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筱梅
摘要:筆者從抓住契機、深挖主題、講究方式三個方面入手,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德育教育滲透的方法。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綜合技能的同時,還要與育人相結合,巧妙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德育教育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英語與其他學科一樣,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有意識、有方法、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抓住契機,滲透德育教育
第斯多慧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p>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筆者布置學生們自主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筆者結合本單元話題——談論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聯(lián)系目前形勢,在線播放了有關以下內容的圖片和視頻:抗擊疫情一線的醫(yī)護人員,他們夜以繼日地堅守;84歲的鐘南山院士勸說別人“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無反顧地去武漢前線;72歲的李蘭娟院士奔波在一線病房“紅區(qū)”,脫下防護服臉上清晰可見的“壓痕”;新增病例數據。引導學生思考:What can you do now? 并交流結果。學生們紛紛在線表達心聲:“我們要學好知識,練好本領”“要有責任和擔當”“長大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筆者回應:“請大家記住你們的初心,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How can you do now?”引導學生要合理地安排和持之以恒地行動。幫助同學們制訂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計劃,成立合作學習小團隊。上傳資料至交流群,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學習任務,緊張、有序、充實地學習。
播種思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品德。如此,達到教書育人的最優(yōu)化。
二、深挖主題,凸顯德育教育
贊科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fā)學生表達情感。”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由Topic(話題)來統(tǒng)領每個單元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于教師而言,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主題,如愛國主義主題、助人為樂主題、民族自豪感主題等。將德育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lián)系,創(chuàng)造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些道德教育情境中學習、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思想道德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Section B Reading是學習一則服裝商店的促銷廣告。筆者首先在教學中布置任務——推銷你的產品,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此的價廉物美,你心動了嗎?你會行動嗎?”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人們總是忍不住低價的誘惑而買一些自己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應該三思而后行。(People cant help buying sth.They dont really need at a low price.So think before you act.)當學習完本篇閱讀時,筆者又追問:“當你買了你需要的新衣服,你還有不需要的舊衣服或者舊書嗎?”“有!”“捐贈給他們吧!”——播放希望工程救助的山區(qū)孩子學習、生活的圖片;出示中國捐衣網、中國圖書捐贈網網址。伴隨著音樂《A little love》,以課件形式呈現給學生們。衣(書)舊情深!
又如在教學“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 Reading Sad but beautiful,筆者應用情境導入,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中國偉大的民間藝術家阿炳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背景知識,以及國際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對《二泉映月》的評價:“是必須跪著聽的音樂!”激發(fā)學生去感知音樂背后的情感。最后讓他們談感受,并進行總結:阿炳的生活是悲苦的,但他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我們?yōu)橹潎@、驕傲,并傳承。告訴學生面對生活困境,我們要迎難而上,更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滲透文化內容,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參與中產生情感共鳴。師者,應做到寓情于教、寓德于教,以情動人、以德育人。
三、講究方式,延伸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材的閱讀材料,滲透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和情感教育內容,初中英語老師可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興趣點,認知水平,選取合適的方式方法來滲透德育教育,使專業(yè)的教學與教書育人有機結合和統(tǒng)一,實現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一)結合實際生活,啟動思考認知
如人教版九年級“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 A Mom knows best.的學習,在教學完本首小詩時,筆者拋出兩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們聯(lián)系實際,分享自己經歷: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do your parents do for your birthday?
學生們的興趣來了,紛紛用英語表達。
于是筆者又問道。
When is your mother/fathers birthday?
what do you do for their birthday?
學生們的討論明顯沒有剛才熱烈了。筆者趁勢引導他們不僅僅要學會理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指導,更要學會關心、愛護父母,長大后要贍養(yǎng)父母,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二)基于微課,翻轉課堂
筆者聯(lián)系學情,自制微課或篩選優(yōu)質的微課資源,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和進階練習,帶領學生觀看微課視頻,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課上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此模式不僅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小組合作與競爭
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小組活動,解決某個問題,完成某項任務、分享學習成果,如每周要聞播報,每天天氣、值日報告,每單元詞語接龍,等等。學生在小組合作當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最終以小組總成績?yōu)樵u價標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又提升其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具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yǎng)其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體會競爭實質,達成雙贏。
實踐活動為德育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而德育教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順利地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標。
四、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苯處熞鼋虒W的有心人,挖掘學科和實踐活動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將育人的理念巧妙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教書育人,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唐娟.學科育人價值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2018(0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