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黃妙玲
摘? ?要: 二十世紀末,隨著制鞋業(yè)的轉移,一批批巴西人來到東莞就業(yè)并定居,形成了較獨特的東莞巴西人社區(qū)。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東莞巴西人語言使用情況。結果顯示,在語言能力上,可概括為:葡語>英語>漢語>東莞粵語;在語言使用上,葡語、漢語和英語在不同場合分工較明確,粵語基本沒有使用需求;在語言態(tài)度上,可以歸納為:英語>漢語>葡語>東莞粵語,其中東莞巴西人看重英語的社會聲望,強調漢語的實用性,注重葡語的文化認同。
關鍵詞: 東莞巴西人? ?語言使用? ?語言態(tài)度
一、引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些從事皮革和制鞋業(yè)的巴西技術人員陸續(xù)來到東莞,逐漸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巴西人社區(qū)。來到東莞,巴西人首先面對的是語言問題。除了母語葡萄牙語(以下簡為“葡語”)外,巴西人還會接觸到東莞豐富的語言資源,有普通話、粵方言、客家方言及當?shù)刈钔ㄓ玫耐庹Z——英語。如何選擇交際語言實現(xiàn)交往等語言使用情況直接關系他們的社會適應與當?shù)厣鐣暮椭C發(fā)展,因此研究東莞巴西人的語言使用情況非常必要。
目前學界對東莞巴西人社區(qū)語言使用情況的研究較少,僅有一篇①(219-230),主要調查在華背景下葡萄牙語作為繼承語的使用情況,重點關注東莞巴西人的葡語教育和家庭語言政策,沒有調查漢語、英語的使用情況等,尚缺少對巴西人社區(qū)的語言使用情況的全景式呈現(xiàn)。因此,本文通過研究東莞巴西人語言社區(qū),展現(xiàn)其中的語言使用情況和語言問題,為巴西人及其他來華社群的語言服務和政策支持提供有益參考。
二、研究方法
誕生于改革開放背景下的東莞巴西人社區(qū),位于東莞東城區(qū),前后聚集著大約3000人,主要來自巴西南部南里奧德蘭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巴西人社區(qū),相當于上海巴西人社區(qū)的兩倍及北京巴西人社區(qū)的三倍②(18)。由于巴西人所在地區(qū)客家方言出現(xiàn)比較少,因此在調查中剔除了客家話,只保留了葡語、普通話(以下用“漢語”表述)、英語及當?shù)刂饕幕浄窖裕ㄒ韵聻榉奖惚硎鍪褂谩盎浾Z”)。
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訪談、文獻搜集等多種方法,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個人信息、語言能力和語言態(tài)度等,共發(fā)放并回收46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28人,女性18人;18歲—29歲年齡段的有3人,30歲—40歲的有16人,41歲—50歲的有18人,51歲以上的有9人;在莞生活一年以下3人,一年到兩年5人,三年到五年6人,六年到十年10人,十年以上22人。文化程度分布情況為:初中及以下3人,高中13人,本科25人,本科以上5人。職業(yè)分布情況為:從事制鞋業(yè)相關人員9人,國際學校教師9人,外貿經理8人,廚師4人,家庭主婦3人,其他13人;在已婚的43人中,有26人的配偶為巴西人,有14人的配偶為中國人,有3人的配偶分別為俄羅斯人、意大利人和厄瓜多爾人。
三、東莞巴西人語言使用情況
(一)語言能力
對語言能力的調查結果顯示,東莞巴西人普遍掌握雙語或三語能力,有43.5%的調查者表示自己掌握兩種語言,26%掌握三種語言。其中78.3%的調查者表示自己會說英語,但只有28.3%的調查者表示自己會說漢語,且沒有調查者認為自己會說粵語。
就葡語、漢語、英語和粵語的具體掌握情況而言,東莞巴西人的母語是葡語,葡語水平自然最高;英語水平比較高,幾乎所有調查者都表示自己可以聽懂英語,89.1%的調查者表示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簡單交流水平以上,37%表示自己能夠完全流暢交流,30.4%表示基本能夠交流;漢語水平比較低,僅45.7%的人表示能簡單交流,且達到基本能夠交流以上水平的調查者僅有10.9%,能聽懂但不會說和完全不會的調查者分別占比30.4%和13%,顯然低于同樣非母語的英語;粵語水平最低,69.5%的調查者表示自己完全不會粵語,僅8.7%的調查者表示能夠用粵語簡單交流,19.6%的調查者能聽懂但不會說。
