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平
【摘 要】 部編版教材是在語文教材改革之后所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材,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時,應當從部編版教材的特點出發(f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且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接下來筆者將圍繞部編版教材下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展開探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廣大讀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閱讀意義。
【關(guān)鍵詞】 部編版教材? 小學語文? 中年級? 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的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展開語文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想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為學生設計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最大限度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夠獲得自身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而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前提則是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樂于閱讀、善于閱讀,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說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激發(fā)出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接著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利用積極的反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只有對閱讀充滿了積極性和動力,才會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而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動力則來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比如說當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較高時,其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會獲得大幅度地提升。所以說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為學生展開閱讀教學時,應當注重多給予學生正面的、肯定的反饋,在鼓勵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度的思考,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形成,最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首先為學生詳細的去介紹該文章的作者安徒生,并在介紹的過程當中邀請學生積極地進行回答,請學生說出自己比較熟悉的關(guān)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并嘗試著做一個簡短的內(nèi)容簡介。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在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感悟時,也能夠使自己的心情更加的愉悅。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注重對積極參與回答的學生給予肯定和及時地反饋與鼓勵,并號召其他的學生都向這些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去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閱讀的良好的榜樣形象。這樣無形之中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閱讀的向往,并且營造出一個樂于閱讀、喜歡閱讀的班級氛圍。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積極地去把控班級當中學生整體的讀書情況,實時的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避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流于形式,或者是由于過度反饋而造成學生之間惡意攀比情況的發(fā)生。
(二)家園共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身心發(fā)展稍微成熟,在這個階段當中模仿是他們提升自我認知和學習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而家長則是小學生主要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小學生的內(nèi)心留下深深的烙印,家庭教育也會為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和學生的家長進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家校開放日等等活動,對學生的家長進行培訓,讓學生的家長真正地認識到閱讀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和重要價值,并向家長推薦一些適合親子閱讀的書目,邀請家長在家庭當中和學生共同閱讀。接下來,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積極地開展“親子閱讀日”、“親子閱讀周”等等閱讀活動,與家長進行良好的配合,真正地發(fā)揮出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力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和學校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
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
在全新的教學時代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進行自身教育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保證閱讀教學活動的高質(zhì)量、高效率。在展開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還原法”的教學方式,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和熟悉文本的內(nèi)容。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秘密》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大部分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為了吸引學生的吸引力,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會直接為學生播放相關(guān)的影視素材之,直接將“寶葫蘆”的形象展示到學生面前。無可厚非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確實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與此同時也嚴重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缺乏了閱讀的想象,長久以往會使得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愛逐漸轉(zhuǎn)向于看視頻、看圖片等等更加直觀的形式上面,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還原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現(xiàn)象,并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地去引導學生針對文章當中的某一形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文章當中的情節(jié)和內(nèi)容進行再現(xiàn),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還能夠使學生對于所學的內(nèi)容記憶和理解得更加深刻,促進學生整體閱讀水平提升。
總結(jié):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和重要價值,在未來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優(yōu)化與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在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研究當中,為學生尋找更加適合學生閱讀的教學方法,真正地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課程改革下所要求的具有核心素養(yǎng)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瑩瑩.試論小學中年級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5):161-162.
[2] 易芯宇.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20,27(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