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娥
摘要: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yè)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改變與革新,生活化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而對于高中生物學科而言,其學科內容本身就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教學方式來看,很多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對于新興的教學手段和理念運用仍不熟練,也導致部分學生漸漸失去了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生物課程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師不僅只授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扭轉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實驗教學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化實例,通過情景模擬、素材導入以及課外實踐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將知識轉化為實踐,進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然而就當下的情況來看,生物實驗教學生活化教學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及時挖掘出生活化教學資源,改進實驗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高中生物學科生活化的教育意義
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工作中,教師通常采用將相關知識點打印成講義讓學生不斷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學生記憶知識點的速度,但由于都是短暫性記憶,所以這會導致學生們記得快、忘得也快,無法讓學生對高中生物課上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印象。這種教育教學方法不符合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建立對學科的興趣,從而在以后的求學過程中能夠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研究學習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目標。在高中生物學科中實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就是讓學生能夠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課堂中所學的復雜生物知識,有效降低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難度,切實提高高中生物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打造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有效途徑
2.1利用信息手段創(chuàng)建生活化實驗情景,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當下的教學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術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他們在課程中的積極性,通過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建生活化交流情景,并進行實驗步驟的驗證,將學生全身心帶入課堂中來,讓實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生物實驗與信息技術優(yōu)化并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一些操作繁雜、實驗效果不明顯、有安全隱患、農村無條件做的實驗、時間過長的演示實驗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將問題處理,并直觀、放大地展示在多媒體屏幕上,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更形象,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等,從而提高演示實驗效果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環(huán)保意識、安全意識、節(jié)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將實驗和生活化教學相結合,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極大地提升生物實驗教學效率。例如,在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對生活中常見的遺傳病進行講解,然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遺傳病產生的原理,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將會大大提升,在后續(xù)的課程教學中也會認真聽講,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外都能受益。再如,在“種群與群落”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播放一段城市的視頻或者展示相應的社區(qū)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群落”,并將自己作為“群落”的一分子,進而深刻意識到生物和生活實際的關聯(lián)性,無形中激發(fā)學生探究生物的意識,并將這一意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這種意識一旦養(yǎng)成,將會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2.2妙設課后習題,推動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課后作業(yè)過于復雜或者無趣是造成完成情況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課后作業(yè)的用處,導致生物教學出現“拖后腿”的現象。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努力更新自身教學方式,變革自身的教學理念,將課后作業(y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得到提升。例如,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這一內容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植樹活動,讓學生能夠親手完成“愛護植被,綠化祖國”這個過程,并從中感受到屬于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植樹過程中向其他人講述植被的益處,理解到教材中所闡述的綠色植被在生物圈氧—碳平衡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教師要在保持興趣的前提下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與探究,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實現課后作業(yè)的價值。教師還可以選擇向學生布置一項長期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自主種植一顆被子植物的種子,如牡丹、玫瑰、桑樹等,然后觀察它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并進行一定的記錄,最后將其組成一份被子植物特有的生長報告。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和解決能力得到了提升,還能夠從中體會到一種獨屬于生命的力量,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高中生的教學有效性。
結束語:
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把這些生活資源與生物知識相融合,以更好地展現生物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效果。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上應創(chuàng)設更多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在教學內容和綜合訓練中融入生活元素,在課外組織各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生活化教學貫穿課堂始終。
參考文獻:
[1]李萍萍.簡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02):31.
[2]沈洪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探索[J].科普童話,2018(02):50.
[3]劉利紅.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38):156.
(云南曲靖宣威第七中學 6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