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蕭紅《生死場》中的動物意象

    2021-09-11 10:06:50張佳瓏韓會敏
    隴東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金枝生死場老馬

    張佳瓏,韓會敏

    (廣州大學 人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生死場》作為中國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成名作,從作品的內(nèi)容到藝術(shù)表現(xiàn)都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其中蕭紅獨特的語言與敘事風格尤為引人注目。如學者陳漱渝所說,“蕭紅小說是介于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的新型的小說形式?!盵1]蕭紅的小說,以《生死場》為典型代表,往往營造出一種整體性的、自然寫實感強的、風俗畫卷一般的氛圍,體現(xiàn)出鮮明的生命詩學觀。支撐起這樣的書寫,除了蕭紅語言本身的特色外,是大量的、系列性的意象群的使用。“所謂意象是作家內(nèi)在意蘊和情理與外在對象相互融合的復合物”[2]意象的選擇與運用透露著作者對形容對象的理性思考與感性體悟。解讀意象能夠更好地解讀作品。

    《生死場》描述了一群住在荒野鄉(xiāng)村里的人們奔波勞作與死亡的生存圖景,對這樣一幅圖景如何理解,一部分學者認為蕭紅揭示了一種愚昧、麻木的生命狀態(tài),“蕭紅的真實目的在于揭示的是那里的人的價值被徹底否定,完全淪為動物的生死處境和命運”[3],而有的學者則認為蕭紅正是寫出了民間勃勃的生命力量:“對他們來說,為類群的整體生存而‘死’,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應(yīng)有之義,一種自然而然的‘生’之本分。”[4]1要理解蕭紅所構(gòu)建的生命圖景,可以從小說中的意象使用來切入。在《生死場》中出現(xiàn)最頻繁、含義層次最多的意象群便是其中的“動物意象”。小說中的動物不僅可以作為環(huán)境或情節(jié)的一部分,在創(chuàng)作主體設(shè)計加工后,往往能夠成為豐富意蘊的載體,成為特定的意象?!渡缊觥分谐霈F(xiàn)的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形象,往往包含了超越動物本身的特殊內(nèi)涵,傾注了作者主觀的情感色彩,投射出相應(yīng)人物的生存境況進行與內(nèi)心情感。本文將以此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生死場》中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的統(tǒng)計與整理,來進入這片人與動物皆忙碌的生命世界。

    一、《生死場》中動物意象的類型與特點

    對《生死場》中出現(xiàn)的所有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可以作出表1:從中可以看出,《生死場》中出現(xiàn)的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總共有59處,根據(jù)在文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主要類型:與人對比,共6處;與人類比,共19處;以及比喻人某種姿態(tài)或特點,共37處。每一處意象內(nèi)涵豐富,意味深刻,由此構(gòu)成小說中的理解文本的重要意象群。

    表1 《生死場》中的動物意象整理

    (一)“與人物形成比喻關(guān)系者”

    這一類型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使用是《生死場》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使用最廣泛的,作者描繪人物形象、情態(tài)或特定動作時狀似隨意地添這么一筆,便能使場景不僅極其生動,而且飽含情致。這一類意象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描繪單人、描繪二人和描繪多人。

    例1:“頭發(fā)飄了滿臉,那樣,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

    例2:“母親和老虎一般捕住自己的女兒。”

    例3:“好像鬧著的蜂群靜了下去,女人們一點嗡聲也停住了,她們?nèi)w到夢中去。”

    描繪單人處,往往以粗糙、怪異的動物特征來比喻人的特征。如例1,以“母熊”來形容身心粗壯的麻面婆洗衣后起身頭發(fā)毛亂的樣子,突出了麻面婆粗鄙、不修邊幅的日常形象,重在外觀上的動物與人的相似性。這種描述以旁觀者的視角,無差別地對人與動物進行觀察和描述,是對人身為“人”的文明、美麗、精致一面的消解,將人描寫為與動物相似甚至無異的狀態(tài)。

    描繪二人處,往往突出一對另一方的壓制性或攻擊性來形容二人之間的身份及權(quán)力關(guān)系。如例2,金枝母親在看到金枝摘下未成熟的青柿子的時候向金枝撲去,以“老虎猛撲”的姿態(tài)來形容金枝母親當時氣急敗壞的心情以及當農(nóng)作物被毀時對自己女兒兇蠻無情的一面,重在情態(tài)上的特定動物與人特定情境下的相似性。此類還有如描寫成業(yè)與金枝進行男女之事后,“發(fā)育完強的青年的漢子,帶著姑娘,像獵犬帶著捕捉物似的,又走下高粱地去”,此處成業(yè)與金枝控制與被控制的關(guān)系,金枝的主體性被完全剝奪,只能服從于成業(yè)身下,如獵物般被捕獲的情狀,體現(xiàn)了男女關(guān)系中原始的、暴力的一面。這種描述是對人類社會中本被默認的人與人之間溫情關(guān)系的挑戰(zhàn)與解構(gòu),前者說明農(nóng)村人與人在生存之物面前親情的后撤,后者則說明在欲望和野蠻面前愛情的虛妄與幻想的破滅。