(二)語言使用
1.家庭場域
如表1,在家庭內部與不同對象交流時,葡語的使用率均達到了75%以上,可見東莞巴西人將葡語作為自己的主要家庭語言。值得注意的是,當交際對象是配偶、孩子時,分別有41.3%,37%的人選擇了英語,因為東莞巴西人社區(qū)的跨國婚姻家庭首選交際語言是英語。即使是在配偶為中國人的跨國婚姻家庭中,漢語也不經常使用,粵語更是沒人使用。
2.工作場域
根據表2所示,東莞巴西人不管是跟上級還是跟同事交流,普遍使用英語和葡語,其中英語的使用最頻繁,表明東莞巴西人通常以第三語言——英語為工作語言①(224)。雖然有34.8%和52.2%的調查者選擇用漢語分別跟上級和同事交流,但僅限于和工作相關的簡單漢語會話,粵語在工作場域中的使用率依舊為零。
3.公共場域
如表3可見,在公共場域,漢語和英語是較常用的兩種語言。其中在超市、菜市場和公共交通上,說漢語所占的人數(shù)比率均超過說英語的人數(shù)。在百貨公司、餐飲娛樂場所、醫(yī)院等,更多地選擇英語。在政府辦公機構,漢語的使用率跟英語基本持平。然而和工作場域一樣,受限于較低的漢語能力,巴西人在公共場域僅使用一些簡單的漢語日常會話。此外,葡語的使用整體比率較低,但在餐飲娛樂場所比其他場景高,主要因為東莞巴西人在外就餐經常到一些巴西人開的餐廳或酒吧吃飯。使用比率最低的依舊是粵語,幾乎沒有人在公共場域使用粵語。
4.網絡場域
如表4所示,東莞巴西人在網絡場域主要使用英語和葡語。使用微信和QQ時,雖然50%的調查者會使用漢語,但更多調查者會使用英語(82.6%)和葡語(60.9%)。在國外社交軟件WhatsApp、Facebook等的交流中,80.4%的人使用葡語,65.2%的人使用英語,只有13%的人使用漢語。這主要和國外社交軟件平臺中的交際對象更多是巴西人或者非中國人及東莞巴西人的語言能力有關。瀏覽網頁時,東莞巴西人經常接觸葡語和英語網頁,較少接觸漢語網頁,因為讀懂漢字對于巴西人非常困難,所以葡語(80.4%)和英語(76.1%)的使用率比較高。同樣,不論是社交軟件還是瀏覽網頁,都沒有人使用粵語。
總的來說,東莞巴西人的家庭語言以葡語為主,工作和網絡語言以英語和葡語為主,公共語言以英語和漢語為主,漢語在東莞巴西人的日常交際中只作為一種輔助性工具。另外,東莞巴西人對于粵語基本沒有使用需求,值得關注。
(三)語言態(tài)度
語言態(tài)度是指人們在雙語或多語社會中由于社會或民族認同、情感、目的和動機、行為傾向等因素影響對一種語言的社會價值形成的一定的認識或做出一定的評價③(87-99),可以分為情感(好聽、親切)、認知(社會影響力、用處多)、行為(自身語言能力、下一代語言能力)三個維度。
調查過程中讓調查對象從情感、認知、行為三方面評價葡語、漢語、英語和粵語,每項評價均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在統(tǒng)計分析時從低到高賦1分—5分。結果如表5,調查者對葡語、漢語、英語和粵語的整體評價為4.21分、4.09分、4.42分和2.77分,說明對葡語、漢語和英語的評價較高,對東莞粵語的評價較低,差異達到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p=0.000,<0.05),可以說,東莞巴西人比較偏愛英語、葡語和漢語。
由表5可見,從情感維度來看,葡語的分值最高,說明對母語葡語的評價更注重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方面,對葡語親切程度和好聽程度的評價顯著高于漢語和英語。東莞巴西人自幼習得葡語,由此形成對母語及文化的情感性認同。因此,很多巴西父母將孩子送到東莞巴西社區(qū)學校學習,希望孩子們繼續(xù)說葡語。
從認知維度來看,英語的分值最高,即英語最有社會影響力、用處最多。首先,這是由英語的國際地位決定的。訪談中,有一位巴西媽媽說:“英語很重要,不管到哪個國家,英語都可以用來溝通,而且會說英語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逼浯?,與自身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環(huán)境相關。葡語和英語同屬于印歐語系,兩種語言有很多拼寫一致的單詞和相似的語法,巴西人更易習得英語,英語水平總體較高。此外,在東莞巴西人所接觸的圈子里,英語也是通用的語言。許多調查者表示,很多中國朋友會用英語與他們交流。
