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與路徑探析

    2021-08-28 15:17:24冉智浩
    廣東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1年12期
    關鍵詞:黨史教育思政課價值

    冉智浩

    摘 ?要:思政課作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擔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涌現的光輝歷史、優(yōu)秀經驗、榜樣人物與光榮傳統(tǒng)為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豐富育人資源。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引領力,提高學生的獲得感。面對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多方面挑戰(zhàn),要從深化理論教育、榜樣教育與實踐教育入手,加強高校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隊伍建設,實現長效育人,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黨史育人格局。

    關鍵詞:黨史教育;思政課;價值;路徑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tài)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盵1]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帶領人民歷經艱辛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革命史,是一部黨帶領人民成功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史,更是一部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與強烈的使命擔當實行改革開放的改革史。在黨的百年歷程中,誕生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榜樣人物,熔鑄了不怕犧牲、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光榮傳統(tǒng),為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豐富育人資源。當前,黨史教育的育人價值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在高校思政課中缺乏足夠重視。挖掘黨史育人價值,發(fā)揮黨史育人功能,成為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關注點。

    一、高校思政課開展黨史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高校思政課面臨多方面挑戰(zhàn),復雜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思政課程本身的理論化特征、思政課教師育人水平不一等問題,制約著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

    (一)高校黨史教育引領性不強

    黨史是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教育資源。黨史教育不僅要了解黨的奮斗歷史,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更要踐行黨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品質與光榮傳統(tǒng),引領學生在黨史學習中激發(fā)信仰、獲得啟發(fā)、汲取力量、激勵向前,在實踐中踐行黨的優(yōu)良品質,做到學史力行。目前,黨史教育在高校中開展得如火如荼,但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重內容講授、輕思想引領的問題。在思政課程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是當前高校黨史教育的主要載體,由于課程時間與課程內容有限,在教學中存在內容分散、整體性不強的問題,思想引領性不強,難以對學生形成整體引導。在黨史教育活動中,部分黨史教育教育主體沒有充分把握黨史學習的根本目的,過于注重黨史教育的量,對相關文件精神執(zhí)行不到位,將黨史教育僅當做工作任務,更多進行理論內容講解,對黨奮斗歷程中彰顯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缺乏充分闡釋與宣傳,對榜樣人物的育人價值沒有有效挖掘。直截了當的方式講解黨的歷史,造成把黨史教育上成歷史教育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黨史教育的初衷,造成黨史教育有其名、無其實。

    (二)思政課教師育人能力不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盵2]思政課教師作為開展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軍,其育人意識與育人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政工作的實際效果。當前,部分青年思政課教師由于思政工作實踐經驗不足、人生閱歷較少、跨學科知識儲備不夠,對思政課教學的整體把握能力還有待加強,容易造成思政課形式化、理論化、抽象化的現象,制約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

    由于歷史原因與現實因素的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以封閉性、知識化、教條性、理想化、泛政治化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3]部分中青年教師受職稱評定、科研壓力、家庭等因素影響,對思政課程的形式與內容重視程度不高,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心態(tài)開展思政課程。新時期,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增強,對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的選擇上更傾向于形式新穎、內容多樣。傳統(tǒng)的思政課程開展形式難以與學生的接受習慣與興趣愛好相吻合,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風生水起,學生低頭玩手機成為大部分思政課程的常態(tài)。黨史以其特有的吸引力與價值引領力成為思政工作的重要補充,對增強專業(yè)課教師育人水平,提高思政工作整體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三)社會輿論環(huán)境復雜多變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為不同價值觀的文化交流滲透提供了多樣化傳播渠道,一些承載著西方價值觀念與政治目的的不良社會思潮開始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如普世價值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民粹主義思潮等。歷史虛無主義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一種錯誤思潮,它的本質在于“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在各個歷史時期,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為達到自身政治目的,在各類活動中極力虛構歷史和解構歷史,肆意夸大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出現的失誤,潛移默化地傳播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反共產黨的錯誤思想傾向,企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搞亂中國、在領土上分裂中國、在外交上孤立中國,逐步消解民族共同體意識。新自由主義思潮和普世價值思潮在傳播不同思想文化過程中,隱秘地傳遞西方價值觀,試圖達到價值滲透的目的。

    受成長環(huán)境影響,部分大學生成長過程比較順利,缺乏吃苦耐勞的實踐體驗,使得部分學生缺乏正確政治立場、崇高理想信念、良好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精神等品質。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三觀尚未定型,對復雜事物的辨別能力還有待提高。加之部分大學生渴望刺激、追求新穎的接受取向,極易受到外在錯誤思潮的誤導,這對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面對新的國情、輿情與學生思想道德狀況,高校思政工作必須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因時而動,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形式,以適應新的國情與學生的思想變化。

    二、高校思政課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價值

    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盵5]中共黨史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是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激發(fā)擔負民族復興責任感的重要載體,成為高校思政課程的重要補充。

