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巧梅
【摘要】小學的高年級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特征的重要階段,因而新課標要求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個體發(fā)展,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基于此,以下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用
引言
國家日益重視閱讀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升的積極作用,不斷改革閱讀的教學模式,進行個性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語言溝通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綜合發(fā)展,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更好地推動閱讀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面發(fā)展。
一、從文本出發(fā),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對學生地位重新定位,學生要想向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就要提高能動性和自主性,而語文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牽著鼻子走”的教學套路,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主要是閱讀體會不同,而這種閱讀體會主要是由于學生主觀意識及閱讀經(jīng)驗不同,因而在體會文章情感時,也會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語文教師應當尊重這種差異性,在閱讀中教師僅發(fā)揮導向作用即可,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閱讀、自主理解。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且具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也是發(fā)展個性化的最好階段,但由于他們年齡較小,見識不足,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理解偏差,因而教師在導向的過程中,可以從文本出發(fā),將文本內(nèi)容與實際結合,讓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進而引發(fā)自身對文章內(nèi)容的獨特看法,例如,在教學《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見過現(xiàn)實中的桂花以及學生最喜歡的花卉,有部分學生可能沒見過桂花,教師可以找到一些桂花樹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認識桂花,了解文中所說的“桂花雨”,然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原文閱讀,在閱讀結束后,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再讓學生自主發(fā)言,淺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若學生有疑問,教師也應當詳細解答,最后再聯(lián)系文中內(nèi)容,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童年最難忘的事情或景色,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
二、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學模式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時,應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對學生進行引導式閱讀時,應重視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相互平等的理念為指導,更加有效地將個性閱讀方法運用到閱讀教學中來。教師在實際的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與時俱進,對教學模式進行發(fā)展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給予其選擇的機會,進而更好地提升其閱讀興趣。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語文閱讀課文是來自實際生活中,學習的文章也大都來自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因而對課堂教學場景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構建生活場景,有助于更好地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與文章的作者以及其筆下描繪的情景產(chǎn)生內(nèi)心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更好地加強學生對閱讀課文的個性理解。例如,教師在對第七單元《四季之美》一文進行講解時,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提問:同學們眼中看到的四季變化是什么樣子的?每個季節(jié)特有的景象有哪些?你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的景象以及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分享與本篇文章相關的自我見聞,將自己更好地帶入作者描繪的課文情境,切實體會作者的感悟,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更好地鍛煉學生公眾發(fā)言的心理素質(zhì)。
三、通過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新課標和語文教學發(fā)展的要求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和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亻_展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語文教學活動,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有趣的問題走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拓展知識、發(fā)展個性化閱讀。在這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最后帶著深深的感觸和答案走回課堂,教師再進行總結和分析。在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結論,避免靈活的藝術被蒼白的文字所取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構成系統(tǒng)的知識架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個體的認知,這樣學習過程才能將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整合,才能在拓展廣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揚學生的個性。
四、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
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開拓學生的視野。對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進行閱讀的行為,教師要多加關注,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適當延伸,從而以更高的視角把握課文內(nèi)容。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范圍以及難度進行把控,使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的視野。
結束語
個性化閱讀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的改革,教師通過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挖掘?qū)W生的潛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營造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語文課堂真正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根深蒂固。
參考文獻
[1]蔡全瑞.基于個性化閱讀的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開展分析[J].科幻畫報,2020(12):177-178.
[2]張林元.淺議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用[J].名師在線,2019(32):65-66.
[3]李玉芹.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57.
廣西梧州市龍圩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