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毓澄 鄧長壽 彭 虎
(九江學院理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拉格朗日乘數法是求條件極值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但關于其中的乘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文獻[1]把它理解為一個特定的數,文獻[2]則理解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其實經典的理解[3]是把乘數看成變量的函數.對參數的不同理解直接影響拉格朗日乘數法的后續(xù)探討.文章基于把乘數理解為變量的函數,導出了關于條件極值存在的若干結論.論文對定理1給出了詳細的推導過程.定理2與定理3的證明可統一歸于定理4的證明中.關于條件極值存在的充分條件,一些文獻[1-2,5-6]已給出不少結論,但限于沒有找到恰當的數學形式,所得結論或是不具有一般性,或是操作性不好.
引理1設ai,bi,cij(i,j=1,2,…,n)均為實數,則
證明
拉格朗日乘數法本質上還是來源于無條件極值的方法.設函數f(x,y),φ(x,y)均存在連續(xù)的二階偏導數,條件φ(x,y)=0,在一定條件下可確定y關于x的函數.此時z就是關于x的一元復合函數,所求的極值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元函數的無條件極值問題.考慮復合函數二階可導情形,要找到函數的極值點,自然首先尋找一階導為零的點.即解方程組:
為了使數學形式更具有美感,令;
則上述方程組等價于該形式:
(1)
構造拉格朗日函數:
L(x,y)=f(x,y)+λφ(x,y),
則方程組(1)即為:
(2)
在此把方程組(2)簡稱為拉氏方程組.從上文可看出λ確實是變量x,y的函數,但方程組(2)形式上又是把λ當成數值對待.把方程組(1)記為方程組(2)的形式完全是出于記憶的方便.若由拉氏方程組解得了P0(x0,y0,λ0),則得到了原極值問題的可能極值點M0(x0,y0).到底M0(x0,y0)是不是極值點?一般教材[3-4]都是建議按問題的實際意義或幾何意義來加以判斷.下面利用z關于x的二階導數在點M0(x0,y0)的符號加以考察.
即:
簡化得:
記
(1)當Dxx(P0)>0時,點M0(x0,y0)為條件極值的極小值點;
(2)當Dxx(P0)<0時,點M0(x0,y0)為條件極值的極大值點.
例1 求函數z=xy在條件3x+2y=1下的極值.
解:令f(x,y)=xy,φ(x,y)=3x+2y-1,L(x,y,λ)=xy+λ(3x+2y-1)
Lx=y+3λ,Ly=x+2λ,Lxx=0,Lxy=1,Lyy=0φx=3,φy=2
由拉氏方程組可得點P0(1/6,1/4,-1/12),于是
故點M0(1/6,1/4)為本題的極大值點.
對極值問題u=f(x,y,z),s.t.φ(x,y,z)=0
進行類似上述的分析.不妨設方程φ(x,y,z)=0確定了z關于x,y的二元函數,并設f(x,y,z),φ(x,y,z)有連續(xù)的二階偏導數.此時需如下的判別量:
定理2 設f(x,y,z),φ(x,y,z)有連續(xù)的二階偏導數,并設φz≠0.現考慮函數f(x,y,z)在條件φ(x,y,z)=0下的極值.若按拉格朗日乘數法求得P0(x0,y0,z0,λ0),M0(x0,y0,z0),則:
(1)當HP0為正定矩陣時,點M0為極小值點;
(2)當HP0為負定矩陣時,點M0為極大值點;
(3) 當HP0為不定矩陣時,點M0不是極值點.
