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摘要:現階段,數學作業(yè)實施分層設計,是最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有效作業(yè)分層,不僅能夠提高作業(yè)的針對性,還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分層的數學作業(yè),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并使其高質量完成作業(yè)。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作業(yè);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前言:
作業(yè)可以有效檢驗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幫助學生更加扎實數學知識。并且,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數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師,分層設計數學作業(yè),不僅可以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鞏固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更好完成作業(yè)。
一、設計生活化實踐作業(yè)
過去,初中數學教師設計作業(yè),多是以動筆練習的方式為主。學生也只是機械的去完成作業(yè)。此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為此,教師可以轉換作業(yè)的形式,將其與生活有效聯系起來,設計生活化實踐作業(yè)。不僅會促使學生動手實踐,還會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并形成較濃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注重有層次設計作業(yè),這樣才會使具有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都可以最大限度掌握數學知識,并有效提高數學成績。
為了讓學生更好完成作業(y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共同完成。并且,教師要科學分配小組成員,讓每個小組的人數保持在四到六人之間。教師可以安排每個小組中有兩名左右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兩名左右數學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共同去完成實踐作業(yè)。這樣會有效帶動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比如,教師在教學《展開與折疊》數學知識時,教師在對一些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立體圖詳細教學后,就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設計一個棱柱、一個圓柱,并將其制作成立體圖形。”。并且,讓數學基礎較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領導者,帶領其他學生共同完成實踐作業(yè)。教師可以讓小組中,數學基礎較優(yōu)秀的學生去設計和繪畫圖形的平面圖,讓其他的學生在一旁觀察學習。然后,再讓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去整合和制作立體圖形。這樣就會使不同的層次的學生相互配合,更好完成作業(yè),并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教師設計生活化作業(yè),引導學生邊實踐邊掌握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并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從而更加積極去學習數學課程。
二、開創(chuàng)有新意的作業(yè)形式
以往,教師通常是統(tǒng)一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去整體去完成。此種方式,容易出現兩極分化。即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會輕松完成,但沒有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完成又會比較吃力,并對作業(yè)產生厭煩感,從而影響鞏固掌握數學知識的效率。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創(chuàng)有新意的作業(yè)形式。
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成階梯式作業(yè)。即將作業(yè)分為基礎型、鞏固型、提高型。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先將學生分成三層,在教學完成后,再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來讓學生完成作業(yè)。不僅會讓作業(yè)更加具有針對性,還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進而更好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數學知識教學完成后,就可以將基礎型作業(yè)布置成此種難度:“45×12+21÷7+26-38”;將鞏固型作業(yè)難度設置成:“78÷25+(-9)++32”;將提高型作業(yè)的難度,設置為:“+(-15)--(-5)”。這樣就會使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加鞏固這部分數學知識,并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使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在對基礎知識鞏固的同時,更加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則會使他們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高效掌握這部分數學知識。不僅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還有效豐富了作業(yè)的形式。
教師通過此種方式,來設計和布置作業(yè),學生做作業(yè)的熱情也會明顯提高??梢杂行П苊鈱W生抄襲作業(yè),混沌完成作業(yè)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積極變換設計作業(yè)的方式,才會讓作業(yè)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和學習數學課程。
三、指導學生靈活完成作業(yè)
作業(yè)是對學生學習情況檢驗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生鞏固和提高的有效途徑。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開展教學,以求實現因材施教,進而使教學效率最大化提高。但學生的進步情況,并不會如機械般按部就班去改變。一些學生雖然數學成績不理想,但頭腦靈活,接受知識能力較快,這樣的學生轉換學習態(tài)度后,數學成績會得到明顯提高;而一些學生雖然學習態(tài)度較好,但理解、學習能力較為一般,數學成績提高就會相對緩慢。教師若一直按照之前定位的學生層次,布置作業(yè),就會出再影響學生發(fā)展的情況。所以,教師需要在設計作業(yè)后,指導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yè)。這樣就會使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變化情況,進而及時對學生的層次進行調整,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比如,教師在教學《等式與方程》內容后,就可以布置這樣布置作業(yè):“某個長方形體育館的總面積是4580平方米,它的長與寬之差為35米。”。同時,設置不同的問題:“一、此題中如何來設置未知項;二、長方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三、此體育館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所要完成的問題,并不限制低、中、高層次學生所要具體解答的問題。這樣就會使學生,不被局限在某一層面上,執(zhí)照自己的實際學習能力去完成作業(yè)。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變化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效率都有重要的作用。
總結:
作業(y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分層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將作業(yè)與實踐有效整合到一起,還有針對的設計作業(yè)。這樣才會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最大限度掌握數學知識。并且,教師要注意靈活應用作業(yè),來檢驗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會使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曉花.分層作業(yè)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J].卷宗,2021(6):229.
[2]盛麗.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的形式初探[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