    (一)黨史教育是引領大學生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關鍵支撐

    一部中共黨史集黨自身建設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史、中華民族奮斗史于一體,是一部內涵豐富的教科書,對于大學生的品格塑造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6]在黨的奮斗歷程中,涌現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革命時期為拯救民族危亡拋灑青春熱血的的英雄,建設時期為改善中國貧窮落后面貌而拋灑青春熱血的建設者,改革時期致力于民族復興的先鋒模范等,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體現了共產黨人對黨忠誠、對人民忠心、對祖國熱愛的高尚情懷,為新時期教育青年提供了鮮活的育人資源。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與行為的撥穗期,是樹立正確政治立場、堅定崇高理想信念與激發(fā)社會責任感的關鍵階段。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程,充分借助黨史中的榜樣人物與典型事跡,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黨史教育中,引領學生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重溫黨的艱辛奮斗歷程,踐行黨的優(yōu)良品質與光榮傳統(tǒng),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立足中國、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為什么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勝利,為什么能夠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從認識上與情感上加深對黨的認識。黨史教育是一場鮮活的歷史教育,在認識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中知黨情、跟黨走,達到堅定大學生政治立場、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

    (二)黨史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抵制錯誤思潮的迫切需要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未放棄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試圖在文化上否定中國、在輿論上抹黑中國、在情感上瓦解中國,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青年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如何避免廣大青年遭受西方錯誤思潮的誤導成為思政工作的重要關注點。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百年進程中始終肩負著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歷史使命,無數共產黨員為民族獨立與復興拋灑熱血、為國家建設奉獻青春,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與強烈的使命擔當。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打破以往高校黨史教育存而不顯、顯而不用的現象,充分發(fā)揮黨史育人價值。在黨史教育過程中,引領學生全面了解黨的光輝歷程,展示黨的奮斗歷程,宣揚黨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而堅定對黨的信仰。深入學習和踐行黨的光榮傳統(tǒng),有助于增強學生辨別能力,掌握輿論主導權、讓試圖抹黑馬克思主義、抹黑社會主義、抹黑中國的錯誤思潮不攻自破,增強大學生對黨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激發(fā)學生主動拒絕與抵制錯誤思想傾向的責任感,凈化輿論空間,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黨史教育是加強高校思政課程建設的重要補充

    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面臨多方面挑戰(zhàn),對如何做好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指向,只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因時而動,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實際。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誕生了可歌可泣的榜樣人物,形成了黨的光榮傳統(tǒng),為思政課程提供了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育人資源。將黨史融入思政課,借助共產黨員中革命英烈、時代楷模的優(yōu)秀品質,發(fā)揮榜樣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與行為指導,能與思政課形成互補。在思政課程中,深入剖析黨奮斗歷史中的典型案例與特定歷史時期,宣揚革命時期誕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現代的大慶精神、塞罕壩精神、抗洪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疫精神等,借助鮮活的案例與典型人物開展思政教學,有助于豐富思政課的教育資源與教育形式,提高思政課程的吸引力與引領力,增強大學生在思政課程中的獲得感。用黨史教育來教育人、激勵人和引領人,與思政課程形成育人合力,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引導大學生將人生奮斗方向與時代同頻共振,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自覺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三、高校思政課開展黨史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理論教育,踐行以理服人

    馬克思曾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7]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第一課堂,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與行為指導的主渠道。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就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理直氣壯地開展理論灌輸,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思政課程中,要找準政治站位,理直氣壯地向學生灌輸多樣化的黨史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事跡來講清黨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艱辛歷程,從時代背景與黨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講清為什么中國選擇了共產黨,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在中國立得住、強得起,打消那些試圖將黨的成功歸結為偶然因素的錯誤論斷。此外,思政課教師還要從歷史選擇、人民選擇與現實需要等方面講清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yōu)勢,以及包括哪些優(yōu)勢,為學生在思想層面認同黨,行為上維護黨奠定理論基礎。思政課教師還應堅持理論性與啟發(fā)性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對黨史教育資源進行凝練與包裝,根據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與教育需求的多樣性選擇不同黨史教育內容,將兼具啟發(fā)性與引領性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深化理論認知,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價值觀。

    同時,教師還應本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不回避黨在奮斗過程中曾出現的失誤,如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災害、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引領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法與階級分析法去站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分析問題,認識到黨帶領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艱辛,自覺向黨組織靠齊,聽黨話、跟黨走。對學生呈現的問題進行正面疏通,增強學生的黨史學習水平與分析能力,防止被不良社會思潮與錯誤價值觀誤導,達到以理服人的教育目的。

