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丁林林 王琪
[摘要]通過構建審計結果運用 “六項機制”,形成了審計結果運用體系,將審計結果轉化為管理成效,有效提升了企業(yè)治理效能,實現了審計結果運用“價值增值”作用。
[關鍵詞]審計結果運用? ?問題整改? ?價值增值
在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內部審計作為國家審計職能的延伸,其運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內部審計實現自我約束和提升管理價值,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日益顯現。
一、審計結果運用存在的問題
當前,審計部門社會關注度高,人們關注審計結果,更關注“結果的結果”。但目前在國內審計實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審計結果運用主體和運用形式單一問題,審計結果質量、審計結果公開(通報)制度、審計結果運用配合機制等因素的制約,使審計結果運用出現一些問題。通過總結歸納,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審計結果資源未實現共享。審計意見和報告下發(fā)后,往往只要求被審計單位進行整改,其他未被審計到的單位無法對同類和共性問題進行梳理,沒有加強審計結果分析,未起到查錯糾弊、舉一反三的作用。
二是審計結果利用率不高。負責牽頭整改的部門對審計結果不重視,未能從制度、程序、機制方面加強審計發(fā)現問題的原因分析,從全公司系統(tǒng)層面統(tǒng)一整改。牽頭整改部門對相關被審計單位追責問責力度不大,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三是審計結果風險無評定標準。審計發(fā)現問題的發(fā)生概率和影響程度沒有評定標準,導致無法為領導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難以實現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是審計問題整改難以持續(xù)跟蹤。審計部門完成每項審計業(yè)務以后,對審計問題整改的進度難以進行持續(xù)跟蹤,跟蹤檢查審計問題的整改情況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使審計結果的運用工作難以做到有始有終。
二、構建審計結果運用“六項機制”
W公司審計派駐辦公室(以下簡稱審計派駐辦)結合工作實際,通過構建審計結果運用的“六項機制”,即審計結果運用公開公告、整改反饋、資源共享、風險評級、通報調度、動態(tài)監(jiān)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審計結果運用體系,全面拓展審計結果運用的廣度和深度,將審計結果轉化為管理成效,有效提升了企業(yè)治理效能,實現審計結果運用“價值增值”作用。
1.審計結果運用“公開公告”機制。進一步擴大審計結果公開范圍,健全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拓寬公告渠道,增加公告方式,逐步加大審計結果公開公告力度。自2020年,所有審計項目的成果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以實現審計資源共享,提升審計結果運用,充分發(fā)揮審計的威懾作用。比如,2020年開展的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報告提交審計委員會進行專題研究后印發(fā)審計意見(報告),隨后又下發(fā)了《關于對某分公司原任負責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通報》,將審計結果公開、延伸、通報到W公司所屬12個分公司(營銷部)領導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要求所屬各直屬單位(部門)認真對照審計發(fā)現問題,召開專題會議安排自查及整改,特別是針對存在的共性、普遍性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全面梳理自查,做到查錯糾弊、舉一反三。各單位針對發(fā)現問題開展自查,共自查相關類似問題15項,有效規(guī)避了相關風險。
2.審計結果運用“整改反饋”機制。通過“審計報告+責任落實表”、召開審計整改聯席會議、填寫審計結果運用反饋單、審核反饋情況四個步驟,形成了一套審計結果運用反饋閉環(huán)管理機制。第一步:實行“審計報告+責任落實表”全口徑落實審計整改,首先審計派駐辦根據審計工作底稿建立《審計發(fā)現問題整改責任落實表》,發(fā)送各牽頭整改部門、協作整改部門和具體整改單位。第二步:審計派駐辦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組織各牽頭整改部門、協作整改部門召開審計整改聯席會議,統(tǒng)一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第三步:牽頭整改部門通過完善機制及流程、考核、督導、問責等形式對審計結果進行運用,并將審計結果的運用情況形成反饋意見,填制《審計結果運用反饋單》。第四步:具體整改單位按照牽頭部門意見對審計問題進行整改。審計派駐辦對牽頭部門反饋情況和整改單位整改情況進行審核。
3.審計結果運用“資源共享”機制。審計派駐辦研究開發(fā)審計結果數據庫查詢系統(tǒng),導入相關審計數據,數據涵蓋了近5年來的審計項目檔案和審計發(fā)現的問題,此數據庫查詢系統(tǒng)已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相關單位可以按照審計項目、審計年度、被審計單位查詢上級單位審計發(fā)現的各類問題。查詢系統(tǒng)功能主要有兩項:一是審計項目檔案查詢,輸入審計年度、項目類別和被審計單位可以查詢相關的審計項目檔案,包括審計底稿、實施方案、審計意見、整改報告等;二是審計問題查詢系統(tǒng),輸入年度、項目和整改單位可以查詢到相關的審計發(fā)現問題和整改情況。審計結果數據庫查詢系統(tǒng)實現了各單位(部門)的審計結果共享,各單位可以通過查詢系統(tǒng)實時了解本單位審計發(fā)現問題和其他單位發(fā)現的問題,達到了適時整改、有效規(guī)避同類問題再次發(fā)生的作用。
