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婭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思維辨知能力,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與健全人格,并使其樹立正確價值觀。教師開展德育滲透教學引導,充分發(fā)揮出德育滲透教育價值,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诖?,本篇文章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引言
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之本,為了更好培育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學生,國家在教學改革方面給予了足夠重視,尤其是當前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體系越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的素質(zhì)。其中德育教育更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其關系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能否發(fā)展成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人才,所以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是每個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德育滲透教育意義
1.1啟蒙小學生心智思維
語文作為核心學科,對小學生文化知識學習具有重要價值。教師進行高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學引導時,合理開展德育滲透教學,可對小學生心智、思維進行有效啟蒙。盡管高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智力已經(jīng)得到一定啟蒙開發(fā),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與知識理解視域仍舊受到思維、智力局限。
1.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名人案例,鼓勵學生不斷克服困難,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2.1基于言傳身教,滲透德育品質(zhì)
對小學生而言,其本身尚未形成正確的“三觀”,是非辨識能力、自我認知能力不足,這時候他們更加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指導與點撥,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正是由于這種學習特征與心理使得小學生常常會無意識地學習或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所以在將德育教育理念滲透入語文課堂當中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證語文教師自身擁有良好的德育素質(zhì)與品質(zhì),將自己樹立成班級中的道德榜樣,這樣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以及思想觀念來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班級學生,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思想的教育。
2.2圍繞作者背景展開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品質(zhì)高尚,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榜樣力量,教師加強作者背景介紹,向?qū)W生傳遞更多正能量的德育信息,更利于情感等教學目標實現(xiàn)。尤其是在托物言志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作者生平事跡與性格特征等進行介紹,圍繞詩詞含義將作者思想品質(zhì)與封建社會的官僚主義、黑暗腐敗等行為做比較,培養(yǎng)學生堅強不屈與敢于斗爭、堅持自我等價值觀。教師可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向?qū)W生講述作者的經(jīng)歷,深入挖掘作者內(nèi)心想法與情懷,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文章內(nèi)涵,進一步對學生展開文化教育與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德育。
2.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充滿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這有利于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因此,教師想要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就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特點,深人挖掘教材中含有德育滲透點的文章,確保語文教學中德育的順利實施。此外,語文課程中的道德教育與思想品德課程中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區(qū)別,教師需要把兩者分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使德育取得顯著效果。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學時,教師指導學生從文章中提煉觀點,并開展相互辯論,深化學生對文章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辯論時,教師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互換觀點進行思考,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辯證思維,引導學生客觀全面認知未知事物,提高小學生的學習實力。
2.4在語文實踐中滲透德育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承擔起育人的責任。為了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要求,單純依靠課堂的德育遠遠不夠,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思想內(nèi)涵,需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加大德育的實施力度,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語文實踐中,學生可以閱讀分享學習經(jīng)驗,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凸顯德育的意義。例如,可開展詩歌朗誦競賽、感恩主題活動、社會熱點新聞訪談、以愛國為主題的寫作競賽、小小生態(tài)演說家等實踐活動,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還能有效滲透德育,真正在寓教于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5作文評改中德育滲透
教師進行作文評改教學時,應當基于德育滲透思想,對學生進行賞識評改,對學生的寫作優(yōu)點進行鼓勵肯定,合理引導學生對不足進行彌補。同時,為很好地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教師構建互評互改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改,激發(fā)學生思維想象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學習實力。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德育,不僅是為了滿足傳承德育的需要,更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素質(zhì)發(fā)展,促使其順利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更適應社會,以此培養(yǎng)更多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接班人。影響德育與語文教學成效的因素較多,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學習特征與認知規(guī)律了解,采取有效的整合方式與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快速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永青.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上),2018(05):248.
[2]尹見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策略[J].學園,2017(06):61.
[3]海鳳.德育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6(12):252.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富村鎮(zhèn)廣發(fā)新店小學 6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