    描繪多人處,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群體的、無意識的依習慣與本能的活動狀態(tài)。如例3,都市邊角一群以縫襪與賣身過活的女人們睡前說一陣沒有邊界的、露骨低俗的八卦后睡去,尊嚴與體面是早被摒棄的,八卦成為一日中最令人有生氣和活力的活動,但即使如此八卦后仍是可以倒頭便睡,這唯一一項能體現(xiàn)活力與個體意識的活動其實也顯得毫無意義。這種描述從群體的層面進一步將人的個體與主體意識消解,從個體的無知覺擴及到群體的無知覺,從而構(gòu)建以“場”為范圍的生命狀態(tài)圖景。

    (二)“與人物形成對比關(guān)系者”

    《生死場》中這一類型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使用,作者以動物的處境或狀態(tài)與人進行對照,戲劇性地使動物看起來更具有情感與幸福感,而人的生存則遭受著更為冷冽的考驗。這一類型中可以看到人的命運與動物命運“不公”的差異,人與動物在異化后走向顛倒的方向。這種異化體現(xiàn)在人的情感與生存條件兩個方面。

    例4:“(老馬)用鼻頭偎著小馬肚皮間破裂的流著血的傷口。小孩子看見他愛的小馬流血,心中慘慘的眼淚要落出來,但是他沒能曉得母子之情,因為他還沒能看見媽媽?!?/p>

    例5:“卷尾的小狗偎依著木桶好像偎依媽媽一般?!?/p>

    情感的異化如例4,平兒作為一個人類的孩子,本應(yīng)受到人類社會家庭的保障而獲得更穩(wěn)定更溫暖的親情保護以形成人所特有的對情感更清晰、深刻的認知,但在《生死場》中,生育的隨意性以及生存的艱難使他竟不如一匹馬得到的溫情多,也不如一匹馬懂得的溫情多,這是人掙扎在生存中的可悲之處。生存條件的異化如例5,章節(jié)名為“到都市里去”,都市本應(yīng)意味著更發(fā)達的經(jīng)濟與更成熟、文明的人類生存環(huán)境,而到來的金枝與這一切毫無關(guān)系,不但絲毫沒有享受到文明的利好,甚至還不如一只流浪狗活得滿足。作為人需要的生存條件與現(xiàn)實能夠得到的比流浪狗都不如的境況所形成的巨大矛盾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此外,在生育方面,人的痛苦艱難與動物的熟稔與順利也形成強烈對比。在動物與人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在動物與人同一“忙著生、忙著死”的命運之外,人還需要面臨更為嚴苛、殘酷的因身為人而不得不背負的部分。

    (三)“與人物形成類比關(guān)系者”

    這一類型與人相關(guān)的動物意象,雖然數(shù)量不多,卻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有著尖銳而直接的作用。這一類的意象中包括有“山羊”和“老馬”這兩個較為重要的動物形象和其他的動物形象。

    “山羊”一詞幾乎貫穿全文,小說以二里半尋山羊為開篇,以二里半與山羊訣別作結(jié)束,可見“山羊”于小說的結(jié)構(gòu)與主旨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吧窖颉笔嵌锇氲募茵B(yǎng),“山羊”孱弱、游走、空洞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也象征著二里半的性格特征,以二里半互為映射。從山羊身上,可以看到二里半身上得過且過、斗爭反抗意識“瘸”了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二里半守著一小塊較為獨立的自我意識空間,散漫、心軟和有情的一面。二里半最具有人性的部分卻體現(xiàn)在與他映照的動物身上,這是作者富有深意的設(shè)計。再看“老馬”,“老馬”在小說的兩大章節(jié)中作為主要角色出場,長年拉磨以及年老迎接自己被屠宰的命運。與“老馬”相關(guān)的人物是王婆,王婆也與“老馬”有著相似的命運——被當成一個工具、辛苦而別無選擇地麻木地勞苦一生后,慘淡地走向結(jié)局,無論是“拉磨”的路還是走向“屠場”的路都不被允許偏離或停下。王婆感受到了這一點,故在送老馬去屠場的路上悲從中來?!吧窖颉迸c“老馬”是動物意象中與人的關(guān)系最為明顯與聯(lián)系的,投射出了二里半與王婆的情感與命運,甚至一部分的人性,是作者有意將人與動物的同構(gòu)與對照,將人性與動物性均勻給人與動物,使他們共同“活著”。

