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廣
摘要:實驗教學不僅是物理新課改下的關鍵,而且還是貫徹新課標、培養(yǎng)初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初中生通常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再加上其動手能力相對較強,而物理實驗的開展正符合初中生需求?;诖?,本文對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活動開展策略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活動;開展策略;
物理作為初中課程體系的一門基礎和重點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意識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诖耍挛尼槍μ嵘踔形锢韺嶒灲虒W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一番闡述和分析。
1設定有效實驗目標,給予學生有效引導
所謂實驗目標及時指實驗的探究目的,若學生在進行實驗教學時能擁有一個明確的實驗目標,那么其對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在過去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對實驗教學目標的明確,在開展演示實驗時,往往會采用邊做邊講的形式來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只是將實驗的流程闡述了一遍,在其過程中學生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相應的實驗教學的效果也就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在如今,為了達成對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前就要能先給學生展示實驗的明確目標,然后在進行實驗的操作時可以先不急著操作,想讓學生借著對實驗目標的思考,分析下一步實驗該怎么做。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有效的引導。例如,在進行“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這一課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就要能將實驗目標的設計重視起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能先向學生明確本實驗是為了實現(xiàn)對串聯(lián)電路與并聯(lián)電路中干支路電流規(guī)律的探究。然后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能說出自己每一步都操作思路,在其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調整電路才能實驗實驗的順利進行。
2設置趣味性實驗,提升課堂教學趣味
初中物理本身是一門自然科學性較強且學科知識具有很強抽象性的學科,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熱情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fā),巧妙設置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游戲來烘托氛圍,將一些神秘的物理現(xiàn)象以趣味實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物理奧秘的興趣和動力,為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例如,在進行“我們怎樣聽見聲音”這一課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與聲音的傳播有關的趣味實驗,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將處于響鈴狀態(tài)的手機或是鬧鐘放置于密封的玻璃瓶中,并將玻璃瓶中的空氣抽走,此時鈴聲逐漸變弱直至消失;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展示向玻璃瓶中輸入空氣,而手機或是鬧鐘的鈴聲重新響了起來。借助這一對比實驗引導學生思考聲音傳播的媒介是什么,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從而順勢開展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趣味性物理實驗的設置,引發(fā)了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思考和分析,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所學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推動物理教學的順利進展和實施。
3設置演示性實驗,增強學生直觀認識
演示實驗是物理課堂上常見的實驗。這些實驗通常不易操作,且大多是借助多媒體展示出來的。通過這種形式實驗的設置,能夠將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理論知識以清晰、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增強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充分借助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為學生展示一些課堂上展示難以操作、具有難度的實驗,從而加強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的了解和認知,使物理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例如,以“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著名的奧斯特實驗,即將一些小磁針放置于連接電源的導線下,此時發(fā)現(xiàn)小磁針發(fā)生偏轉,這就說明此時有磁場產(chǎn)生。為了提升實驗的生動性,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模擬的磁場,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實驗現(xiàn)象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的縮放功能來增強實驗展示的直觀性,使學生對具體的實驗過程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如此,便將抽象的實驗原理以生動、直觀的實驗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提升了學生對抽象實驗的直觀認識,促進了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
4設置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相比于演示性實驗來說,探究性實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轉變了學生在以往的課堂上被動聽課的局面,凸顯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同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他們對實驗的結果做出猜想和假設,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評估、總結,這些活動對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重視探究性實驗的設置,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促進物理教學效果的改進和提升。例如,以“浮力”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的形式來深刻認識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同時,先讓學生在實驗前設想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并在之后的實驗中圍繞這些方面進行操作,通過論證或是推翻設想的方式來得出結論。如此,通過設置操作型的實驗,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平臺和空間,在手、口、腦并用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學理念、內容、體制都產(chǎn)生了相應的變化。該背景下,傳統(tǒng)化的物理教學方式已無法有效滿足課堂的教學需求。基于此,物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需注重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不僅需強調演示演示的運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思維邏輯和物理知識的結合,而且還注重運用自己身邊的物品設計生動趣味的小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顧維霞.淺談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活動開展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24):209-210.
[2]劉旭.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開展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74.
(沅江市草尾鎮(zhèn)新安學校?湖南沅江?41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