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燕
摘要:幼兒期的語言學習與發(fā)展,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fā)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日后成長,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是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合作的紐帶,教師在語言活動中應以書本上的教學內容為基礎,提出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思考性的問題,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讓幼兒喜歡上語言課語言教學不在枯燥。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育;教師提問;語言表達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水平,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日后成長,幼兒具有了一定的語言素質后,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吸收知識、為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做準備。也利于幼兒進一步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對其進入小學后及人生今后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意義
我們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作出良好的示范,良好的口語表達是學好書面語言的基礎,在幼兒園教育時期,教師就應時常教導孩子用自己的話把意思盡量完整地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孩子“想好再說、有邏輯的說”的表達習慣。只有幼兒園學到了良好的口語,才能為小學后更深入地學習書面語言做準備,幼兒通過語言教育,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掌握了學習知識的工具---語言,為實現(xiàn)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意義
教師在應用提問式教學方法時,還必須明確為什么提問、提問哪些內容,必須明確所提問題是符合幼兒的個性特點及知識接受能力,是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的,而不能單純關注提問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傊?,幼兒園語言教學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要求教師做好以下幾種心理準備,一是要熟悉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及認知能力,對所提問題有大概答案,而無確定不變的死答案;二是應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對答案進行限定,三是幼兒一時無法回答時,教師應給予熱情的鼓勵,并堅信幼兒會有自己的答案。
三、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現(xiàn)狀分析
(一)在教學活動中提出的問題脫離幼兒的經驗和水平
在課堂教學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根據(jù)幼兒已有的認知經驗來提出相應的問題,幼兒是很難做出相應的回答,比如:在大班語言活動《司馬光砸缸》中,老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問幼兒:司馬光為什么不喊大人來救同伴,如果不砸破缸,還有哪些辦法可以救出同伴?請幼兒討論救人的辦法,請幼兒大膽的表達,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沒有進行更好的引導,根據(jù)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很難回答這些問題。
(二)留給幼兒思考和回答的時間不足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后,沒有給幼兒留有從分的思考時間讓急于作答,那么這樣的答案或者提問的意義將不存在。比如:大班語言童話欣賞《小老鼠和大老虎》,小朋友欣賞完故事后,幼兒還沒有完全理清故事里面的內容和角色教師就開始提問,導致幼兒不能大膽回答問題。
(三)缺少質量好的故事和詩歌
目前幼兒園所教的故事和詩歌,大都在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上差強人意,使幼兒不愿學、不愛學,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大膽表達,即便幼兒學會了又很快忘記,難以達到刺激語言發(fā)展的目的。
四、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一)重視日?;顒又械恼Z言教育
幼兒從來園到離園,這整個一日活動都會有對語言的接觸,有交流的環(huán)境。教師要把這“一日活動”看成大課堂,鼓勵并引導幼兒進行表達嘗試和語言交往,把課堂和“一日活動”中的教學并重,把課內課外的時間和環(huán)境都利用起來,使幼兒語言得到發(fā)展。盡最大可能給幼兒園的孩子提供質量好、語句優(yōu)美的故事和詩歌,讓幼兒多動口,讓他們在提問討論中探索、在追尋中發(fā)現(xiàn)、在議論中操作,在幼兒園設置充分的圖書角,提高幼兒的語言儲備,帶他們去參觀農田、果園、社會服務場所等,增加語言刺激。
(二)關注個別差異性
幼兒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管其感受或體驗是否符合問題的標準答案,教師都不應對其進行否定或批評,應讓幼兒暢所欲言,教師應該認識到,對同樣問題,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回答,恰好體現(xiàn)了幼兒語言的獨特性和學習語言的必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幼兒思維的活躍性。比如:大班語言書上《有趣的漢字》教師出示象形文字掛圖,幼兒看圖猜字,教師問:你們知道以前的中國文字是什么樣子的嗎?教師出示火的象形文字掛圖,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它像什么?用這個“火”的符號人們一下就看懂了,請幼兒分享自己是怎么認識漢字的,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識字和表達的愿望。
(三)把握難易性
所提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但也不能過于復雜。過于簡單的提問無法達到提高幼兒能力的效果,而過于復雜的提問會挫傷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無效的問題雖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卻無實際意義,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難度過大的問題超出幼兒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導致幼兒一頭霧水,無法進行思考和回答,增加學習難度,同時挫傷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因此,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需合理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所提問題要讓幼兒“跳一跳”,但又要保證其通過努力能夠回答。
綜上所述,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包括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發(fā)音,豐富幼兒的詞匯,培養(yǎng)幼兒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而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產生,我們分析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而一一解決,相信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正規(guī),越來越完整全面。
參考文獻:
[1]安明云. 淺談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提問策略[J]. 家庭與家教(現(xiàn)代幼教), 2009(11).
[2]曹懿. 《淺談幼兒活動中教師語言的運用》——教師提問語言的特點[J]. 才智(5期):93-93.
[3]陳園. 教師提問”活”起來,幼兒回答”動”起來--淺析幼兒語言活動中提問的有效性[J]. 新課程(教研版), 2015, 000(002):168-168,169.
[4]陸華英. 淺談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提問[J]. 考試周刊, 2014(10):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