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世界經(jīng)濟文化交融趨勢不斷加強,眾多國外英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加速進入中國,這些作品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文化發(fā)展,對于我國文學進步也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得到我國語言學者的普遍認可和大力推崇。翻譯人員利用專業(yè)性與藝術性兼?zhèn)涞恼Z言進行翻譯,向國內讀者全面展示外語文學作品美學價值與藝術特征,傳遞原著精髓,這也是英語文學翻譯最難以把控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要不斷強化英語翻譯過程中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的把握,為廣大讀者提供優(yōu)質閱讀體驗。
【關鍵詞】英語文學翻譯;美學價值;藝術特性
英語文學翻譯的主要作用就是翻譯人員基于原著進行作品升華,不僅僅是文字轉化。為傳遞好原著精髓,需要用到各種比喻、排比、對偶、反復等修辭手法,使譯文趨于活潑、靈動,有更高的美學價值。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對于英語文學翻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高度重視并合理運用。
一、美學價值及藝術特性綜述
(一)美學價值
美學屬于藝術范疇,可以用來形容人物、風景、物體等等,也可以用來描繪文學翻譯。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其不但可以評價現(xiàn)實生活,也可以作為研究藝術內涵及本質的有效手段。人們通過挖掘和剖析藝術本性,從中探索藝術研究所蘊含的哲學問題。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對于所有的事物人們都會帶著主觀印象去進行評價,也就是所說的“第一印象”,以個人視角為切入點,以個人觀點為著力點,對自身周邊所見所聞從藝術角度予以評判,通過樸素的審美意識來對周邊事物進行衡量與思考。美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所有角落,春天絢爛的鮮花是美的、夏日濃綠的叢林是美的、秋季金黃的麥浪是美的、冬天純潔的雪花是美的,農村繁復的窗花是美的、城市高聳的大廈是美的、巍峨磅礴的山脈是美的、一望無際的大海是美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就是人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評價。從美自身屬性來分析,美學價值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美學價值是人類所獨具的感官體驗,其不因人類主觀意志而轉移[1]。
(二)藝術特性
藝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精神層面,在這個層面上,藝術可以看作文化領域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立足精神視角,將藝術和其他內容相合并,涵蓋不同國家哲學、宗教等多個方面,從而展開藝術分析。二是過程層面,無論藝術多么優(yōu)美多么有價值,都離不開人們日常生活,藝術靈感來自生活,但卻不是純粹的生活,而是對于生活的一種藝術拔高。藝術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就是將自身所處生活環(huán)境進行全面展示,并開展模仿創(chuàng)作的基本過程。三是結果層面,作者將自身對于生活所產(chǎn)生的感悟,運用高超藝術表現(xiàn)力予以描繪,再利用文字進行渲染和升華,使其能夠在讀者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大眾鑒賞的藝術結晶。
二、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對于英語文學翻譯的重要性
在經(jīng)濟一體化浪潮席卷之下,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相互滲透、交流日益頻繁。文學翻譯是國際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途徑,由于漢語與其他語種之間的文化差異,想要順利讀懂并吸收其他文化精髓,做好文化翻譯的作用巨大。英語作為當前世界通用性語言,有著眾多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普通國民想要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順利閱讀,必須將其翻譯成為適合我國讀者閱讀的文字形式。英語文學作品所記載的不僅僅是作品本身所蘊含的藝術思想,更為關鍵的是代表著使用英語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以及各種歷史文化風情,具有獨特藝術特性[2]。
追求英語文學翻譯美學價值及藝術特性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同國家和民族所創(chuàng)作的英語文學作品所具備的韻味有所不同,在英語翻譯時,翻譯人員應當對其所處歷史背景、民族信仰、風俗人情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全面的了解,識其精髓、明其要義,善于運用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然后再運用嫻熟翻譯技巧進行解讀,使得翻譯出來的作品生動化、傳神化,充分體現(xiàn)原著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
三、英語文學翻譯的美學價值
藝術無國界,具有很好相通性,是人類共有的珍貴財富。如同中文復雜多變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一樣,英語文學作品也有著眾多體裁,有散文、詩歌、小說等等,同時,不同國家自身文化價值觀念有所差異,加上作者個人經(jīng)歷、文化素養(yǎng)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每一部英語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靈魂和韻味,具備強烈的時代特征。
將英語作品翻譯成中文時,由于翻譯人員不同,即使是同一部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以后所具備的表現(xiàn)形式與美學價值有著巨大差距。以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譯本為例,在文章開篇“It’s a truth unierse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aif”。有人將之譯為“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道理”,也有人將之譯為“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單從譯文精準性來分析,兩個譯文都沒有問題,但從美學價值方面來看,后者比前者簡練、清晰,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精煉詞句的效果,還帶有詼諧的語氣在其中,在讀者中受歡迎程度自然較高。
