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育人應以德為先,“德育”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體現(xiàn),貫穿落實于教育的全過程。初中的音樂課在傳授學生樂理知識,提升學生各種歌唱技巧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延伸音樂課的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審美,促進學生完美品格的形成。課堂是傳播德育的主渠道,本文以音樂課程教學過程的改革為基礎,深入探討德育滲透到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為音樂課教學改革和德育工作的推進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德育;音樂課;教學改革;實踐
引言:2017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通知中明確指出初中年級學生“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課要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zhì)、人文素養(yǎng)和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因而初中教育如何以課堂為載體將德育融入滲透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的音樂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技能、以音樂的特有形式展現(xiàn)學生對生音樂的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門課程。音樂課中德育的滲透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而如何以音樂課的形式展現(xiàn)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讓德育的內(nèi)容更加精彩,促進學生全面素養(yǎng)提升顯得尤為重要。黨和國家要求在全國各系統(tǒng)、各行業(y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實到思想文化建設工作中。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深知自己肩負教育重任,應發(fā)揮自己在教育一線的示范帶頭作用,因此探尋音樂課程中德育功能的滲透路徑,力求實現(xiàn)以德育人、以美育人。
一、德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廣義的德育包括社會、社區(qū)、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德育。狹義的德育指學校德育。[1]社會的進步對學生素質(zhì)要求也不斷提升,學生在接受知識技能的同時,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需要共同提升。道德素質(zhì)是青少年必備素質(zhì)之一,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初中音樂教學當中,是初中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在初中音樂課堂上開展德育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通過音樂作品這種藝術形式更為直觀的展現(xiàn)生活中的善惡美丑,促進學生的音樂作品向大眾傳遞正能量,陶冶人的情操。德育融入初中音樂課堂可以促進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同時由德育貫穿整個音樂課教學過程,促使單一的課程內(nèi)容更為豐富,更為形象。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同時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進而凈化心靈。
二、德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時代價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不僅僅是授課,也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解惑者。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心理尚未完全發(fā)育,在陌生的事物面前會產(chǎn)生極大的好奇心,因此對學生明辨是非、正確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同時需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建立進行正確引導?;ㄩ_有聲,潤物無聲。音樂是當前各學科教學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存在,會在無形中讓人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情感得以升華。隨著藝術加入中考的號角吹響,音樂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音樂往往能夠潛移默化地舒人的心情,讓不滿的情緒得以宣泄,讓喜悅的心情得以釋放,是樹立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強心劑”。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也可起到培養(yǎng)、提升作用。
三、德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的困境
首先,升學壓力下主副科因素制約課程體系的優(yōu)化與完善。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之下,音樂課被作為副科而得不到重視,音樂教育已經(jīng)成為初中音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音樂課被其它主科占用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考試時候音樂成績也不被列入總成績當中,學校和家長以及學生本身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的減弱在無形中降低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的興趣。進而也降低了老師上課的積極性和上課的效果。學科差異導致音樂課中德育教學的滲透更是任重道遠。
其次,學生音樂學科功底差異性,制約教學效果的提高。由于步入初中后學生的學習重點轉到主科上,因學生本身的樂理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而導致本就薄弱的音樂知識無法提升,學生更多的將精力用到主科上,對于音樂課技能的學習停留在教一句唱一句的層面,音樂課成了一節(jié)課學唱一首歌的單一模式,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無法進一步深入,還始終圍繞基礎知識進行重復性教學,教學內(nèi)容枯燥單一,教學的真正目的無法實現(xiàn),學習內(nèi)容無法跟進深入,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扎實的音樂功底是德育教育滲透的前提保障,學生音樂基礎知識越高越容易挖掘德育教學素材,學生也更能從素材中提升道德、政治等素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的高低制約音樂課中德育效果的提升,同時德育教學的滲透也為音樂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機遇和挑戰(zhàn),同時也促進了音樂課教學改革的實行。
最后,音樂課由于其專業(yè)的特殊性,需要專業(yè)的老師進行教學,部分學校因為對音樂的不重視,出現(xiàn)了其它專業(yè)老師跨科目教學的情況,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局限性導致教學效果受限制。還有部分學校音樂教師專業(yè)培訓較少,教學方法固化,缺乏創(chuàng)新,無法分層次教學,教學內(nèi)容無法與時俱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淡化,無法將育人、育德完美的貫穿于音樂課教學當中。進而制約的德育教育的實施。
四、德育融入初中音樂課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豐富教學手段,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
