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晴
摘? 要:混合學習價值取向的起點在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習效率不高是高校學生混合學習的一種窘態(tài)表現(xiàn)。混合式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起因多為教師知識體系不健全,學生學習態(tài)度積極性不高,教學條件不成熟,連貫性知識體系轉化不健全等。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對混合效率不高起因進行研究,以期對高校舞蹈類專業(yè)推行混合式課程的規(guī)模及其矯正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混合學習;學習效率;高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1-0022-03
混合學習走進高校是必然的,從潛意識上考量試行該模式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尤其是學習效率和學習深度)也是必要的。目前,混合式教學在高校的試行并不順暢,學生較長期或長期參與率不高或持續(xù)遞減(尤其是課前微課學習階段),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淺層學習)、學習深度不夠、學習容量不足,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較為突出。認識高校學生混合學習效率不高的深層次問題,在高校舞蹈類專業(yè)中進行混合式課程的大規(guī)模推行及矯正,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再認識混合學習效率不高的起因環(huán)節(jié)
(一)混合式教學效率不高是重要的起因
混合教學如何提升高校學生的學習效率?一方面,當教師在技術上不能保證舞蹈專業(yè)知識體系基于在線和傳統(tǒng)課堂進行有效傳達的時候,或是學習目標體系不明晰、知識點過于分散、不能將“碎片化” 學習有效統(tǒng)整到專業(yè)知識鏈條體系構建階梯時,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就會顯現(xiàn)。在該背景下,高校學生的學習目標混沌,進入混合學習容易陷入“拖沓知識習得”式的學習,學習效率不高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存在缺陷,使教學資源配置混亂,一味追求教學技術實踐,使教學實效沒有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難以同步提升[1]。
可見,教學效率不高是起因,繼發(fā)或同步出現(xiàn)學習效率不高為后果。不可否認,教學效率不高引起的學習效率不高無論在潛意識上,還是在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方面,都是混合學習的一種窘態(tài),容易造成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深度不夠、專業(yè)知識鏈條不牢、知識容量不夠。這樣的混合式教學課程沒有“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離“金課”建設距離較大。
(二)學習態(tài)度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起因
學習態(tài)度決定學習積極性。混合學習的初始階段,高校學生對其有新鮮感,也樂于體驗,這是主動學習的閃光點。但是隨著混合學習或混合課程的不斷延續(xù),高校學生的學習精力和駕馭同步學習課程的能力受到挑戰(zhàn),學習效率不能有效提升的問題就會出現(xiàn)。若沒有補救措施,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隨著混合課程的延伸產生問題,逐漸滋生拖沓、敷衍了事等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面對“魚貫式”混合式課程的推出,有些學生的課前在線微課自學流于形式,學習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毫無疑問,學習態(tài)度問題更加降低混合學習的效用,教學效率不高就會成為難以擺脫的事實,更會打亂高校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或造成學生學習挫折,進而誘發(fā)厭學傾向,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深度不夠、學習容量不足[2]。
(三)在線微課學習質量低下是不可回避的起因
混合式教學是基于慕課進行的課堂“翻轉”模式[3],試行過程中有三點質疑:慕課的遠程大課堂與面對面?zhèn)鹘y(tǒng)課堂的小課堂,兩者糾結在一起,但課堂翻轉不是簡單的機械操作,前者往往適用于繼續(xù)教育學習或是學術交流,后者則根植于學歷教育或專業(yè)教育,兩者培養(yǎng)目標不一致。那么,以“碎片化”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混合學習如何較長期地統(tǒng)整和評價學歷教育或專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混合式教學課堂翻轉的深加工要素如何體現(xiàn)、知識整合框架如何延伸?混合式教學技術含量不高,如何把控學生課前在線微課學習,如何保證學生全員完成“碎片化”知識點的自學質量?尤其第三個問題,包含著困擾混合學習效率的不可回避起因要素。