    (二)加強榜樣教育,堅持以事化人

    習近平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盵8]優(yōu)秀的榜樣人物能夠以他們高尚的精神品質、典型事跡彰顯強大感染力和感召力,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引領作用。在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黨在近百年奮斗歷程中涌現出榜樣人物,如黃繼光、雷鋒、鐵人王進喜、鄧稼先、現代雷鋒郭明義等,挖掘他們的典型事跡來吸引學生興趣,積極闡釋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詮釋中國共產黨員不怕犧牲、甘于奉獻、一心為民的光榮傳統(tǒng),在闡釋一個個優(yōu)秀黨員過程中逐步升華到中國共產黨,由對典型人物的認同上升到對黨、對國家、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思政課教師還應注重挖掘身邊的黨史教育資源,可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典型事跡與榜樣人物進行榜樣教育。開展“身邊的共產黨員”、“黨史小故事”、“戰(zhàn)斗英雄專題采訪”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挖掘有關黨史的內容,討論相關主題,增強學生對黨史知識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想引領的作用。

    (三)加強實踐教育,深化以情暖人

    實踐是獲得理論認知的主要來源,更是深化情感共識,踐行正確理論認知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盵9]在黨的奮斗歷程中,形成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紅色育人資源,如延安、井岡山、西柏坡、塞罕壩等,這些“紅色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光榮歲月,見證了黨從弱小到強大的奮斗歷程,其中蘊含的紅色資源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思政課教師在進行黨史教育時,應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育人理念,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選擇具有本地區(qū)特色的博物館、紀念碑、烈士陵園、紅色戰(zhàn)斗遺址進行參觀,帶領學生近距離感受黨的歷史,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重溫黨史記憶,在緬懷革命先烈中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與思政課程的理論教學形成呼應。同時,思政課還可以舉辦相關紅色文藝活動與黨史知識競賽,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在比賽中重溫黨史中經典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達到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識,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

    (四)加強黨史教育隊伍建設,實現長效育人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關鍵在教師,重點在于提升教師的育人意識與育人能力。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實現高校思政課長效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加強高校黨史教育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強化思政課教師的黨史理論教育水平。學校應該組織多種教研活動,通過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師德師風專題培訓活動、經驗交流會等渠道提升思政課教師的黨史知識儲備,引導思政課教師學習黨史教學技巧,深入剖析黨史故事與榜樣人物,借助影視音像、動漫、VR技術等新型教學手段開展黨史教育,增強黨史教育的吸引力與引領力。同時,引導思政課教師轉變單純傳授黨史知識的教學習慣,理清黨史教育真實目的,樹立思想引領意識,注重挖掘黨史的育人資源,充分發(fā)揮黨史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黨的優(yōu)良品質,賡續(xù)黨的光榮傳統(tǒng)。同時,教師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嚴于律己,堅定政治立場,培養(yǎng)寬廣的理論視野、深厚的育人情懷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用自身的人格力量與實際行動去感召學生,做學生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構建多元化黨史教育主體。多元黨史教育主體有助于豐富黨史教育形式,凝聚黨史教育力量,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除傳統(tǒng)思政課教師開展黨史教育外,還可以引進黨史博物館、烈士陵園、革命遺跡等紅色景區(qū)的講解員以及歷史學教師、黨團工作者擔任黨史教育兼職講師,發(fā)揮各自專業(yè)上的優(yōu)勢,挖掘豐富黨史資源,利用多樣化的黨史內容來開展黨史教育,形成黨史教育合力。如紅色基地講解員可借助豐富多樣的黨史故事、黨史文物來講述黨的歷史,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黨的歷史。歷史學專家可從純歷史的角度,剖析黨誕生的時代背景、成長的時代環(huán)境、奮斗的艱苦歷程,全面把握黨的歷史,增強學生對黨的認同感。

    四、結語

    黨史不僅在學,更在思。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光輝歷史感染學生,引領學生領略黨的奮斗歷程,學習黨的奮斗精神,這對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與引領力,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優(yōu)良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黨史育人價值,為黨史教育進思政課堂提供技術、人員、物質與經驗上的保障,更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1).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3]任歡歡,劉志寬.黨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價值研究綜述[J].教育評論,2020(03):95-100.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143.

    [5]《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6]程剛.隱匿與彰顯:論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中共黨史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07):38-4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8]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5-09-04(02).

    [9]習近平韶山獻花籃稱紅色旅游景點是常學常新的課堂[N].人民日報,2011-03-24(01).

    責任編輯 ?苗存龍

    猜你喜歡
    黨史教育思政課價值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chuàng)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社會科學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一粒米的價值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意義和途徑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8:03:13
    高校黨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給”的價值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網絡時代大學生黨史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03:00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平泉县| 台北县| 上虞市| 石台县| 汕头市| 沙洋县| 南涧| 东丽区| 临江市| 玉山县| 长岛县| 丰都县| 宝鸡市| 常德市| 皮山县| 嘉义市| 汤阴县| 海南省| 河津市| 和平区| 泾川县| 工布江达县| 栾城县| 宜良县| 上林县| 兴文县| 平阴县| 盐山县| 衡阳市| 鸡西市| 大化| 淮阳县| 保靖县| 万盛区| 开原市| 沐川县| 富裕县| 蓬安县| 沂水县| 承德市|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