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中風的發(fā)病率、死亡率、致殘率都比較高,而中風患者通過醫(yī)生治療渡過急性期后,并不意味著徹底痊愈,還需要經(jīng)過調理訓練,方可恢復身體各機能。這就需要做好家庭保健。
重視功能訓練
主要有肢體活動功能與語言功能訓練。功能訓練對中風后遺癥患者具有無法替換的作用。肢體功能訓練分為被動訓練、主動訓練。肢體未徹底癱瘓的患者可以采取主動訓練方式,包括器械與徒手訓練。器械訓練有健身球、握力器、健身拉力器等。徒手訓練也就是活動肢體的全部關節(jié),包括腕、指、肘、踝、肩、膝等,動作有屈伸、抬舉、反轉、正轉等。被動訓練通常依賴家人的幫助來開展,活動時間可酌情增加。功能訓練的目的是確保關節(jié)活動靈活,不僵硬,并且能夠成功預防四肢肌肉萎縮。
語言功能訓練能讓失語患者及早恢復語言功能,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輔助療法。具體方法包括聽讀、默讀、看讀、讀寫結合等。
功能訓練重在堅持,逐步進行,每日均不可間斷。起初時可以降低強度,避免急躁、冒進的思想。
重視家庭精神療法
患者如果出現(xiàn)情志活動異常,會導致中風病情發(fā)作,并影響預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中風患者均存在不同情況的病理性心理因素。患者家人的態(tài)度對患者心理影響非常大。病理性心理因素決定了五臟陰陽的強盛與衰弱,會加重病情,亦對療效有影響,不利于中風患者的康復。
病理性心理通常包括憂慮、急躁、恐懼、失望。導致此類病理心理的因素雖然不完全一樣,但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大部分是患者對中風和相關預后了解不足造成的,抑或和周圍環(huán)境、家庭因素有關。對中風沒有科學的認知,會對此病滋生出盲目的害怕心理。部分中風患者由于偏癱,無法說話,總體上失去了語言表達功能及肢體活動能力,無法生活自理,給家人帶來了負擔。患者由此自暴自棄,加劇了病理心理。部分患者則由于家人照護不到位,態(tài)度冷漠,導致他們非常沮喪,嚴重的會產(chǎn)生絕望心理。這些患者均不能主動協(xié)助醫(yī)生治療,乃至拒絕治療,無法獲得理想的療效。
精神療法的目的是化解患者的病理心理。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幫助患者及其家人知曉中風知識。耐心勸說那些存在病理心理的患者,幫助他們消除疑慮,增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颊呒胰艘獮榛颊叽蛟煲粋€精神愉悅的康復環(huán)境,使患者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愛,從而幫助他們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