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冰 焦陽
摘要:《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作品以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游四國的奇異經(jīng)歷。本文試圖以弗洛姆心理學角度提出的異化理論為基礎(chǔ),分析《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和其他扁平人物的異化。通過心理異化和行為異化的角度,分析格列佛從經(jīng)濟人到政治人的轉(zhuǎn)變。小說展現(xiàn)了格列佛對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王國的無限向往,深刻地反映了斯威夫特對當時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腐敗的厭惡,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政治的不滿和憤慨。
關(guān)鍵詞:《格列佛游記》;異化;扁平人物
本文將通過討論格列佛的異化來分析其異化過程。同時,分析小說中其他扁平人物的普遍異化。它深刻地反映了格列佛和斯威夫特對理性、仁愛、自由、平等與和平的無限向往。
一、 圓形人物的異化
這一章要分析的是本書的主人公格列佛,分析他從經(jīng)濟人到政治人的心理異化和行為異化。
(一)弗洛姆的異化觀
弗洛姆的觀點是異化是人的病態(tài)心理的表現(xiàn)。異化的本質(zhì)是對人性的扭曲和抹殺,它片面地強調(diào)和發(fā)展人性的某一方面,而忽視和抑制其他方面造成的人性的不平衡。
(二)格列佛作為經(jīng)濟人的異化
“經(jīng)濟人”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以利益最大化為標準,“經(jīng)濟人”只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格列佛一開始介紹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學習經(jīng)歷,讀者可以看到他典型的商人思想。他學習物理和外科,這對以后的海上旅行很有幫助。
在利立浦特,國王能夠統(tǒng)治這個國家的原因是他比他的大臣們高一個指甲。利立浦特和鄰國不來夫斯庫之間的戰(zhàn)爭起因竟是兩國人民在吃雞蛋的時候?qū)τ谑谴蚱拼蠖诉€是小端意見不同。格列佛把這個國家的美與丑盡收眼底。格列佛離開不來夫斯庫后,他一直記著不來夫斯庫國王送給他的金子、牛和羊。他在英國呆了兩個月,靠這些牛羊賺了錢,這是商人本性的表現(xiàn)。
在小說的第二卷中,格列佛來到了布羅卜丁奈格。這是一個大人國,與格列佛的一切都是嚴格的12:1比例。在這個國家,格列佛作為經(jīng)濟存在的潛在意識正在慢慢減弱,但這只是異化的開始,他仍然有較強的“經(jīng)濟人”的思想。在離開這個國家的船上,他把收集的寶物送給船長作為感謝。
在接下來的第三部分中,更多的顯示了他作為經(jīng)濟人的潛在意識。異化是飛島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這可以從飛島人的外貌、衣著和外貌上看出來。有些人甚至需要雇傭一兩個仆人拍他們的嘴和耳朵。
(三)格列佛作為政治人的異化
“政治人”不僅追求金錢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得到滿足,即追求友誼、忠誠、愛、歸屬感和被人尊重的愿望。
格列佛的異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第一部分中,他俯瞰一切,看到了整個國家的全景。盡管格列佛想向這個國家的國王鞠躬,但他并沒有完全被統(tǒng)治??梢哉f,這些都是他在這個國家生存的策略。
第二次,他來到了布羅卜丁奈格。在格列佛眼里,這個國家的一切都是巨大的。盡管他說他受到國王和王后的尊敬,但他從未得到自由,因為他在這個國家太渺小了。與利立浦特相比,雖然有很多限制,但他仍然有個人自由。這時,格列佛開始被動地異化。
“它用右前爪將我抓起,像保姆給孩子喂奶似的把我抱著,這和我在歐洲看到的大猴抱小猴的情景完全一樣。我一掙扎,它就抱得更緊,所以我覺得還是聽話一點更保險。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把我當成一只小猴子了,因為它不時用它的另一只爪子輕輕地摩挲我的臉?!保铌怀?, 2018:84)
這一事件之后,格列佛被動的異化更加明顯。他逐漸被外來事物所控制,無法控制自己。事實上,格列佛已經(jīng)成為一個寵物。
格列佛第二次回國后。他古怪的行為反映出他的異化。所有正常的事情在他眼里都變得那么渺小?!耙宦飞希乙姷椒课?、樹木、牲口和人都小得很,就開始以為自己大概是 在利立浦特。我怕踩倒我所碰到的每一個行人,常常高聲叫喊要他們給我讓路。由于我這無禮,有一兩次我差點叫人打得頭破血流。”(楊昊成, 2018:107)這一切在別人眼里都是病態(tài)的。
二、扁平人物的異化
本章重點討論《格列佛游記》中扁平人物的異化。
(一)利立浦特和布羅卜丁奈格的異化
佛林奈浦是利立浦特的財政大臣,是國王的寵臣。他陰險、狠毒、狡詐、心胸狹隘。格列佛的仁慈和慷慨以及他在奪取不來夫斯庫艦隊方面取得的軍事成就,受到了利立浦特國王的贊賞,因此佛林奈浦非常惱火。他策劃陰謀,迫使格列佛逃到不來夫斯庫。
布羅卜丁奈格的國王博學而善良。他以理性、正義和仁慈治理國家。他痛恨格列佛所說的卑鄙的政客和血腥的戰(zhàn)爭。在這里,英國在名義上成為了批評的對象。國王被描繪成一個正派、理智的人。與利立浦特國家里中各種滑稽可笑的人物相比,他是一個積極正面的扁平人物。
(二)飛島國的異化
第三卷的居民不僅在外表上異化了,而且在內(nèi)心上也極大地異化了。這完全符合弗洛姆關(guān)于異化的觀點,異化是人的病態(tài)心理的表現(xiàn)。
最典型的代表是那些愚蠢但自信的科學家。島上的科學家很強勢但愚蠢。他們試圖從黃瓜中提取陽光,把糞便變成食物,用冰制成火藥,通過觸摸和氣味辨別顏色,把大理石軟化成枕頭,用豬犁地,從屋頂建造房子,甚至欺騙自己開發(fā)出長生不老的秘方。
(三)慧骃國的異化
第四卷生動地表現(xiàn)了扁平人物的徹底異化?;垠S是理性的馬,慧骃國的國王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理性、勇敢、善良、友好和誠實。
在這個社會中,原本是作為人的生物,由于內(nèi)在的丑陋,異化為令人厭惡的動物,失去了作為人的本質(zhì)。這種對比表達了斯威夫特對英國統(tǒng)治階級極端腐敗和貪婪的深刻嘲弄,以及對一個文明高貴的理性王國的無限向往。格列佛在與馬主人的對話中,表面上贊揚了英國的社會制度,但實際上辯論中存在許多漏洞,從而達到斯威夫特諷刺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政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格列佛游記》中人物異化經(jīng)歷了一個從第一卷到第四卷的發(fā)展過程。在前兩卷中,扁平人物的異化只表現(xiàn)在人物形象和尺度的變化上,即外在的異化;而在最后兩卷中,人物的外表和內(nèi)心都被完全異化了,完全墮落成一些不理性、骯臟的禽獸。
參考文獻
[1]曹波.格列佛的異化:從經(jīng)紀人到政治人[J].外語教學, 2008(5):78-80.
指導(dǎo)教師:焦陽,山東協(xié)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