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霞
摘 要:小學生代表著希望,學生學習就是增加希望的籌碼,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符合時代對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學生貢獻自己更多的價值,幫助學生實現(xiàn)理想。教師結合生活、情境、問題、分層、合作、實踐,對學生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索,發(fā)現(xiàn)可以提升學生在表達、賞析、思維、競爭、交流、發(fā)展等方面的素養(yǎng),讓學生擁有更多安身立命的本領,加快學生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希望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轉變自己對語文的態(tài)度,懂得語文存在的價值,不再用片面的眼光來看待語文。而是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索中來,用自己的努力來感受語文的魅力。
一、 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表達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向?qū)W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來提升學生的表達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向?qū)W生展示生活的五彩斑斕,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精彩,帶領學生了解語文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使學生不再茫然開展語文學習,而是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在生活的驅(qū)動下,可以挖掘出生活中的語文,完成對生活的探索,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在表達中理解課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材料,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看到生活與語文是如何聯(lián)結在一起的。
在學習《紙的發(fā)明》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紙被發(fā)明的歷史,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紙的類型,諸如作業(yè)紙、新聞報紙、地圖紙、宣紙等,讓學生看一看紙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紙之后,認為紙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讓人們有了記錄東西的機會,推動了人的進步,進而想要了解紙被發(fā)明的歷史。接著,筆者讓學生閱讀課文,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閱讀課文后,對紙的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蔡倫對紙的貢獻,也表達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有了自己的觀點。
二、 展示情境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賞析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向?qū)W生展示情境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賞析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向?qū)W生展示情境,能夠滿足學生對課堂趣味性的要求,讓學生看到與所學內(nèi)容貼合的情境,并能在情境中抓住語文學習的線索,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刺激學生的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使學生找到發(fā)現(xiàn)美的途徑。學生在情境中,能夠?qū)⒆约喝谌胝n文,跟隨語言文字前進,切實了解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找到閱讀的出路。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色彩、語言的沖擊下,開始知識的賞析,了解語言的魅力。
在學習《陶罐和鐵罐》時,筆者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陶罐和鐵罐對話的音頻,讓學生在聆聽中,分析陶罐和鐵罐的代表意義。為了深化學生的印象,筆者還在課堂中加入了陶罐和鐵罐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含義,理解課文想要闡述的道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了解了陶罐和鐵罐的形態(tài)特征,產(chǎn)生了興趣,熟悉了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結合自己對陶罐和鐵罐的理解,認為陶罐有謙虛的特點,而鐵罐則驕傲自大,讓人討厭。
三、 展示問題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向?qū)W生展示問題的多姿多彩,來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向?qū)W生展示課堂上需要思考的問題,能夠給學生敲響警鐘,讓學生清醒過來,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知識并沒有真的掌握,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讓學生邁入新一輪的學習探索中去。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知道怎樣圍繞問題進行思維輻射,找出問題的答案,形成發(fā)散思維,熟悉知識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問題的形式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思考中完成對知識的拆解和反思,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的營養(yǎng),促進學生對問題答案的探究。
在學習《司馬光》時,筆者在教學中提問學生:你了解司馬光嗎?你知道司馬光在小時候經(jīng)歷了怎樣的事情嗎?你認為故事中的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到了今天,我們還有學習司馬光的必要嗎?為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了課文閱讀中,了解了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知道了司馬光在與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入水缸中,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候的司馬光沒有慌亂,而是搬起身邊的石頭,砸碎了大缸,讓朋友獲救。學生被司馬光的冷靜、機智打動,認為學習司馬光有著現(xiàn)實意義,不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喪失價值。
四、 展示分層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競爭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向?qū)W生展示分層的多姿多彩,提升學生的競爭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向?qū)W生展示分層的優(yōu)勢,可以按照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教師的分層指導下,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懷,懂得怎樣腳踏實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夯實自己的基礎后,開始高樓大廈的建設,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學生在分層教學下,對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都有了新的思考,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并不斷激勵自己,繼續(xù)努力,爭取達到更高的層次,獲得教師更加高要求的指導。教師可以在調(diào)查學生的現(xiàn)狀之后,對學生進行分析,針對學生的狀態(tài)、特點等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qū)崿F(xiàn)精準學習,掌握語文知識。
在學習《守株待兔》時,筆者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筆者讓學生完成對課文的理解,并說一說自己現(xiàn)實中遇到的類似守株待兔的行為,拓展學生的視野。對于學習能力普通的學生,筆者讓學生完成課文的分析和課后問題,知道守株待兔的引申意義,了解守株待兔的弊端。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為學生設置了完成文言文翻譯,能夠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的任務,使學生扎實基礎,熟悉文言文的特點。學生只有獲得符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在穩(wěn)步前進中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