音樂教學和德育的結合必然離不開內(nèi)容層面的融合。內(nèi)容是教育的載體,如果缺乏科學、系統(tǒng)、適合的教育內(nèi)容[2],詳細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是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基本保障,德育教育是初中音樂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之一。目前,初中音樂課的教學內(nèi)容大多以基礎課為主,德育內(nèi)容的嵌入較少,為了在音樂課教學中提升學生德育素質(zhì),應從德育的基本內(nèi)容出發(fā),以人為本,深入研究德育的具體要求,將德育的內(nèi)容合理的融入到日常教學生活中,設計音樂課的教學應該著眼于課程的自身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將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合理安排到教學計劃當中。如在愛國教育的素材上選擇學習和欣賞《我和我的祖國》,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微薄之力的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潛移默化的將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情感灌輸?shù)矫恳粋€學生的心間。同時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中考壓力,避免因德育教學而額外增加學生負擔,教師在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應考慮到嵌入德育教育的相關內(nèi)容,合理制定課程目標,完善音樂課的課程大綱,豐富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潛移默化的在音樂課教學的同時完成德育教學目的。
(二)優(yōu)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是感性的語言,優(yōu)美的旋律、動人的樂章其本身即具有感染人、打動人、影響人的功能。[3]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把學生代入到作品的情境當中,使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首先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合理的課程導入方式,設計適合課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的詮釋作品和理解作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APP等,在情境教學素材的選擇上引入德育內(nèi)容。如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梢越Y合當前疫情,以醫(yī)務工作者及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典型事例為基礎,收集抗擊疫情典型人物事跡進行播放,激發(fā)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讓學生深刻感悟祖國的強大,懷著強烈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投入到歌曲的演繹當中。再如:當學習歌唱祖國大好河山的音樂作品時,可以將國內(nèi)各大山川、河流、古鎮(zhèn)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作品會更能突出主題。使學生的歌唱時候的熱情飽滿,充分體驗到歌曲的意境。進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緩緩的滲透德育的內(nèi)容,促進德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理解
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師在音樂課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化選取適當?shù)慕虒W手段,可將游戲化教學、分層次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代入到課堂。游戲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項目,將游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更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音樂功底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需要進行差異化分析,分層次教學,重新組織教學內(nèi)容,確定與課程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授學生技能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通過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那么翻轉課堂的方式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教學任務為驅動,利用翻轉課堂,鍛煉學生自我探索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加強音樂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助推德育教育效果提升
每一所學校在學校建設、學校發(fā)展以及校園的文化建設的宣傳上都離不開音樂元素。音樂的渲染作用不容忽視。因此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宣傳契機,將音樂融入到學校的其它學科的宣傳展示中,并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各種宣傳媒介當中。充分利用校園的各種廣播、校園網(wǎng)絡宣傳陣地,制作歌頌傳揚本校人文精神、學習奮進的拼搏精神為題材的歌曲,以不同的音樂形式宣傳德育教育內(nèi)容,以此為契機使學生的技能得以展示,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xiàn),又能使音樂融入到學校文化建設的各個角落,德育教育滲透效果得以提升。
結束語
教育的靈魂和生命體現(xiàn)是以育人為本,“育人樹德”是教育的根基,“德育為先”是實施教育的主導思想。初中的音樂教學中對于德育教學內(nèi)容的滲透是新時代素質(zhì)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技能的同時,如何順應時代發(fā)展,發(fā)揮音樂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挖掘德育教學素材,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促進音樂教學體制改革是今后音樂教學所要面臨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應轉變固化的教學思維,以德育為導向,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尹悅.德育視域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2]金愛花.以樂育人,以美育德--—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吉林教育,2020(8):42-43.
[3]魯墨秀.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析[J].2019(12):175.
[4]資利萍.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實現(xiàn)的課程論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13,(07):70-73.
[5]戴維娜.吳地傳統(tǒng)音樂的當代德育價值[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0):146-147.
[6]趙晨松.應在音樂教育中進行德育滲透[J].中國教育學刊,2016,(07):106.
[7]耶·波魯妮娜、張洪模.論音樂的凈化功能[J].人民音樂,2013,(05):28-31-15.
[8]徐玉榮.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4):44.
[9]韓立英.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9(6):282.
作者簡介:閻彪.男,籍貫:江蘇南京,職稱:中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單位: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