混合式教學過分強調了高校學生課前在線進行“碎片化”知識點微課學習,其是一種分散的、無明顯秩序控制的自學,教師很難從整體上把控“自學”內容的學習質量,單靠第三階段的教師總結,不可能完全彌補這方面的缺陷。目前,在線學習測評技術仍存在不夠智能、測評數(shù)據不夠安全等問題,教師不能有效運用在線測評系統(tǒng)監(jiān)控學生的在線學習質量和個性化學習動態(tài)[4]。這就是試行混合式教學的最飽受爭議之處,猶如技術決定論,也是一種危險的趨向,在理性對待新技術與教育的關系、理性看待混合式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方面有待高校進一步探討。如果輕視技術對課程的塑造能力,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5]。
(四)碎片化知識向連貫性知識體系轉化不良是更深層次的起因
知識整合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知識應該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時的首要資源,教師應尊重已有知識,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使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轉化為連貫性知識的過程更有效率,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功。目前,初步試行混合式教學技術階段,高校學生在混合學習活動中,面對碎片化知識向連貫性知識體系轉化往往不得要領,不能及時得到教學專家指點與回應,可見,轉化效率是個突出問題。如若碎片化知識向連貫性知識體系轉化不良,必然導致混合學習效率不高。不可否認,碎片化知識向連貫性知識體系轉化不良,是導致高校學生混合學習效率不高的更深層次的起因。
二、再認識混合教學的價值訴求
(一)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深度和學習容量是基本價值訴求
混合式教學技術不是簡單的教學、學習程序,學習者不可能借助網絡,一目十行地對碎片化知識進行高效率消化性學習,在深度學習、專注思考以及知識深加工等方面有可能出現(xiàn)“消化、吸收不良”的問題。也就是說,網絡混合式教學技術改變不了人的學習成長規(guī)律,只能是一種教學技術,根本不能改變學校環(huán)境的教學屬性。
那么,混合式教學技術的價值訴求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學習知識的“消化、吸收”,歸根結底是一個教學、學習效率的問題,其進而又決定了學習深度和學習容量的問題,這三個問題就是高校學生體驗混合學習的基本價值訴求。其次,追求學習效率是高校學生最基本、最根本的學習價值觀念,因而混合教學技術的最基本的價值訴求應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高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在調動高校學生自我學習情緒、個性學習方面的效應更值得人們期待。
(二)混合式教學應該體現(xiàn)多維育人的獨特價值訴求
混合教學技術的物性、人性、活性、知性等維度得到更為豐富的充分展開和泛在運用是必然的,以舞蹈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舞蹈職業(yè)技術教育,必將經歷該教學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觀念更新和價值重構的洗禮,必然在教學新技術時代知識教學的基本價值訴求的基礎上展現(xiàn)其獨特的多維育人價值追求,讓高校學生成為完整的學習人、終身的學習者和未來的探索者。
(三)促進“具身”學習設計是內在價值訴求
混合教學技術應用的“具身”學習設計價值訴求在于一方面可以促使師生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其教學、學習成果進行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教師在這一教學反思中進行積極的教學實踐,可驗證教學新技術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成果,借以構建學習者個體綜合性知識的學習效率、深度和容量,鑒定知識底蘊的成色[6-7]。
(四)有效教學是評價性價值訴求
混合式教學技術能否增加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展現(xiàn)有效教學是其評價性價值訴求所在?;旌鲜浇虒W技術促發(fā)有效教學的評價性價值訴求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有效果。該技術教學活動結果要與預期的教學總目標一致,體現(xiàn)教學的目標達成性。第二是有效率。該技術高效利用教學時間,在單位時間內教學效率要明顯提升,要達成上乘的教學效果。該要素契合目前舞蹈類院校課程改革所致的課時銳減的教學情境,關乎課堂教學效率,而后者又關乎學習收益與教學時間的有效性評價。教學效率應是教學投入與教學產出的比值,教學新技術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教學也可表述成是教學所得與教學所耗的比值。第三是有效益?;旌鲜浇虒W技術教學實踐中關注的有效教學并不是不要教學質量,不要“專升本”升學率,而是要使教學質量更高,教學行為更加規(guī)范,教學時間更加經濟,教學結果和學習效果更加顯著[8]。
三、對混合教學、學習技術“效能”的哲學反思
