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和美術能力逐漸成為最重要的育人目標之一。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新課改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因此,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注重趣味導入,激發(fā)美術熱情;引導自主鑒賞,促進感性認知;組織美術實踐,提升美術素養(yǎng)等角度出發(fā),具體闡述如何有效組織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參與為立足點,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目標的基礎素質教育。盡管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美術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教學活動組織策略卻并未及時更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情,并據(jù)此調整教學策略,從而逐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一、注重趣味導入,激發(fā)美術熱情
審視長期以來小學美術課程,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問題,是因為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導致美術教學活動喪失了活力。為此,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手段進行新課導入。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為美術學習質量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基礎。
以《秦陵兵馬俑》為例,這節(jié)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了解秦陵兵馬俑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并分析兵馬俑的外形結構及其主要的藝術特色,然后學習描繪兵馬俑的線描圖。通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參觀過秦陵兵馬俑,并且了解的相關資料也比較少。因此,我沒有直接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而是利用一段多媒體視頻導入了新課。具體來講,這段視頻主要介紹了秦陵兵馬俑的基本情況:三個陪葬坑內共有約8000件陶馬、陶俑,并且步兵、騎兵、車兵等不同兵種有序排列。利用這段視頻,學生直觀感受了兵馬俑形象各異、神態(tài)生動的特點。同時,也了解了秦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已經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并且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通過這種導入方式,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也就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就能使學生及時進入課堂角色,以最佳的狀態(tài)主動參與到之后的課堂教學中。
二、引導自主鑒賞,促進感性認知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當中,“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遵循這一思想,需要及時調整“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接受式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美術鑒賞活動。這樣一來,可以將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也需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與點撥作用。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且可以使其學習過程更加有的放矢。
如:專題欣賞課是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類型。為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沒有采用一講到底的方式,而是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性的美術鑒賞活動。同時,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鑒賞過程,我主要設置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預習時間,鼓勵學生搜集與課內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以此來使學生做到有備而“賞”,縮短美術作品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第二,引導學生認真“讀畫”,并讓學生描述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第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從畫面整體感受、線條、色彩等不同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分析;第四,為學生提供補充材料。最終,通過這一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鑒賞美術作品,在加強自身引導的同時,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知,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三、組織美術實踐,提升美術素養(yǎng)
組織實踐是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時期的美術教育理念中,強調學生要利用多種資源進行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應避免將美術活動局限于課堂中,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同時,學生在美術活動中也可以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美術課堂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
以《廢物新用》為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廢棄物造型藝術的神奇之處,并體會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由于學生家庭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廢棄物,所以完成課內知識的教學之后,我鼓勵學生收集一些家庭廢棄物,并按照材質與形狀進行分類。之后,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些形態(tài)各異的藝術品。通過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美術技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的內容,然后分析和了解當前小學美術課程中的不足,并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組織策略。同時,隨著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變化,還需要及時對教學策略加以調整,以此來逐步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燁.小學美術在新時期的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5):77.
[2]孫振媛.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問題與措施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7):110.
[3]王強.新時期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外交流,2019,026(029):141.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第十六小學 史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