    例6:“我聽一聽她的肚子還有響;那和一條小狗給車輪轆死一樣。”

    若說“老馬”“山羊”的形象與對人內(nèi)在的映射,則其他動物形象與人的類比是對人的命運的外觀。如例6中,王婆描述自己的女兒因摔在鐵犁上而意外身亡,將女兒的尸身與小狗的尸身類比,形容當時的場景。一方面,這是一個語言貧乏、感情被常年壓抑的農(nóng)村婦女所表達的,另一方面,可見小孩與小狗因意外而死亡的事情一樣地普遍,人與動物同樣脆弱,同樣在脆弱中掙扎茍活。這是人與動物共同的命運。第六章“刑罰的日子”里,連續(xù)的大量的動物意象如狗、豬、鳥雀、牛、馬的生產(chǎn)生育與村中婦女的生產(chǎn)生育對比又類比,明示女人與家畜、野獸別無二致甚至更為殘酷的生存狀態(tài),所謂人的母性、生產(chǎn)的神圣性與本應(yīng)當有的家庭關(guān)愛等人類社會情感已被消解殆盡,正如學者林幸謙所說:“在這片講述女性生死命運的鄉(xiāng)土大地山川上,深埋著老王婆這群農(nóng)鄉(xiāng)女性內(nèi)宇中、一種隱喻化的女體寓言,象征女性一生歲月的苦難命運?!盵5]8

    二、《生死場》中動物意象的意義

    《生死場》中的動物意象,不僅具有修辭的特定作用,更是與小說主題思想的表達息息相關(guān)。從動物意象與人的對比及類比、比喻中不難發(fā)現(xiàn),《生死場》所展現(xiàn)的農(nóng)村人民生存圖景中,人性的刻畫、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勾勒,都在極大程度上反映于人與動物多樣、多層次的關(guān)系中,由此出發(fā),可以歸納出《生死場》中的動物意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一)人的動物化

    “人的動物化”,指人物的外在特征或情態(tài)與動物相似或貼合的現(xiàn)象,大量的動物比喻使“人”在《生死場》中被從外至內(nèi)地重構(gòu),“比喻之間的快速轉(zhuǎn)換,展現(xiàn)的不僅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模糊界線,而且是人物的‘身份同一性’的模糊甚至崩塌?!盵6]12由此,人的動物化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兩個層面的意義:修辭層面的意義和社會文化層面的意義。

    修辭層面,以動物來形容人物,往往在傳神地描繪出人的聲貌情態(tài)特點之外,還因動物所特有的動態(tài)性和生物性,凝練且鮮活地表達豐富的內(nèi)涵。如小說中寫麻面婆無用地在草堆里尋一陣山羊后,“像狗一樣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借勢于人們對狗的相關(guān)認知與印象,麻面婆從一開始找羊的興沖沖、過程中的一番“瞎折騰”到意料之中的沒結(jié)果,不論是行為上的“忙活”還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都于此一句盡出,甚至其微表情與微動作借助人們對狗的行為習慣的聯(lián)想,也都一并而出,畫面感極強;再如村里的孩子們說王婆是“貓頭鷹”,也一語將王婆常常訴說、常常憤怒的人物特征概括出來,“貓頭鷹”一詞便囊括其倒豎的眉毛與瞪大的眼睛,故使文章的語言帶有渾然天成的生動感,讀起來十分有滋味。動物意象在修辭層面的作用,最重要的便是使讀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獲得具象、生動的場景認知以及在閱讀過程中充分享受陌生化帶來的審美體驗,這也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和寫作技巧。