下面考慮帶兩個約束條件的極值問題
u=f(x,y,z),s.t.φ(x,y,z)=0,ψ(x,y,z)=0
此時拉格朗日函數定義為:
L(x,y,z)=f(x,y,z)+λφ(x,y,z)+μψ(x,y,z)
設按極值點存在的必要條件求得點P(x,y,z,λ,μ),則:
另引入記號:
按隱函數求導,以及復合函數求導,在可能極值點(x,y,z)處二階導為:
記
定理3 設f(x,y,z),φ(x,y,z),ψ(x,y,z)有連續(xù)的二階導,現考慮函數f(x,y,z),在φ(x,y,z)=0,ψ(x,y,z)=0條件下的極值,記點P0(x0,y0,z0,λ0,μ0)為解拉氏方程組所得的點,又記點(x0,y0,z0)為M0,并設約束方程在M0某領域確定了兩個可導的隱函數,則:
(1)當Dxx(P0)>0時,點M0為條件極值的極小值點;
(2)當Dxx(P0)<0時,點M0為條件極值的極大值點.
例2 求u=xyz在條件x+y=1,x-y+z2=1條件下的條件極值.
解:設u=f(x,y,z)=xyz,φ(x,y,z)=x+y-1,ψ(x,y,z)=x-y+z2-1
L(x,y,z,λ,μ)=xyz+λ(x+y-1) +μ(x-y+z2)
由拉氏方程組解得:
又:
Lxx=0,Lxy=z,Lxz=y,Lyy=0,Lyz=x,Lzz=2μ
注意到Fz≠0,可把u理解為關于z的一元復合函數.
據此點
故點M3不是問題的極值點.
一般地,對于多元函數多條件的極值問題可繼續(xù)采用前述方法.此時,描述起來更復雜些.為此,先介紹一些記號.
考慮條件極值問題f(x1,…,xn)s.t.hr(x1,x2,…,xn)=0,r=1,2,…,m
設方程組hr(x1,x2,…,xn)=0, (r=1,2,…,m)確定了m個關于(x1,x2,…,xn-m)的函數,并且函數hi(x1,x2,…,xn), (i=1,2,…,m)有連續(xù)的二階偏導數.令:
設
由拉氏方程組可得λr的多種表達形式.如:
i∈{1,2,…,n-m};k∈{n-m+1,,…,n}
定理4 對于條件極值f(x1,…,xn)s.t.hr(x1,x2,…,xn)=0,r=1,2,…,m.
若f(x1,…,xn),hr(x1,x2,…,xn) (r=1,2,…,m.),均有連續(xù)的二階偏導數.并且約束方程確定了m個關于(x1,x2,…,xn-m)的隱函數.記:
(i=1,2,…,n-m;j=1,2,…,n-m)
(1)當HP0為正定矩陣時,則M0為條件極值問題的極小值點;
(2)當HP0為負定矩陣時,則M0為條件極值問題的極大值點;
(3) 當HP0為不定矩陣時,則M0不是條件極值問題的極值點.
證明:設u=f(x1,x2,…,xn),顯然u是關于(x1,x2,…,xn-m)的復合函數.
(3)
依據復合函數與隱函數求導法則有:
然后針對Dij展開項找左端的對應項.
(r=1,2,…,m;p,q=n-m+1,n-m+2,…,n)
并逐項檢查左端對應的項.
又λr=
(4)
將此行列式中的第k列與第p列交換位置并與(4)式相減,然后利用引理1即得:
注意到,
于是,
λrF?xp/?xiF?xq/?xj.至此證明了等式(3)兩端關于函數f,hr(r=1,2,…,m)二階偏導的系數都相等,故等式(3)成立,從而定理4得以證明.
解:設
于是,
Lx1x1=2λ3,Lx1x3=1,Lx1x4=0,Lx1x5=1,Lx3x3=2λ3,Lx3x4=0,Lx3x5=1,Lx4x4=2λ3
Lx4x5=0,Lx5x5=2λ3,Lx1x2=2x2,Lx2x3=0,Lx2x4=1,Lx2x5=0
F0=4(x3-x5),F?x3/?x1=4(x1-x5),F?x4/?x1=0,F?x5/?x1=4(x3-x1)
進而有,
=32x2(x3-x5)2
故,
事實上,由條件方程組可解得:
即:
由此可驗證上述答案的正確性.
就數學而言,形式與內容往往是一體的.恰當的數學形式可以救活一個公式,也可以救活一種理論.從形式中去把握數學的統一性與啟發(fā)性,也是數學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