當然,翻譯人員在翻譯英語作品時,想要加入自己的思想與觀點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能夠脫離原著的精髓。在此背景下,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就成為不二選擇,修辭手法運用得當,可以使讀者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更好展示語言環(huán)境。還要注意的就是中西文化差異,避免讀者產(chǎn)生誤解,尤其是一些會產(chǎn)生歧義的語句,一定要慎用。以“龍”為例,中國和西方文學都有著龍的傳說,但在實際文學運用時,兩者所代表的寓意截然不同,在中國,龍所代表的是無上至尊的權力以及睥睨天下的霸氣,而在西方,龍一般代表著邪惡,如果翻譯人員不注重中西差異,只是簡單將其譯為中文,很有可能引起誤會,甚至在心中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高傲無比的龍會做那樣卑鄙無恥的事情?因此,翻譯人員既要體現(xiàn)語言精準性,又要綜合考量語言之美,這也意味著單純直譯的模式不可取,除了容易產(chǎn)生歧義外,更是難以體現(xiàn)文學美感。以外國名著《布拉哈歷險》為例,其中有一句“the full moon stood above the city of Bukhala”,如果按照簡單直譯就是:布拉哈上方有一個滿月,但是想要更好的美學效果,就可以將之譯為:一輪滿月高懸在布拉哈城的夜空。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后者無論是情感宣泄還是意境描繪都明顯高于前者,讀者完全可以在腦海中描繪出這樣一個場景:深藍的夜幕下,皎潔的滿月將月光傾瀉在布拉哈城中,營造出一幅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美景,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3]。
優(yōu)秀的英語文學作品有著獨特寫作風格與豐富表達方式,值得文學愛好者進行深入研究、廣泛學習、有效借鑒。為更好領會英語文學作品所蘊含的美學價值,翻譯人員一定要扎實研究作者創(chuàng)作靈感和情感表達,利用對文字的高效、精準把控,把原著中所攜帶的感情色彩用中文來抒發(fā),這實質上就是一個高水平的翻譯人員所應當具備的能力,就是為讀者帶來高質量美學價值。
四、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藝術特性
藝術特性指的是文學作品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排比、夸張、抒情、諷刺、比喻、一語雙關等等,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無論譯者運用何種表現(xiàn)手法,都需要嚴格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與原文意思一致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學翻譯是一個重新創(chuàng)作的過程,可以看成是另外一種藝術,具備獨有韻味。在我們學習英語時可以發(fā)現(xiàn),英語單詞和中文一樣有著一詞多義現(xiàn)象,一個單詞處于不同語境中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釋義,因此英語文學作品中,作者經(jīng)常會使用一語雙關手法,而翻譯人員為追求英語文學翻譯所蘊含的美學價值,不惜采用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但是一個新的問題產(chǎn)生了,表現(xiàn)手法不同就能夠真正體現(xiàn)英語文學作品美學價值嗎?這實質上是不可能的。并非采取各種表現(xiàn)手法就能夠完美展示英語文學作品美學價值,而表現(xiàn)手法也并非用得愈多愈好,就如一個歌唱家,在唱一首飽含感情的歌曲時,需要的不僅僅是炫技,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歌曲中自帶的深厚情感,用感情去打動聽眾。因此,只有在深刻把握原著情感脈絡和內涵以后,合理運用表現(xiàn)手法,才能夠將英語文學翻譯最深沉的美學價值完美體現(xiàn)[4]。
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過程中,要主動運用好藝術特性,堅持“拿來主義”原則,認真分析各種語系差異性,利用語句順序調整來順應其表達習慣;要深入厘清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傳遞的藝術魅力,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促使不同語言融為一體。翻譯人員要擺脫逐字逐句直譯的弊端,充分運用發(fā)散思維解析文學作品。翻譯人員要能夠熟練掌握英語文學作品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方式,探究國家之間表現(xiàn)手法差異,以便能夠更加靈活運用在翻譯實踐當中。翻譯人員要充分考慮我國讀者閱讀習慣及審美要求,以原著為基準,抓牢每一個詞語語境,采取最貼合原著意境的詞語進行翻譯,重點凸顯原文藝術特性。以圣經(jīng)為例,圣經(jīng)中的語言極為簡練,修飾詞很少,每一個詞語都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才進行使用,在圣經(jīng)中有一個章節(jié)描述海倫時只用了一個單詞“very”,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修飾詞,就表述海倫是圣經(jīng)第一美女,正如我國古話所說“不施粉黛而顏色如朝霞映雪”,真正的美女無需過多修飾,只需一兩件凸顯神韻的首飾,就能起到畫龍點睛之奇效。翻譯也是如此,無需太多華麗語言堆砌,僅僅需要“合適”即可。過分使用表現(xiàn)手法會使得翻譯出來的文學作品華而不實,嚴重者甚至會損害到原著內在精神價值。由于各民族在生活工作以及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性,在翻譯時切忌孤立任何一個單詞去進行翻譯,要講上下文的意境、語境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夠確保翻譯出來的文章與原文接近,便于讀者理解原著內涵。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最關鍵的是保留原文風格,這就需要翻譯人員精準把握不同作家、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多樣化特征,促使翻譯作品能夠飽含情感且不失流暢,充分展現(xiàn)英語文學作品美學價值及藝術特性。
總而言之,翻譯人員一定要高度重視英語文學作品翻譯工作,利用文學作品翻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深刻把握英語文學作品內涵,靈活運用語言及表現(xiàn)手法,盡量保持原著的美學價值及藝術特性,為廣大讀者帶來翻譯作品的獨特韻味。
參考文獻:
[1]裴潔君.試論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J].青年文學家,2020(15):126-127.
[2]閔亞華.英語文學翻譯中美學價值及藝術特征[J].戲劇之家,2019(31):239.
[3]鄭巍.芻議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J].國際公關,2019(08):253-254.
[4]劉靜文.淺談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J].流行色,2019(02):171-172.
作者簡介:張一博,性別:男,出生年月:1980.12,學歷:本科,學位:學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翻譯學;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