混合式教學技術是實施“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的一種變應性應用教學手段,能否替代“灌輸型”教學手段,在于能否真正踐行高效能教學策略,進而滿足“整體成績提升”的現(xiàn)實需求、切實減低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能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這是人們接受高效能教學策略的基本標準要求[9]。因此,向混合式教學技術要“效能”是教學價值觀的本質要求[10]。在混合式教學范式下,高校學生的混合學習技術包含四個方面的內涵建設:一是混合學習技術能否通過認知起點,架通這些學生與學習內容的橋梁;二是該學習技術能否通過高校舞蹈專業(yè)教學、學習資源表征,打通這些學生與學習內容的通道;三是該學習技術能否通過構建學習環(huán)境,促使這些學生進入適宜的學習活動;四是該學習技術能否通過統(tǒng)合以上三者,構建起新的專業(yè)學習文化氛圍。教師應在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學習的”以及學習本質的基礎上,對用于學習的硬件技術和智能技術進行系統(tǒng)設計,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則是學習技術的基本釋義[11]。
舞蹈類院校試行混合式教學技術,在引導高校學生掌握混合學習技術方面,有兩方面前瞻性研究要做:一方面,在哲學反思的基礎上,向混合式教學技術要“效能”,全力提升高校學生的混合學習“效能”,進行上述四個內涵建設;另一方面,基于“技術即學習者的生存方式”觀點[12],混合學習技術被賦予新的內涵,強調專業(yè)、技術、內容與高校學生的高效能統(tǒng)合,即對該技術孕育于整個學習過程的模式、方法、程序和策略的整合布局,包括學生選取與重構學習內容,構建適宜的混合式課程和學習環(huán)境,重點進行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學習活動的高效能設計,依據科學的“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執(zhí)行高效能的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混合式課程才能落到實處,彰顯高效能,使高校學生及早掌握優(yōu)良的混合學習技術,借以促進混合學習的學習效率或學習效能,提升學習質量與學習深度。倘若不進行上述教學和學習“效能”的哲學反思,混合式教學共同體的形成就成為一個哲學問題,高校學生可能混沌于混合學習技術中不能自拔,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學習效能的導向也將顧此失彼。
參考文獻:
[1] 黃海風,劉培國,唐波,等. SPOC: 高校混合教學新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6,39(02):43-48.
[2] 彭飛,陽雯. 混合學習如何加深學習深度——兼及教育大數(shù)據如何支持學習分析[J].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7(02):31-39.
[3] Basal,A..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lipped Classroom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5,16(04):28-37.
[4] 呂卓童,牛健.大班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師角色轉變——一位教師的心路歷程[J]. 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5):94 -100.
[5] Ginns,P.,Ellis,R.. Quality in Blended Learning: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and Face-to-fac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2007(01):53-64.
[6] 吳南中. 混合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設計框架重構——兼論教育大數(shù)據對教學設計的支持作用[J]. 中國電化教育,2016(05):18-24.
[7] Prensky,M..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J].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9(02):49-55.
[8] 孫永波. 關于高職學生混合式學習效率不高的探析[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13):24-26.
[9] 魏順平,程罡. 數(shù)據驅動的教育機構在線教學過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J]. 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3):113-119.
[10] 葛文雙,韓錫斌,何聚厚. 在線學習測評技術的價值、理論和應用審視[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31(06):52-60.
[11] 牛瑞雪. 從口耳相傳到云課程:課程形態(tài)視域下的課程演變史[J]. 課程·教材·教法,2013(12):18-23.
[12] Linn,M.C.,Clark,D.,Slotta,J.D.. WISE Design for Knowledge Integration[J]. Science Education,2010(04):517-538.
(薦稿人:吳曉義,廣東培正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