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摘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英語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教材的語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度解讀教材,充分發(fā)揮教材語境的教學價值,以貼近生活的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材語境? ?語言能力
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英語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教材的語境。小學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語境材料,其中包含有趣的插圖和故事情節(jié),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zhì)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充分發(fā)揮教材語境的教學價值,以貼近生活的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說,教師要重新審視教材,以發(fā)現(xiàn)的角度、創(chuàng)造的高度,去對待教材中的語言情境,要能夠在教材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課堂教學的語境更有感染力、影響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一、依托教材語境,培養(yǎng)理解能力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教材的圖文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觀察插圖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獲得關鍵信息。此外,教師還要深挖教材插圖和文本語境蘊含的信息,設計合理的問題,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教材語境中感知、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捕捉人物對話的內(nèi)容,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學習人物的交流方式,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首先觀察教材的插圖,鼓勵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這個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熟悉教材文本。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不著急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而是以插圖為媒介,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插圖中隱藏的文本關鍵信息,促使學生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深挖教材語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話題是語言交流和表達的核心,它可以提示談話內(nèi)容的指向和范圍,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深挖教材語境,聚焦單元主題,在單元主題語境的基礎上,拓展話題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吃透教材語境,并嘗試以英語詩歌、游戲、演說、采訪、情景劇等形式,活化話題形式與內(nèi)容,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這單元時,在歌曲Im a little teacher.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動畫理解歌詞的意思,并鼓勵學生在扮演“小老師”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在這個活動的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改編Im a little teacher.的歌詞,表達自己的職業(yè)夢想。在這個話題互動中,筆者拋出話題:“Can you make a new song about your dreams?”并且以趣味小視頻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職業(yè),如廚師、 警察、 畫家、歌唱家、舞蹈家等,從而引導學生在歌曲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開展有趣的情境扮演活動。
三、拓展教材語境,發(fā)展語言應用能力
教材語境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設計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關注教學普遍性的同時,也應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個體差異,要能夠根據(jù)當?shù)氐挠⒄Z教學狀況、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有針對性、有目標地拓展教材語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語境的教學價值與育人功能。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這單元時,筆者在教材的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探究巴士兩次停車的原因:
T: Read the cartoo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stopping the bus.(引導學生重讀故事,找出兩次停車的原因)
Ss: The bus stopped because of the red man.
T: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ule. When can they go?
Ss: When they see the green man.(導入紅綠燈韻律操,邀請學生上臺戴上交警特有的白手套,做指揮的手勢)
T: Do you know other rules on the road?(拓展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Ss: We mustnt play on the road.
在課堂最后的語言實踐中,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個性化的交通標語,鼓勵學生爭當“小小志愿者”,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交通標語,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增強安全意識,“高高興興上學,開開心心回家”。用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育人價值。
在常態(tài)課中,教師要善于深挖教材語境,在教材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橋梁,給學生提供用英語解決生活問題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應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在教材語境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合理的拓展,讓學生自然地將教材中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總之,良好的英語語境是英語學習的“土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教材插圖及文本語境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教材插圖,以插圖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以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在感知中理解、在感知中表達,從而改變生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讓課堂在語境的助力下自然生成。教師在解讀教材、解讀文本的過程中,要更“走心”一些,站在學生的視角去重新解讀文本、深度挖掘語境,以有意義的情境活動促進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