從行為維度來看,漢語的分值最高。東莞巴西人對于自身漢語能力和下一代漢語能力的提高意愿程度都比較高。有調查者表示,會說漢語在中國生活很方便,不會說漢語在中國生活遇到了很多困難;如果孩子們可以學會漢語,就可以很好地在東莞生活,漢語學習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必要的。也就是說,東莞巴西調查者對漢語的評價更看重實用性。
一般來說,語言態(tài)度越積極,學習該語言的意愿越高,語言能力越強。然而,雖然東莞巴西人對于漢語的評價較高,而且大多數(shù)人在東莞生活了六年以上,但漢語能力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有:第一,漢語學習難度大。基于對漢語實用性的認知,95%的調查者都同意在中國生活需要學習漢語,但學習漢語的難度比較大,54.6%都不同意學習漢語比較容易。第二,英語足夠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57.1%的調查者認為會說英語就可以滿足基本需求,甚至有調查者覺得不會說漢語也沒有關系。綜合對比東莞巴西人對漢語和英語的態(tài)度,可以認為,英語對東莞巴西人來說是第一外語,漢語是第二外語。
對粵語的評價,情感、認知和行為評價的分值都較低。源自對粵語的實際需求。由前文可知,東莞巴西人對東莞粵語基本沒有使用需求,很多巴西人沒有接觸過粵語,對東莞本地方言文化更不了解,再加上粵語的學習難度大于漢語,因此他們對東莞粵語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層。
總體上,東莞巴西人對葡語、英語和漢語的態(tài)度較積極,對粵語較消極。其中對葡語的評價基于母語的情感性認同,對英語的評價更強調英語的社會聲望,對漢語的評價看重漢語的實用價值。英語對東莞巴西人來說是第一外語,漢語是第二外語。
四、結語
東莞巴西人的語言生活呈現(xiàn)以母語葡語為主體、英語及漢語等多元語碼共存的局面。調查顯示,東莞巴西人普遍具有雙語或者多語能力,就具體語言能力來看,可以歸納為:葡語>英語>漢語>粵語。葡語、漢語和英語在東莞巴西人社區(qū)的語言使用中分工明確,粵語基本沒有使用需求。東莞巴西人對葡語、英語、漢語和粵語的態(tài)度可以總結為:英語>漢語>葡語>粵語。
從語言使用情況整體結果來看,東莞巴西人對漢語價值的認可度不高,不重視學習漢語,對粵語的價值有所忽視。政府和社區(qū)應共同努力,鼓勵并支持東莞巴西人與當?shù)刂袊鐣M行接觸和交流,提高對漢語價值的認可和漢語學習的重視;完善語言服務機制,創(chuàng)辦相應語種的報刊、網站、App、信息服務平臺等;引導社會機構為其提供多元化的漢語學習途徑;舉辦漢語和方言文化活動,讓東莞巴西人了解更多中國本土語言文化,促進語言認同,更好地適應當?shù)厣鐣?、融入當?shù)厣睢?/p>
注釋:
①丁浩,尚雪嬌,主編.葡語國家黃皮書—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fā)展報告(2019)[R].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9.
②胡宇飛.巴西人在東莞[J].董事會,2008(10).
③王遠新.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1).
參考文獻:
[1]丁浩,尚雪嬌.葡語國家黃皮書——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fā)展報告(2019)[R].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9:224.
[2]胡宇飛.巴西人在東莞[J].董事會,2008(10):18.
[3]俞瑋奇,馬蔡宇.上海浦東國際社區(qū)的語言生活調查研究——兼論社區(qū)語言規(guī)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0(6):25-31.
[4]王遠新.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1):87-99.
本文為2019年度廣東省普通高?!胺锗l(xiāng)村振興計劃”重點領域專項項目《粵港澳大灣區(qū)語言復雜性個案研究:以東莞巴西人言語社區(qū)為例》(項目編號:2019KZDZX2031),2019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在莞巴西人言語社區(qū)語言使用情況調查》(19GWCXXM-2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