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
摘要:自從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深化推進,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教育訴求越來越迫切。美育屬于素質教育的一個分支,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情趣,同時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語文學科知識點為基礎給學生滲透美育教育,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呢?該文就這個課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075
引言
我們小學語文學科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教育資源,非常適合我們教師對學生們進行優(yōu)質、高效的審美引導與教育。對此,希望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能立足自身語文教學實際積極挖掘、開發(fā)與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審美教育資源,并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之外的審美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在不耽誤正常語文教學節(jié)奏與進度的同時,切實引導學生感知美、體驗美并能積極發(fā)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與發(fā)展。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學生們進行美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對很多事物的認知傾向于依靠直觀、生動、形象的思維,為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抽象性較強的美育,以迎合小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而多媒體本身具備信息量豐富、呈現(xiàn)方式生動、有趣等鮮明特點,因此,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學生們進行審美教育往往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筆者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便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這一課文時我將美育的目標定為了引導學生遇事不要慌,要善于觀察,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但是由于不理解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學生并不能由此很好地感知到曹沖稱象背后的聰明與智慧所在。針對這一情況,筆者便適時引入了多媒體教輔設備,改由借助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以動畫的形式演示曹沖究竟是用了一種什么樣的巧妙方法來計算出大象這一龐然大物的重量的。動畫視頻的播放給予了學生們強烈的視覺與聽覺的感官沖擊,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靜下心來認真觀看與思考。也正是在動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們直觀地看到了曹沖稱象所用的方法,也清晰地知道了這一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學原理所在,如此,他們自然便能感受到曹沖這一五六歲的小孩在稱出大象重量的時候所具有的聰明與智慧?;诖?,我再對學生進行“遇事不要慌,要善于觀察,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的審美教育也便有了更多的依據,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美育的內涵,也更容易將其轉化到自身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之中。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效果異常良好。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好地進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的目的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相應的態(tài)度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法在美育滲透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敘述性故事,比如說小學語文中有一篇課文叫做《馬背上的小紅軍》,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紅軍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不愿意吃首長的馬匹,最后悄悄犧牲的故事,傳達了紅軍戰(zhàn)士的壯烈情懷和奉獻精神。在講述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審美情感。任課老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模擬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體會小紅軍無私奉獻的精神。這里要注意的是,老師要對長征的整個大背景進行介紹,還要選取一些背景音樂,正確引導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美育總是要以活的形象讓人感覺到生動、活潑、有趣,進而使我們更加容易認知和感受到美的存在。但是真正去面對課文中的一些情境和意向,在教學過程中是比較難實現(xiàn)的,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手段,比如聲音、動畫、圖像和視頻來使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課文中的環(huán)境。比如說在學習有關自然風光的課文時,光朗讀和體會文中描寫風光的句子是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對自然界美的體驗的,這時候可以借助聲音、圖像或者視頻來引起學生們對美的感受。比如講《九寨溝》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自動播放九寨溝風景的圖片,然后配上泉水和鳥獸的聲音,這樣可以讓同學們產生一種置身于九寨溝的感覺。在學習神話等小故事的時候,老師也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或者動畫資源,在課文基本學完的時候播放,加深學生們對故事和人物的理解與感受。
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從教學中可知,教師剛開始開展某一種課堂活動時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但是長時間的實踐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這時為了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目標,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讓學生始終對課堂學習保持較高的新鮮感,使學生在學習中愛上語文學科的學習。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同樣如此,只有教師在教學中開闊自身眼界才能達到豐富教學方式的作用,從而實現(xiàn)多元化教育目標,如此才能提高美育教學效率。以學習《題西林壁》這篇古詩為例,筆者借助了多媒體的作用開展教學活動,在上課前搜集與這篇古詩有關的景色,但上課時先引導學生朗讀,這時筆者發(fā)現(xiàn)對部分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并不能把握這首古詩表達的中心。因此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課件,同學們瞬間變得激動起來,集中注意力參與課堂學習,在觀看大自然景色的過程中強化對文本理解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此外,筆者還結合了黑板板書講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給學生挖掘詩句中表達的深層含義,使其可以意識到要想深刻認識事物的真相與面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自己的主觀成見。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刻體會了詩句中蘊含的美感,促進學生形成分析美、感悟美以及體會美的能力。
結束語
美育在學科中落實的重要性逐步顯現(xiàn),語文教學比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有著較為得天獨厚的美育的優(yōu)勢。只要能夠認真挖掘和利用課文中的美育資源,利用得當,語文課堂教學不但不會枯燥乏味,反而更富情趣,更富美感,也更具靈性和魅力。
參考文獻
[1]曹俊.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科學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
[2]黃利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語文課內外,2017(28):22.
[3]張婧.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語文課內外,2019(2):241.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大崇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