    社會文化層面,人的動物化使“人”被拋到一個重新接受審視的層面上。除了一般的,使用“狗”“豬”“馬”等本身已經(jīng)染上一定的文化色彩的動物意象外,《生死場》中還凸顯出極富蕭紅個人特色的一種形式,即動物化、丑怪化的女體書寫?!芭w書寫”的概念是由“新法國女性主義”埃萊娜·西蘇提出的,蕭紅雖非專門學習延承其理論,但在創(chuàng)作中與之“隔空相應(yīng)”。小說中麻面婆“比起牛的眼睛來更大”的可怕的眼睛、“發(fā)著豬聲”,金枝“和小雞一般,被野獸壓在那里”,福發(fā)老婆“小鼠一般”的抬頭,月英“像一頭患病的貓兒”等等,這些對女性動物化的描寫,都從不同意義上展現(xiàn)出女性被控制、被壓迫、被物化的命運,飽含苦難與痛楚,尤其是在生育的環(huán)節(jié)更是如此。生育的相關(guān)描寫中女性的身體被放置于與豬、牛等一同的地位,甚至更為低賤的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中,生產(chǎn)過程中種種驚心動魄的描寫,如“全身將被熱力所撕碎一般”“女人橫在血光中,用肉體來浸著血”等等,間雜鳥雀、豬的生產(chǎn)描寫,構(gòu)成一種女性命運的圖示。“女性身體和鄉(xiāng)土大地成為雙重結(jié)構(gòu)中的一種場域空間形式,使鄉(xiāng)土得以成為象征符號化的女性身體空間,而女性身體在象征意義上也得以成為符號化的鄉(xiāng)土場域。”[5]16這種夸張的、怪異的對女性的形容方式,正是將女性“生育”與“生死”聯(lián)系的生存境況赤裸地揭露,在這種聯(lián)系面前,人性與動物性是融合統(tǒng)一的;或者說,是人向動物的回歸,由此揭示了暴露在生存危機下的人與動物的一致性。同時,這也是作者蕭紅直視自我、直視女性并表達出深深的悲哀與共鳴。蕭紅說,“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7],這樣深切的從自身出發(fā)的寫作,也是作品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來源。

    (二)動物的人化

    “動物的人化”,指動物的情態(tài)或行為進行擬人化的表達或演繹。“小說中的大多數(shù)人物,都被作者以一種或數(shù)種動物或靜物進行擬態(tài)書寫”[8],如二里半的游走、王婆的不停的勞作以及成業(yè)與金枝動物般的交配,與之相反的,如前文所提及,在動物身上表現(xiàn)出的人性與情感的豐富性遠甚于在人身上的表現(xiàn)。

    如最明顯的“山羊”與“老馬”。山羊“嘴嚼榆樹皮,黏末從山羊的胡子流延著”“迷茫著用犄角在周身剃毛”在村子里兀自閑走、午睡、吃葉子的狀態(tài)都與人神似,尤其與二里半相似。二里半也是這樣一個隨本能與心情行動的人,沒有什么生活的堅實方向,似乎總游離在村人和時事的外圍,欺軟怕硬,體現(xiàn)出典型的軟弱心境來。“作家以動物的不自知、蒙昧來象征人性中丑的一面?!盵9]山羊的人化,其實是二里半人格與內(nèi)心的投射與外化。二是“老馬”“老馬”除了是王婆命運的投射外,還體現(xiàn)出深深的舐犢溫情來,老馬心疼小馬被打、代替小馬去拉磨的情節(jié)是全書親情書寫的高峰。小馬被主人抽打后趕回了棚,老馬被牽打著前往工作,但“停下來,用鼻頭偎著小馬肚皮間破裂的流著血的傷口”?!袄像R”在工作甚至死亡的威脅面前尚懷有如此動人的深情,而村里的婦女們在農(nóng)作物、顏面等面前,對自己孩子喪失了這份天然的無條件的疼愛,如“老虎一般捕住自己女兒”的金枝母親,當孩子與農(nóng)事、與收成沖突的時候,她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維護農(nóng)事與收成。這份冷酷,是農(nóng)民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的人性異化,在“老馬”的母性書寫的對比之下更為鮮明。作者在對動物的擬人化表達中,使人與動物的界限變得含糊不清,將人與動物混同,將大自然中人的優(yōu)越性與特殊性一筆抹去。這份觸目驚心讓人們看到人性的模糊、搖擺的可能性,即人是所以為人的曾被視為鮮明分界的特性在某種條件下會動搖,甚至被超越,從而回歸到自然中與動物無異的那一部分,《生死場》即展現(xiàn)了這樣的一片存在可能的灰色空間。

