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梅,陳劍,荀生麗
1.揚州市婦幼保健院病理科,江蘇揚州225002;2.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蘇揚州225002;3.揚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江蘇揚州225002
隨著近年來宮頸癌的相關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宮頸癌是一個從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到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直到演變?yōu)樵l(fā)性宮頸癌發(fā)病的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1-2]。其中宮頸鱗狀上皮內(nèi)的正常結構改變與細胞的異型增生為低級、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的主要特征,也是出現(xiàn)宮頸鱗狀上皮的癌前的一種特異性病變。有少數(shù)文獻指出,通過給予適當?shù)闹委熌軌蛴行б种频图墑e宮頸皮內(nèi)病變(LSIL)的進展且有較高的消退率,而對于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HSIL)患者而言很難通過臨床治療達到使其發(fā)生出現(xiàn)逆轉(zhuǎn)的情況,因此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發(fā)展為宮頸癌的可能性較大[3]。臨床準確的對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分級進行診斷,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故選擇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該院首次進行宮頸活檢手術的石蠟包埋組織240例,研究EGFR、p16蛋白、Ki67抗原表達水平臨床意義及與不同病理類型宮頸組織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首次進行宮頸活檢手術的石蠟包埋組織,參照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WHO分級標準(2014年)作為宮頸腫瘤組織學分類標準。所選患者經(jīng)倫理委員會通過,且患者或家屬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有放化療史的患者;②有免疫治療史的患者;③有子宮疾病史的患者。其中宮頸鱗狀上皮化生、HSIL、LSIL各80例。80例宮頸鱗狀上皮化生患者,年齡24~70歲,平均(41.97±7.21)歲;80例LSIL患者,年齡27~68歲,平均(36.27±6.45)歲;80例HSIL患者,年齡26~69歲,平均(42.04±7.26)歲。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選擇福爾馬林對標本進行固定,脫水后用石蠟進行包埋,切片機將標本切片到4μm,SP法進行免疫組化染色,選擇鼠抗人EGFR單克隆抗體對EGFR進行標記,選擇鼠抗人p16單克隆抗體進行p1標記,選擇鼠抗人Ki67抗原單克隆抗體進行Ki67抗原標記。選擇福州邁新生物公司的試劑盒,陽性對照為已知陽性切片,選擇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為陰性對照。
EGFR在細胞漿或細胞膜中進行定位,p16在細胞核和/或胞漿定位,Ki67抗原在細胞核中定位,光鏡下觀察到棕黃色則為陽性細胞,陽性細胞數(shù)<5%或無陽性細胞為陰性。陽性細胞數(shù)≥5%屬于陽性,同時將陽性組織分為3個等級:5%~25%為(+);25%~50%為(++);>50%為(+++)。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F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選擇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對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在不同病理類型宮頸組織之間表達的相關性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級患者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級患者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的表達
HSIL中EGFR、Ki67抗原、p16蛋白的陽性分布與LSIL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SIL和HSIL組中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的陽性分布(例)
鱗狀上皮化生與LSIL中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比較,均無明顯相關性(r=0.14、0.29、0.20,P>0.05);鱗狀上皮化生與HSIL中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比較,均無明顯相關性(r=0.11、0.17、0.15,P>0.05);但LSIL與HSIL中EGFR、Ki67抗原和p16蛋白比較,均呈正相關(r=0.38、0.40、0.43,P<0.05)。
宮頸癌發(fā)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4-5]。人乳頭狀瘤病毒的E6、E7基因可能會對宿主的基因組進行整合,導致P53、Rb等蛋白出現(xiàn)表達異常的情況,進而引發(fā)Ki67抗原、p16蛋白的表達出現(xiàn)異常[6]。有研究指出,p16基因通過突變與缺失來參與腫瘤的形成,能直接參與調(diào)控細胞周期,對細胞的分裂與增殖有負調(diào)節(jié)作用,p16基因的失活可能會導致惡性增殖的發(fā)生[7-8]。Ki67抗原屬于一種核增殖的抗體,多在除GO期以外細胞周期的細胞中進行表達,能作為標記細胞增物,可用于鑒別反應性增生病變與腫瘤。EGFR與受體結合能夠加速細胞的增殖分化,增加細胞的惡性轉(zhuǎn)化,這與腫瘤的組織學分型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已在臨床診斷乳腺癌、胃癌中被廣泛應用[9-10]。
該次研究顯示,各級病變中Ki67、p16和EGFR表達存在明顯差異,鱗狀上皮化生患者陽性率最低,HSIL患者最高,達96.25%、97.50%、73.75%,靳情等[11]等對120例各級宮頸病變研究也發(fā)現(xiàn),HSIL患者中Ki67、p16表達高于LSIL、正?;颊?,達93.3%、91.7%,與該研究發(fā)現(xiàn)基本一致。提示Ki67抗原、p16蛋白、EGFR的表達與宮頸癌的病變程度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陽性數(shù)隨病情的發(fā)展而隨之增加。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在HSIL和LSIL患者中ECFR、Ki67抗原和p16蛋白比較,均呈正相關。同時陽性細胞分布規(guī)律發(fā)現(xiàn),LSIL中Ki67、p16和EGFR主要分布于基底層,HSIL中則主要分布在上皮下2/3層以上且呈現(xiàn)彌漫性分布。石克等[12]在122例HSIL和LSIL患者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LSIL陽性細胞主要于宮頸鱗狀上皮的下1/3著色,HSIL于上皮中下2/3層或全層,與該文結果相似。由此提示,HSIL和LSIL患者Ki67、p16和EGFR陽性細胞具有明顯分布差異。
綜上所述,免疫組化SP法對ECFR、Ki67抗原和p16蛋白進行標記能夠作為SIL分級的依據(jù),結合LSIL和HSIL的分布特征,能夠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