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舒 張童 楊榆
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古老國家,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背景,讓中國成為一個極具文化底蘊的國家。古老的中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推移,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流失。他們是古老的中國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應該及時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努力尋找方法傳承發(fā)揚。而青島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擁有著不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南年畫正是其一,對其進行傳承和發(fā)揚,也是傳承非遺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南年畫;傳承與發(fā)揚
膠南人過年貼年畫的習俗非常遙遠,不知道代代相傳了多少年。而膠南年畫是從無組織到有組織,從自發(fā)摸索到集中培訓和相互切磋中形成自己風格的。在早期膠南有一批擅長畫年畫的藝人,他們受習俗的影響,受濰縣木版年畫、工筆國畫、上海月份牌年畫等的影響,開始無數(shù)次的描摹、創(chuàng)新形成了今天的別具一格的年畫。1972年,市文化部門把年畫當作一個民間藝術門類,著力發(fā)揚培育,膠南年畫也開始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
隨著時間的推移,膠南年畫的發(fā)展開始受到限制,目前,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大眾對中國農民畫的藝術價值缺乏認識,市場化運作能力欠缺,缺乏產業(yè)發(fā)展配套的供銷體系及營銷人才缺乏?;谀戤嬅鎸χN種問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
1膠南年畫的特點
第一,構圖飽滿,作者把自己所經歷的、所看到的和所想象的人、事、景和物不受任何技法的限制,發(fā)揮自己大膽的想象力,將所想滿滿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
第二,使用高純度原色,同時吸收國內外一些現(xiàn)代繪畫流派的某些色彩特點,使畫面鮮艷而又有整體色彩傾向。
第三,造型上不求形似求神似,不管畫面中的人或景物是否合乎比例關系,透視是否正確,只要看上去舒服、好看就行,大膽、自由、無拘無束地反映作者對美的追求。膠南年畫運用簡單又豐富的構圖,發(fā)揮作者大膽的想象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2 膠南年畫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第一,人們對膠南年畫的認識逐漸減少。首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象追尋更好的物質生活,離開自己生長的地方去尋找更容易發(fā)展的大城市,一些普遍存在非遺文化的鄉(xiāng)村便被遺忘。鄉(xiāng)村的沒落造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失,也因此讓人們對膠南年畫的認識逐漸減少。其次,人們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愈來愈喜歡流行的文化,那些扎根在生活里的民族文化反而不被重視與喜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膠南年畫的流失。
第二,膠南年畫學習的難度使絕大部分人望而卻步。膠南年畫需要傳承者有一定的繪畫基礎,了解農民畫的特點,有著敢于創(chuàng)作,大膽創(chuàng)作的精神。它不僅僅需要前輩的指導和教學,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琢磨和領悟。并且,年畫的制作時間長,需要有源源不斷地想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越來越少的人學習制作年畫。
第三,膠南年畫需要創(chuàng)新。目前傳承年畫的手工藝人大多年事已高,在創(chuàng)作年畫的同時對年畫的創(chuàng)新問題深感力不從心,也無法緊跟潮流,滿足當代人追求新潮的欲望。而在當代,人們對新潮和個性化的產品及事物越來越感興趣,對有歷史性、民族性的東西興趣遞減,因而年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受著巨大的挑戰(zhàn)。
3 膠南年畫的傳承和發(fā)揚措施
3.1新媒體營銷與宣傳
(1)建設微信公眾號主要售賣年畫
①線上售賣:通過微信公眾號,將年畫的最新發(fā)布信息推送給消費者,并在平臺上開啟商城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購買方式。
②線下售賣:開展線下展覽活動,既在展覽中傳播年畫文化,又進行年畫銷售。
(2)通過拍攝短視頻進行宣傳
①申請抖音、快手賬號,將年畫傳承人或年畫本身的故事拍攝成短視頻,邀請網絡紅人加入活動,借助他們的流量最大可能地宣傳年畫。
②申請微博,發(fā)布年畫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們關注膠南年畫。
(3)開展直播
①在線下展覽會開展的同時進行直播,讓更大范圍的人看到年畫。
②確定一個固定時間,每周開展線上直播,講解年畫的故事。
3.2通過年畫制作課程傳承
(1)系統(tǒng)化的網上教學課程,提供部分免費課程與付費課程。
①在政府大力宣傳農民畫的背景下,與政策相適應,起到宣傳作用。
②與中小學、培訓機構合作,提供線下體驗課程教學,將部分線下體驗用戶和潛在用戶轉為線上消費用戶。
(2)開展線下課程,將年畫課程放到線下定點培訓,入小學課程教學,將年畫進一步傳承。
3.3產品融合
(1)邀請線上講師作為代言人宣傳,在課程中穿年畫服飾,進一步宣傳年畫服飾品牌。
(2)線下進行展覽和試銷售,可以親身體驗年畫和服飾的巧妙融合,查看反響。
(3)開展年畫征集元素和設計活動,讓線上學習的同學將知識有所用處。
(4)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根據(jù)用戶的需求,為他們制作他們需要的產品。
具體產品形式如下圖1所示。
4 總結
膠南年畫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傳承與發(fā)展也尤為重要。目前,膠南年畫的傳承面臨的不少困難,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人們對非遺的認識的增加,年畫正在一步步地貼近我們的生活。同時,我們可以借助目前的傳播媒介,例如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天貓?zhí)詫毜荣徫锲脚_進行傳承膠南年畫、發(fā)揚年畫文化,讓膠南年畫更快的走進大眾的視野。
參考文獻
[1]周夏婷,侯玲. 國家級非遺夾江年畫網絡營銷策略分析[J]. 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21,(04):231-232.
[2]袁宙飛. 融媒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意衍生與傳播——以年畫為例[J]. 民俗研究,2021,(03):71-77
[3]徐顯露. 傳統(tǒng)膠南年畫的藝術創(chuàng)新特征的發(fā)展[J]. 西部皮革,2021,43(08):120-121.
[4]劉晨. 民間崇拜視野下武強年畫風格特征探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21,(05):28-29+32.
[5]尹新茹,李恬,李若輝. 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年畫的魅力[J]. 美術教育研究,2021,(05):30-32.
[6]葛苗苗. 從視傳角度談宗家莊木版年畫的傳承發(fā)展[J]. 美與時代(中),2021,(03):108-109.
[7]林旭. 山東地方美術資源在高校美術課堂的應用[J]. 長江叢刊,2021,(08):15-16.
作者簡介:
孫云舒(2003-),2020級電子商務本科1班,研究方向:新媒體、電子商務、文化產業(yè)。
楊榆(2002-),2020級電子商務本科1班,研究方向:新媒體、電子商務、文化產業(yè)。
張童(1981-),女(漢族),山東省菏澤市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覺傳達、跨境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
項目:校級項目《文化領域的電商化進程和趨勢》(2020boshi04)
(青島黃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