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
【摘 要】 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大,之所以強調要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主要是許多思想以及習慣都要從小培養(yǎng)起來。在小學階段學生如果能夠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則能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美術? 個性化教育? 教學策略
如今時代在不斷快速發(fā)展,社會所需要的是專業(yè)素質能力較高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肩負著推動國家得到更好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在小學階段的眾多學科中,美術學科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通過高效的美術教學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一、小學美術個性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轉變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所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本身為主體,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只能通過教師口述或者是演示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知識,由于互動和實踐環(huán)節(jié)較少,學生很難真正體會到學習美術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美術的興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置身于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當學生對學習美術有興趣以后,不用教師進行督促,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雖然小學階段的課業(yè)壓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受到升學等因素的印象,小學教師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文化課上,這就導致平時開展的美術教育過于枯燥,學生對美術知識毫無興趣,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在美術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是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完全沉浸在美術的知識海洋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慢慢培養(yǎng)起來。
(三)有利于學生形成情感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良好的情感意識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藝術境界進行不斷的豐富,同時還能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這能讓學生更好地去判斷事物的美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逐漸形成自我總結的習慣,讓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小學美術個性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進步,將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教育領域的一大變革。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能夠將書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收集大量的視頻、音頻及圖片,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全面刺激,讓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繪畫作品展示會,利用投影儀將學生的畫作展現(xiàn)出來,這些畫作不再是一個平面,而是立體的,學生可以全方面的對畫作進行觀察,長此以往,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有所提升,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想要不斷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首先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在課堂上,所有的知識都十分有限,但是學生的想象卻是無限的,學生可以從一個點入手,對知識點內容進行無限的延伸。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想象進行正確的引導,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可以從顏色、形態(tài)以及結構方面入手,教師對學生應該進行積極的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在想象力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創(chuàng)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看似井井有條,但是一節(jié)課后,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點內容卻非常少,呆板式的教學模式只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會變得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對于教師十分依賴,一旦失去教師的引導甚至不知道應該怎樣學,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了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從多方面入手,積極采用自主學習的模式,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特點將學生進行分組,分成多個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模式來進行高效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這遠比教師直接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要更加有效,同時美術課堂的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活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
當學生在學習畫小動物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動物,每個小組都不知道其他小組是什么動物,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對本組的動物進行繪畫,但是每個學生只能畫出動物身體的一部分,最后將所有人的畫拼湊在一起,讓其他組的學生猜是什么動物,猜對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此能夠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萬文剛.小學美術個性化教育理論研究初探[J].中華少年,2017(03):218.
[2] 何旭鑫.小學美術個性化教育理論研究與模式構建[D].首都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