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永明
摘 要: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并且能夠通過課堂導入積極地進行學習,讓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轉化為學習動力,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傳授相應的知識,而不僅是給腦力帶來疲勞,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思維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的指導因素格外重要。富有啟發(fā)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興趣,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思考,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科;課堂導入
無論課程怎樣革新、變化,物理始終是高考理科重點調查的科目。所以,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實踐中,沿著正確的學習思路。選用適當?shù)膶W習技巧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要學習的,這樣才能獲取學生理想中的成績。課堂導入的出發(fā)點是要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們學習的動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探究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課堂導入要做到與課本相結合,生動有趣,并且能夠做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深入學生生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因素,就在生活當中,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后積極地進行探索和學習。
一、創(chuàng)建物理實驗場景,激活課堂導入
開門見山的導入是能夠通過最直接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今天課堂上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知識時,學生能夠更加地專注。再進行初步的物理知識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學習實驗當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帶入到情景當中,通過實驗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當中逐漸明白物理原理,在遇到物理實驗等不同實踐性題目時,能夠更好地應對。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就首先要進行小組的分配,可以根據以往的成績將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偏低的學生分在一起,這樣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主動帶動成績較低的學生一塊進行學習,兩人共同進步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1]
例如,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平行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首先學生通過書本明白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原理,但對于物體是如何進行勻變速運動的人不能搞清楚弄明白。因此教師這時需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探究和活動,學生也需在進實驗室之前,通過書本上的實驗要點明白本次實驗我們需要探究的問題,以及我們最終的目的。在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要嚴格按照書本當中的步驟進行實驗,如果實驗結果與書本上的內容不同,則需要反復查驗,實驗過程當中哪一步是錯誤的。例如有的同學并沒有按照要求計算出績點數(shù)之間的距離,或者是將公式帶入錯誤,那樣最后得出的結果也就是錯的。學生們通過最后的實驗能夠更好地得到結論,并且對于結論印象深刻理解充分,在做相對應的題目時能夠更好地進行辨別和確認。同樣面對題目當中的實驗題,學生也能夠回憶起當時做實驗時的步驟順序以及要點對于題目當中的錯誤也能快速地進行辨認。而同樣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題目當中的錯誤選項來提醒同學們,在做實驗時謹記要根據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并且認真計算。在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要格外注重。需要利用技術點的方法,根據績點的清晰的點數(shù)以及之間的間隔部分進行測量減少測算的誤差,并且要選用平滑程度相同的長木板進行實驗,這樣可以減小誤差,盡可能的要求實驗過程達到完美。因此在面對類似于,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對于減小實驗誤差來說,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哪一個,這樣的題目時,學生也不會抓耳撓腮,無法得出正確結論。而是會回想實驗過程當中的重要步驟,并且進行認真做的。
二、創(chuàng)造復習提問環(huán)境,激活課堂導入
老師要對所教教材的整體有一個認知,要能夠前牽后連地引導學生為遷移而學,以舊知帶動新知。學生在進行復習時會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查漏補缺,這時需要老師進行相應的指點下讓學生翻閱課本查閱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需要給學生進行相應的解答疑惑,不僅需要學生能夠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更需要學生能夠抓住教師課堂上回答的重點,進行總結和歸納,讓學生能夠通過舊的知識理解新的知識,并且二者兼并進行復習。創(chuàng)建提問環(huán)境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提問互動讓學生相互回答和詢問知識,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思維理解能力和回答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總結自己所學的知識,這個過程當中提問的同學會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而回答的同學能夠將就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并且記憶更加深刻。[2]