4.審計結果運用“風險評級”機制。建立審計發(fā)現問題風險模型,通過風險因子分級模型,將風險要素組合分為四種風險等級,并賦予相應風險值。通過審計發(fā)現問題風險分級管控,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一是風險評級方法。按照風險類型將審計發(fā)現問題確定為資金、法律、安全、輿情、廉政、規(guī)范等6類風險,參照風險管理工具“風險矩陣法”(Risk Matrix),設計了《審計發(fā)現問題評級風險矩陣圖》(見表1),根據審計發(fā)現問題風險點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程度,將風險等級與風險發(fā)生概率各分為5個等級,通過矩陣關系確定為紅、橙、黃、綠四種風險預警級別。同時制定風險評級結果使用方法,對不同預警等級問題進行分類整改,對風險預警級別為紅色的審計發(fā)現問題,作為重點整改事項,由各牽頭部門加強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督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實施方案,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避免問題再次發(fā)生,徹底進行整改。
二是風險評級程序。審計報告初稿形成并經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后,審計派駐辦負責對審計發(fā)現問題進行初步風險分類,確定各類審計發(fā)現問題的風險類別與審計問題牽頭整改的部門,然后召集審計問題風險評級專家進行風險評級。
風險評級專家小組由財務、法規(guī)、計劃、紀檢、煙葉、安保、審計等部門的專家人員組成,風險評級專家小組組長由紀委書記擔任。在2021年對同級審計發(fā)現問題的風險評級中,風險評級小組運用風險模型,對發(fā)現的16項問題進行了風險評級,共評定出紅色預警問題4項(高風險)、橙色預警問題7項(中風險)、黃色預警問題5項(低風險)。針對不同的分類等級制定相應的審計整改工作措施,有效提升了審計結果運用水平。
5.審計結果運用“通報調度”機制。審計派駐辦每季度匯總相關待整改問題,將整改情況進行通報,表揚先進,督促后進,宣傳好的經驗做法。每季度匯總各單位的審計整改情況,提交審計委員會審核后,在全系統(tǒng)進行通報,分析整改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對整改事項進行督導。通過整改通報機制,大大推進了歷史遺留問題的整改進度。近2年來,推進辦理購置性房產證7套;辦理土地權證2處;收回長期應收款2項,金額965萬元。
6.審計結果運用“動態(tài)監(jiān)管”機制。創(chuàng)新審計整改監(jiān)管方式,實現審計結果動態(tài)管理。創(chuàng)新推行審計整改動態(tài)管理,將正在整改的問題和長期整改的問題納入《審計發(fā)現問題整改臺賬》,并通過WPS文檔的在線編輯功能,各單位(部門)根據整改進展,對整改臺賬進行實時編輯、更新。審計派駐辦可隨時查看整改情況,對審計整改問題實行銷號制管理,要求整改不到位、不合格的單位實施“二次整改”,確保審計整改落實到位。
目前以上機制已建立形成了流程規(guī)范《審計結果運用管理規(guī)范SOP》(見表2)。通過建立規(guī)范性流程和資料性附錄圖表,使審計結果各項機制規(guī)范開展,有據可依。
三、審計結果運用機制實施效果
2020年1月起,W公司建立的審計結果運用“六項機制”在所屬各分公司(營銷部)和山東省其他煙草商業(yè)企業(yè)地市公司審計管理實踐中進行應用和檢驗,及時收集反饋性信息并不斷進行改進修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有效樹立審計的權威性。公司管理層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各牽頭整改部門對審計工作更加支持配合,通過完善流程機制、考核、問責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審計的權威性得到不斷提升,追責問責相關責任人員、扣罰績效工資,切實發(fā)揮審計震懾作用。根據審計結果,2020年全市煙草系統(tǒng)共追責問責30人次。
二是審計結果運用范圍不斷擴大。審計結果公開公告范圍的擴大和審計數據庫查詢系統(tǒng)的應用,使審計發(fā)現問題在全系統(tǒng)范圍得到重視,既確保了被審計單位審計發(fā)現問題的整改有效落實,又使得全系統(tǒng)其他單位更加關注相關風險領域和審計問題的典型案例。
三是審計問題整改質量明顯提升。以前針對審計發(fā)現問題,一些單位往往只強調以后加強管理,并沒有具體整改措施,整改成效不明顯,整改質量較低。通過各牽頭整改部門對審計結果運用的反饋,促進了整改單位審計整改質量和審計整改合格率的提升。2020年全市煙草系統(tǒng)審計整改合格率達到9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yè)管理效能不斷提升。審計結果運用效果的提升直接促進了企業(yè)管理效能的提升。比如,針對發(fā)現的部分單位存在車輛燃油考核和燃油對賬記錄缺失的問題,各單位對相應的車輛管理規(guī)范和流程進行了新建與修訂,流程中增加了燃油對賬環(huán)節(jié)和季度油料考核環(huán)節(jié);針對5萬元以下的零星維修項目,要求實施部門留存維修實施前后對比照片或視頻,審計派駐辦不定期對維修完工項目進行抽查審計,有效規(guī)避了虛假施工、驗收走過場等問題,堵塞了管理漏洞,提升了企業(yè)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濰坊煙草有限公司,郵政編碼:261205,電子郵箱:wfsjk@163.com)
主要參考文獻
[1]賴振瑋.以審計結果運用為抓手助力提升企業(yè)管理水平[J].中國內部審計, 2020(6):72-74
[2]黃賢東.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助力學校高質量發(fā)展[J].中國內部審計, 2020(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