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利 劉承良
摘? 要:重視學生主體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特點。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要彰顯出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時,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參與等途徑入手進行改革,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學生在學習中主體性特征。
關(guān)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140-03
高職院校作為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其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技能應用型人才方面有較大的促進作用[1-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為指導,積極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體意識覺醒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方向[3]。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主體地位凸顯的特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為主,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現(xiàn)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凸顯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新性、合作學習[5]。
自主性,即學生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具有自主的意識,能自主支配自己的行為,自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自主參與到思想政治學習中,自主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
能動性。能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高職學生有迫切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愿望,能積極主動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增強和教師的溝通,勇于探究,通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提升自身素養(yǎng),凸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創(chuàng)新性,即高職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將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到實踐中,并借助思維能力提出有創(chuàng)新性的看法或意見,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用,提升其高度。
合作學習。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也是單純的個體學習,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沒有合作學習的機會。而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過程便有了合作學習特點。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時,教師會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辯論、分組討論等進行教學,推動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集體感。同時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長處和不足,取長補短,通過合作實現(xiàn)雙贏。這也是當前社會發(fā)展對個體合作能力的要求。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內(nèi)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是提高思想政治課題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更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推動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認同思想政治理論,學會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指導自己行為,甚至上升為信仰,成為人生路上的“指明燈”“聚光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推動學生主體地位凸顯的路徑如下:
(一)形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正確認識
很多高職學生認為思想政治從小學到大,對工作和生活沒有多大作用,因此缺乏學習積極性。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要求高素質(zhì)全能型人才不僅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有正確的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學生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了解我黨政策方針、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課程,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全能型人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二)強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認同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主體地位越凸顯,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認同越強,越能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強烈的情感認同有助于學生將教育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行動。例如,當前開展的黨史學習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對黨史的情感認同,進而將偉大建黨精神應用到實踐中。
(三)將思想政治理論上升為理想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我黨一直堅持的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是共產(chǎn)黨員應堅持的理想信念和應堅守的行為準則。同樣,通過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僅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認同,還能將之上升為理想信念,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更高層次。
(四)將信念轉(zhuǎn)化成實踐
理想信念能夠引導人朝著理想信念努力。百年共產(chǎn)黨史就是歷代共產(chǎn)黨員將其理想信念轉(zhuǎn)化成實踐的過程。高職學生主體地位凸顯的最終表現(xiàn)是應用于實踐,以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僅要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更重要是要將其轉(zhuǎn)化成實踐,而這也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內(nèi)容。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途徑
(一)改變教師傳統(tǒng)觀念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
教師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的主導者。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彰顯出學生獨立人、完整人的特征,所開展的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模式,都應圍繞著獨立人、完整人特征而展開,以發(fā)揮積極性、能動性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應有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權(quán)利,營造出公正、平等、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為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奠定基礎。
教師還應以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展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是說學生掌握了多少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而是能夠?qū)⑺鶎W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在生活實踐中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促進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有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通過思想政治理論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思想政治理論的熏陶下,促使高職學生朝更高層次方向發(fā)展,讓高職學生不僅有專業(yè)的技能,還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政治觀念,最終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應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改革角度入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首先應了解當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對高職學生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高職學生正處于知識更新?lián)Q代迅速的時代中,他們思想開放,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疑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掌握黨和國家最新的政治理論動態(tài)、政治路線和方針,在了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將當前社會熱點、學生關(guān)心的話題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這種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解決了學生思想問題,學生十分歡迎,他們不再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空洞、枯燥的,而是意識到這是真正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有用知識,這樣的課程和教師,都是當前高職學生所喜歡的。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的文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與時俱進的,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路線、社會時事熱點都在其范圍內(nèi)。教師應全面了解最新的政策、方針、各類時事熱點,并將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最新的動態(tài)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對學生產(chǎn)生思想政治影響的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也能學會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改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以說服性教育為主,高職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沒有體現(xiàn)出來。因此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應改進教學方式。如采用開放式、提問式、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又如設置課堂辯論、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的教學方式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也充滿樂趣,其能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就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產(chǎn)生,又隨著實踐不斷發(fā)展,在我國實踐發(fā)展成為今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在實踐中應用思想政治理論,因此會產(chǎn)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用的想法。缺乏實踐,也就沒有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重視實踐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通過實踐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掌握理論背后的實質(zhì)。如目前全黨正在學習黨史,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思想政治教師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了解黨史,了解偉大建黨精神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xiàn),從而增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并將之轉(zhuǎn)化成信仰,以信仰的形式指導其思想和行動,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
(四)鼓勵學生參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有力的象征,也是評價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的重要標志。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教師應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高效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互動溝通?;訒r應摒棄傳統(tǒng)教師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應堅持平等民主,打消學生在此中的顧忌或緊張,進行自由、平等的溝通。課堂上有效互動,課堂才會顯得生機勃勃,學生才能快速跳躍思維,配合教師教學,在打造高效課堂的同時,完成教學目標。和學生的互動溝通是一項技術(shù)工作,教師在教學之余應研究如何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如要做到平易近人、態(tài)度溫和,能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多了解當今學生關(guān)注的熱點,創(chuàng)造與學生溝通的共同話題。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采用實施問題導向法,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其間。第三,教師應通過互動溝通多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所關(guān)注的問題和疑惑,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幫助學生解疑答惑,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性。第四,角色換位,即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互調(diào),讓學生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操作時教師可事先布置需要學生講解的內(nèi)容,安排學生在課余做好講課準備,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對學生講課給予評價,讓學生在有壓力感的同時能產(chǎn)生自信。通過這些措施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結(jié)語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特點。這需要教師從教學觀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讓高職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1] 張詠麗,代建軍.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改革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意義、問題與路徑[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2): 93-96.
[2] 張斌奇.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探索[J]. 法制與社會:旬刊,2020(14):2.
[3] 李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析[J]. 法制與社會,2019(16):186-187.
[4] 李曉培,胡樹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特質(zhì)與教學實踐[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2):121-124.
[5] 賈新華. 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新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20(06):103-107.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