護肝以及止吐等工作,并且根據(jù)其治療情況以及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情況等對用藥劑量進行合理調整。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對其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進行密切監(jiān)測。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的效果,治療效果評定指標包括3個,分別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無緩解。其中完全緩解為患者治療后持續(xù)30 d以上臨床癥狀以及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為患者治療后持續(xù)30 d以上腫瘤最大直徑及其最大垂直直徑乘積較治療前有減少超過50%;無緩解即為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改變且甚至加重[4]??傊委熡行?完全緩解例數(shù)和部分緩解例數(shù)之和/總例數(shù)×100.00%。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消化道癥狀、血小板降低、血紅蛋白降低以及白細胞降低,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越低表示患者治療安全性越高。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和觀察組比較,對照組明顯更低(61.76%<85.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和觀察組比較,對照組明顯更高(41.18%>17.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安全性比較[n(%)]
食管癌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高發(fā)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惡性腫瘤疾病,病因復雜,其發(fā)生和患者的飲食、年齡、生活環(huán)境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均存在密切關系[5]。食管癌早期確診率較低,主要是由于其早期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待患者產(chǎn)生明顯臨床癥狀就診時,多處于中晚期[6-7]。對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術是其首選治療方法,療效確切。但是多數(shù)食管癌患者確診時疾病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手術治療已無法發(fā)揮明顯作用,加之手術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尤其是對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其手術耐受性要普遍更低,因此相較于手術治療,放療或者化療治療是其更優(yōu)的治療選擇[8-9]。大量臨床實踐表明,老年食管癌患者單純的放療治療所帶來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患者食管四周分布著部分心臟組織以及氣管癥狀和肺組織等,容易發(fā)生局部控制不良情況,使各食管部位無法接受相同的放射劑量,進而對治療效果帶來一定影響[10]。楊玉成[11]報道,單純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5.5%,認為純放療治療安全性欠佳。
近年來也有研究指出,在放療治療基礎上再進行化療治療可以進一步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兩種治療方式聯(lián)合治療后,可以進一步提高局控率,增強治療強度。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1.76%,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1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29%,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65%。對照組治療有效性以及治療安全性均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提示在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療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放化療結合治療比單純放療治療更具優(yōu)勢。順鉑和紫杉醇均為臨床常見的兩種化療藥物,前者具有無交叉耐藥性、吸收快以及抗癌譜廣等優(yōu)點,可以作用于DNA鏈間及鏈內交鏈,能夠干擾DNA復制,是實體腫瘤治療中的一線用藥。但是在使用期間需要加強患者的用藥反應觀察,因此該藥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過敏反應、消化道反應以及腎毒性等不良反應。紫杉醇有利于維持胃管蛋白穩(wěn)定性,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為目前臨床上極的一種新型抗微管藥物,在肺癌以及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疾病的治療中也有廣泛應用,但是其在使用期間可能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心血管毒性、骨髓抑制以及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需要加強患者的用藥反應觀察。王一曼[12]報道,單純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1年內腫瘤復發(fā)率為25.71%,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放化療結合治療老年食管癌1年內腫瘤復發(fā)率為5.71%,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P<0.05),認為放化療結合治療可以為老年食管癌患者帶來更大獲益,和該次研究結果基本相符,這可能是由于順鉑和紫杉醇聯(lián)合應用后再輔以放療治療可以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單純放療治療,放化療結合治療可為老年食管癌患者帶來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且治療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