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要: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流程,它更是引導學生走入課堂、發(fā)揚自我能力的藝術。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教師需要去做的也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活動做出優(yōu)化。了解該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知識傳授的必要性。有效提高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深入課堂。全面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關注度,讓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質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在高效課堂中有兩個突破性的特征,一個就是在上課時要有高效的學習態(tài)度,語文課上的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到更多有效的知識,并在大腦中形成記憶;另一個就是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學生們在課堂中不僅能夠學到想學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夠通過課堂的學習氛圍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習慣,經過老師不斷地監(jiān)督與教育,能夠讓同學們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為將來獨立思考提供幫助。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設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預習環(huán)節(jié)和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接受新鮮知識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增強學生的課后復習意識。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積極主動的解決這部分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式思維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引導,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堅持以教師作為單一的教學主體,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高效課堂也無法順利構建。
例如,在小學語文《傳統(tǒng)節(jié)日》教學中,學生們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熟悉度非常高,在過節(jié)的時候,學生的身心會得到更好的放松,對于學生而言傳統(tǒng)節(jié)日像是一種自我“慶典”,是愉快的假期。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學生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觀察和理解,結合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到的相關材料,選擇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課堂上進行詳細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背景、意義、故事、食物等方面進行思考,加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理解,是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效果效率得到提高。
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進行個性化教學
每個學生未來的成長道路都是不同且多變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過是一個階段的引路人和過客,但在這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剛走出溫室學著長大、摸索前進的小學生。小學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中應該采取新奇、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復雜多變的教學手段和趣味滿滿的教學互動,增加語文課文內容教學的趣味性和好玩性,刺激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心。結合相關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個性化學習。
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生對讀物開展學習以及閱讀后,會在課堂學習中收到更為顯著的課堂成效。但是學生愛好學習不表示可以沒有目標地開展知識汲取的閱讀。如果沒有閱讀方式的引導,閱讀會失去其意義,閱讀本身也就毫無用處。因此,教師要及時地給學生以引導與幫助,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進一步端正教育理念,增強學生閱讀主動性,提升課堂成效。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時,不應讓學生毫無目的地讀書,必須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建立優(yōu)質的閱讀目標,并強化學生閱讀質量,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開展閱讀,進一步打造出優(yōu)質的教學課堂,達到完成以學生為中心并提升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課堂是師生的課堂,在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要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傳統(tǒng)課堂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學生的“處境”是比較被動的。而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動性也多數(shù)來自于教師的調動,這樣的互動方式,師生都是疲憊的。增加有效互動,不只是教師向學生互動,學生也要向教師互動。在整個互動過程中,交流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效互動要求,教與學的主體都是積極的,是主動的,學生必須有一定的求知欲,有提問題的能力,這也說明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提出問題,然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主動向教師請教。相對于其他方式而言,有效互動要求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需要輕松、自主,并且建立在師生和諧的關系之上。給學生更多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提問的能力。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時間,幫助學生完成一些課前預習的內容。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可能會產生一些比較集中的問題,然后可以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交流。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問題的價值,更節(jié)約了互動的時間?;蛘呓處熆梢耘紶柦邮芤恍W困生的提問,并且對他們的提問表示肯定,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這樣既尊重了這部分學生,給他們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其積極提問的能力,又讓更多的學生擁有了提問的勇氣。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離新課改的目標還有一段較遠的距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借助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豐富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從而搭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在教學前應該提前對教授的文章內容進行研習,借助生活化等教學手段,從而促使課堂的效率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文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v.15(06):153.
[2]陳華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5(34):55.
[3]劉玉蘭,朱彩霞,董艷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000(03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