    (三)人與動物的同質(zhì)化

    “人與動物的同質(zhì)化”,即將人與動物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整體性地觀察和無差別地定義。動物的進食、交配、生產(chǎn)、養(yǎng)育與死亡的過程與人類同樣的過程形成近距離的對照。人與動物的同質(zhì)化書寫是蕭紅《生死場》最大的特色,正如《生死場》的點題之句“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整篇小說將人與動物共同描寫,人與動物的明處的類比暗處的整體性象征與使人與動物相互映襯,使動物與人的際遇相呼應(yīng),勾勒出人與動物共生的、原始的、貼合本能與大地的生存狀態(tài)。如學者王欽所言,“這個世界中,垂直關(guān)系的隱喻、總體化、典型化、集體化都不復存在,存在的僅有水平關(guān)系的運動、強度、回響和臨時的組合與折疊?!盵6]12人與動物只存在程度上的區(qū)別,而性質(zhì)無異。

    應(yīng)當如何理解這份“同質(zhì)”是理解《生死場》的重要問題。將其中人物為生存而奔波、受難的意義以“麻木”一詞概括和抹殺必然是有失偏博的。“中國的民間其實是有力量的,沒有力量,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盵10]203實際上《生死場》中的人民正是在憑借著這種荒野鄉(xiāng)村中在苛刻的、落后的條件下為了生存而努力的原生態(tài)的力量而生生不息,雖然混同著殘酷、封建與冷漠,但這種力量切實存在且強大。這種求生力量不是發(fā)自于個體的,而是群體的,與動物生存與延續(xù)種族的原理一致,因此在文化啟蒙的程度上顯得野蠻而愚昧??梢钥闯鲎髡咴诖藭械拿芘c掙扎,在小說的后半部分后期日本人入侵村莊,村民的反抗和斗爭意識覺醒,而書的結(jié)筆最終卻落回二里半以公雞換回了羊,與羊惜別的場景。即使有一定程度的覺醒,卻最終因為生存和以動物為主體的生存資料為第一性的心理,《生死場》中的人民距離主動積極投身反抗還有較長的距離。作者落筆的心情大概也是心情也是復雜的。如陳思和分析,“一方面她是受了新文學的影響,她要用“五四”新文學的啟蒙精神來剖析她的家鄉(xiāng)生活;另一方面她自身帶來的家鄉(xiāng)民間文化,個人的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抵消了理性上對自己家鄉(xiāng)和生活方式的批判。”[10]203所以對《生死場》的理解其核心仍回到這份由生存意念生發(fā)的民間文化上?!白鳛榻K有一死的存在,人類注定只能循著時間的節(jié)奏,以個體生命的‘死’為橋梁,從自然的手中奪取類群的整體性之‘生’?!盵4]6人與動物共同在種種考驗中求生,在求生中合作,也在合作中相似,相似在欲望的釋放、情感的內(nèi)斂與取舍的決絕。越在這樣一片苦絕的大地上走,越能感受到這其中所自然形成的某種冷酷法則中,具有熾烈的生命力在燃燒。

    三、結(jié)語

    蕭紅無疑是一位脫俗、獨特、極富魅力的作家。蕭紅本人的苦難經(jīng)歷與難能可貴的率真?zhèn)€性發(fā)生奇妙地融合,方可形成如此別具一格的文學風格。動物意象只是這獨特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角,是形式技巧上的成就,是蕭紅對人性與人情的洞察與描刻,更是她對民間原生的、粗獷的生命狀態(tài)與文化的感知與接納,使她能超越個體之悲,超越生命之痛,而以寬廣的關(guān)懷與理解成功書寫人類、土地與生死這樣龐大的命題。

    猜你喜歡
    金枝生死場老馬
    整本書閱讀:文化之旅有風景,助力成長感悟深
    學語文(2024年4期)2024-01-01 00:00:00
    蕭紅《生死場》版本流變及副文本探析
    楓 葉
    老馬
    老馬的三個愿望
    學與玩(2019年5期)2019-08-26 13:13:45
    母語的牽引與表現(xiàn)的奇效——論魏金枝小說的方言運用
    老馬與老賈
    握手
    三月三(2016年6期)2016-06-21 10:08:11
    從 《生死場》 看蕭紅的女性生死觀
    考試周刊(2016年11期)2016-03-17 04:39:06
    浮 萍
    北方作家(2015年6期)2015-11-14 18:11:25
    响水县| 平乡县| 中西区| 平顺县| 邹城市| 巴林左旗| 芜湖县| 沁水县| 扬州市| 象山县| 盱眙县| 恭城| 留坝县| 拜城县| 巩留县| 吉木乃县| 天水市| 六枝特区| 黔西县| 宜章县| 济阳县| 东海县| 安国市| 酒泉市| 汾阳市| 康马县| 泸溪县| 盐山县| 涿州市| 抚松县| 腾冲县| 广宁县| 北票市| 黄龙县| 台北市| 抚州市| 永寿县| 嵊泗县| 晴隆县| 天祝|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