例如,在做基礎題時,學生往往對于基本概念較為模糊。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需要詁讀和不需要詁讀的一起分別是哪些都需要學生進行認真辨別和記背。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將問題提出,在解讀前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例如如何區(qū)別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有的學生會回答:“測量的數(shù)值與真實值的差異稱為誤差。誤差分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種?!庇械膶W生會接著補充:“誤差對于我們是做實驗是格外重要的,因此我們要進行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這兩種誤差的區(qū)分。而在計算例題和試題的過程當中,是否進行估讀并不是我們第一的重點注意,而是應當在有余力的時候再進行分析,因此我們對于孤獨的儀器也應當格外注意,因為這是我們在實驗過程當中需要注重的點而在進行基礎研究題型的作答時,也應當注意類似于這樣的實驗例題,我們應當通過課本和做實驗當中的過程進行分析和解答。可以通過實際舉例,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孤獨當中有效數(shù)字和不可靠數(shù)字的區(qū)別,例如有效數(shù)字中,數(shù)2.7、2.70、2.700的含義是不同的,它們分別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數(shù)字,數(shù)2.7表示最末一位數(shù)這7是不可靠的,而數(shù)2.70和2.700則表示最末一位數(shù)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數(shù)最后的0是有意義的,不能隨便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數(shù)的第一個非零數(shù)字前面的零是用來表示小數(shù)點位置的,不是有效數(shù)字?!睂W生自然能有效地辨別出有效數(shù)字。例如,0.92、0.085、0.0063都是兩位有效數(shù)字,大的數(shù)目,如36500Km,如果是三位有效數(shù)字,就寫成3.65×104Km。在物理實驗中有估讀要求的儀器(如螺旋測微器)一定要有估讀。實際計算時取二到三位有效數(shù)字即可。
三、創(chuàng)建情景設計環(huán)境,激活課堂導入
葉圣陶先生提到:“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苯處熑绻軌騽?chuàng)設并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無疑會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梢詣?chuàng)建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課堂和物理學的魅力。不僅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更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與最近的時事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關注生活當中簡單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同時在課上可以提出一個生活當中的常識,讓學生去觀察,并且理解其中所代表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理論。在這個過程當中提高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思考能力,同時也需要學生結合自己課本當中的知識進行實踐,更好的能夠通過物理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整體學科素養(yǎng)。
例如,在“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時,學習前,教師可以強調:“我們討論了勻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是客觀存在的,是一段時間內物體的速度平均值。瞬時速度是抽象出來的研究問題的一個定義,是物體在瞬間的速度。但是這個瞬間不好把握,到底多短時間算瞬間?這個瞬間也不能是零。所以瞬時速度也可以理解為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物體如果以一個瞬時速度運行一段時間,那么這個平均速度也就等于瞬時速度?!逼骄俣群退矔r速度對比,發(fā)現(xiàn)他們的區(qū)別: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整體運動情況,而瞬時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運動過程的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情況。并且找出他們的聯(lián)系: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和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再進行平均速度和順時速度的講解,之后可以讓同學們能夠通過情景設置來感受二者的區(qū)別,也可以通過實驗進行二者的區(qū)分,實驗步驟也和之前做的實驗,一致要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并且穿好紙帶,并且手動拉動紙帶,按下電源開關打出一行小點最后關閉開關,根據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不同原理進行點數(shù)之間距離的測量,并且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平均速度,學生都會進行計算,而瞬時速度。在計算的時候學生們會遇到相應的問題,那么這時學生就需要老師的指點,老師會告訴學生測量瞬時速度,在計算的過程當中是需要進行粗略計算的獲取兩個點并將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進行測量,最后再根據兩點之間的速度進行計算。讓學生在做實驗當中也需要格外的注意事項,比如打點物體是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而且要先接通電源,再進行拉動紙帶,并且在最后結束的過程當中要及時地關掉電源,而在測量的過程中也需要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學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認真計算,也需要注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之間的差距,利用實驗能夠認識到二者之間真正的區(qū)別,并且謹記在心,最后能夠在平時做題當中認真進行區(qū)分。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學習隨著年級的增高會不斷增加,但同時需要教師的認真教導和學生的認真學習,這不僅需要教師們在課上進行課堂導入,也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熱情,學習能動性。兩者合并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課堂效率。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格外重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利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時,能夠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
參考文獻
[1]李華柏.高中物理課堂導入藝術策略探討[J].科普童話.2020(27)
[2]努日妮薩·阿卜杜如蘇力.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法實施探討[J].讀寫算.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