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新
★命題核心解讀★
碎片化閱讀的概念是伴隨著網(wǎng)上閱讀的流行而產(chǎn)生的,其特點是閱讀模式不完整,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斷續(xù)、不連貫。雖然碎片化閱讀是在網(wǎng)絡閱讀背景下被人們常常提及的,但這種閱讀行為人們其實并不陌生,傳統(tǒng)的報紙閱讀、期刊閱讀等也往往有碎片化閱讀的特征。以此作為作文命題內容,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此種閱讀形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無法回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已經(jīng)被人們廣泛使用,碎片化閱讀是不可避免的。作文命題自然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思考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
2.此種閱讀被普遍關注,但分析其利弊也各有道理。正因為利弊各有道理,深入思考、討論就有了充足的空間。
3.未來,此閱讀方式將依然存在并不斷升級。不管人們對碎片化閱讀持什么態(tài)度,可以預見,把海量信息通過網(wǎng)絡推送到個人面前供選擇閱讀,這樣的模式將長久存在并不斷便捷化,因此,這也可以說跟未來建立了鏈接。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廣泛使用,人們利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掌上閱讀成了普遍的現(xiàn)象。這種閱讀時間短、不連續(xù),文本簡短而少量,因而被稱為碎片化閱讀。
有人覺得碎片化閱讀是“美麗”的,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閱讀,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天文地理、娛樂八卦等海量信息,也都可以迅速獲取。
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碎片化閱讀是淺閱讀,知識來源隨意且不可靠,容易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寫作指導】
現(xiàn)在,全國各地作文命題的方式有較大的差異,浙江高考作文近年來就基本上是這種命題方式。拿到這類題目怎么思考?除了看仔細題目要求外,有兩點意見可以作為參考:第一,分析題目為你接下來要寫的文章提供了什么信息;第二,在命題者為你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可以擴充些什么內容。上面這個題目,核心概念是“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的成因、定義、人們不同的看法以及這些看法的部分理由,這些都是題目提供給學生的,如果把這些信息進行合理的整理,思路就可以打開了。碎片化閱讀的“美麗”和“憂愁”可否共生?人的精神家園如何構筑?……這些問題是可以進一步擴充的。想清楚了題目提供的信息和可以擴充的信息,謀篇就有了依傍。
【立意參考】
單純從立意層次看,三個思考方向都可以形成高分立意:肯定碎片化閱讀、否定碎片化閱讀和兼而思之。下面分別舉例。
一、肯定碎片化閱讀
1.碎片化閱讀有利于閱讀普及化,也是適應社會快節(jié)奏的需要
一方面,碎片化閱讀使“閱讀”本身顯得全民化和普及化。另一方面,有調查顯示,中青年是碎片化閱讀的主力,因為中青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家庭需要照顧,工作需要打拼,沒有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完一本書。利用零碎的時間,借助便捷工具,忙里偷閑閱讀,是中青年打拼精神的延續(xù)。
2.碎片化閱讀也可以實現(xiàn)深度閱讀
碎片化閱讀不一定會導致閱讀膚淺化。閱讀會不會流于膚淺是主觀選擇的結果,而利用網(wǎng)絡,就可以非常便捷地把相類文本集中在一起閱讀,從而把思考引向深入。
碎片化閱讀的開放性、交互性對人的心理需要的適應也可以成為正面立意的內容。
二、否定碎片化閱讀
1. 碎片化閱讀使思考膚淺化
適應了碎片化閱讀方式后,潛心閱讀完整的文本典籍會讓人覺得艱難;網(wǎng)絡信息缺乏嚴謹性,真?zhèn)纬3ky辨,邏輯往往不順,沉浸在其中久了,理性判斷也就弱了;碎片化閱讀容易導致思維受無關閱讀的信息干擾,而信息從四面八方匯于眼前,容易降低對核心內容的關注。
2. 碎片化閱讀降低了知識使用的效率
碎片化閱讀,看似信息獲取的渠道多了,但獲得的知識是孤立的、散亂的,不成體系的知識是缺乏使用價值的?;撕芏鄷r間通過碎片化閱讀獲得的知識,不如找一本經(jīng)典書籍認認真真研讀得來。
三、兼而思之
“兼而思之”,意思是跳出肯定、否定的思維方式,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碎片化閱讀和非碎片化閱讀的問題。就本題而言,如果站在構筑人的精神家園這個高度看問題,那么碎片化閱讀也可以不是“碎片”的,因為它與一個人的精神需要的總綱連接在一起,信息被主動過濾,留下的豐盈了閱讀者的精神。
需要提醒的是,高分立意并不意味著整篇文章就能得高分,其他寫作能力需要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