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紅
摘 ?要:隨著中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寫作教學得到了重視。為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寫作能力,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寫作教學改革。通過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寫作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寫作素質能力。本文就如何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寫作教學改革,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給中職語文教師開展寫作教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寫作能力;教學改革
一、從課本教材出發(fā),挖掘寫作素材
一直以來,中職語文教學存在“走過場”“形式化”等問題,沒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得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困難。為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和能力,教師需要從課本教材出發(fā),盡可能多地編制寫作教學素材。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優(yōu)秀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從字里行間中體會文字運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直觀化、立體化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想象故事內容,體會作者用詞的寓意,從而促進學生發(fā)散寫作思維。其次,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強化知識“輸入”與語言“輸出”的過程,幫助學生解決語言思維空白、寫作內容空洞、不知從何下筆等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圍繞某一作者展開作品集教學。通過講述該作者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讓學生找尋與作者思想上的共鳴,使學生沿著作者的情感方向展開續(xù)寫和擴寫,從而實現(xiàn)對整篇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提升寫作素養(yǎng)能力。
二、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寫作能力
知識源自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從生活中挖掘教材,實現(xiàn)生活化寫作教學,對學生提升語文思維品質和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教師應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理念,認識和理解生活化教學的功能和效用,加強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發(fā)。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合理科學地引入生活元素,在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在新課程改革之前,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滯后,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在新課程改革之后,生活化教學觀念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使得寫作教學變得越來越有趣味,學生有了更多的寫作熱情。其次,教師找尋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打通二者的聯(lián)系渠道,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完成命題、選材、寫作等學習任務。比如在進行“抓住人物性格”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做相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通過開展“人物性格分析”活動,合理科學地引入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學生在觀察和分析中收集寫作素材。通過與學生一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推理思想情感,促進學生從多層面上找尋描寫人物性格的切入點。
三、從課內外閱讀出發(fā),提升文學素養(yǎng)
僅依靠課本教材開展寫作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求,也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教師必須要利用課本知識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用課外知識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本教材知識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字、詞、句、語法等知識。然后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種類、措辭結構、寫作方法,在擴充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發(fā)散學生的寫作思維。比如在學習魯迅作品時,教師可以開展制作思維導圖,寫讀后感等活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思想啟發(fā)。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的特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閱歷,合理科學地布置課外名著閱讀任務。比如可以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著作,讓學生體會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這樣一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和提升文學素養(yǎng),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寫作時不能準確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無法寫出真情實感等問題。
四、從教學形式出發(fā),實現(xiàn)激情導趣
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將搜索素材、構思內容、實施寫作等環(huán)節(ji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展“角色扮演”“演講比賽”“實踐取材”等活動,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長見識和積累經驗,以及提升能力。比如為發(fā)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品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結合課內外的經典作品,與學生一同設計劇本臺詞和表演動作,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識和興趣。比如為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可以開展演講比賽活動。通過布置演講主題和內容,允許學生合作完成演講稿創(chuàng)作,使學生在寫稿、演講過程中提升寫作、口語表達等能力。
五、從教學評價出發(fā),夯實作文基礎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功能和效用。通過結合學前教育的專業(yè)特點,開展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在探討、交流、分享中增長見識和獲得啟發(fā)。首先,教師應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自評、互評空間,讓學生取長補短,及時糾正錯誤。其次,教師要堅持“課堂地位平等”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為教師教學提建議。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學前教育特點,將課堂表現(xiàn)、學習狀態(tài)、思想情緒等融入評價機制中。通過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夯實語文基礎,提升寫作水平。
六、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寫作能力,中職學校必須要落實新課改的要求,積極推進寫作教學改革。通過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從課內外教學資源、日常生活、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角度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寫作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在實踐練習中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娜.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四步”對策[J].課外語文,2017,(13):65.
[2]馬翠妮.關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語文課程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4):96-97.
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的語文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7C343)